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近日,寒潮來臨,全國多數地區溫度“大跳水”,各地已經進入供暖季。

現在供暖的設施有暖氣、空調、電熱毯、煤火爐等,我們可以窩在溫暖的房間裡追劇打遊戲,泡一個舒服的澡,或者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香脆可口的烤肉,讓這個冬日充滿暖意和溫情。擁有如此之多選擇的我們會忍不住好奇,古人是怎麼取暖的?

事實上,古人的取暖方式,遠比我們想象得要豐富。

01 以衣取暖

“布衣不完,蔬食不飽”。古代常用“布衣”一詞形容平民百姓,就是因為窮人常以麻布蔽體。還有采用比較厚實的楮皮紙做的“紙衣”,便宜又擋風,備受貧民士子歡迎。後來棉花得到普遍種植,棉製品成為重要的禦寒衣物。蘇轍之孫蘇籀有詩云:“徑從南浦攜書笈,吉貝裳衣皂帽帷。”這裡的“吉貝裳衣”就是指棉布衣。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而古代的貴族,則有更高階的穿著——裘衣。這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皮草,由高檔動物毛製成,如狐、羊、鹿、貂、兔等,其中狐裘和貂裘最為珍貴。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晏子春秋》中記載了“景公賜晏子狐白之裘,其資千金”,就凸顯了狐裘的昂貴。

從出土的文物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多種多樣的過冬衣物,令人歎為觀止: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清絳紫色綢繡桃花團壽鑲貂皮夾馬褂,現藏故宮博物院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清康熙藍緞妝花彩雲金龍紋天馬皮男朝袍,現藏故宮博物院

熱播的古裝劇中,人物們也穿著毛茸茸的禦寒衣物: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02 以火取暖

在舊石器時代,北京人就已經會使用和控制火了。從“火”開始,人們從單純的“燒火取暖”衍生出了各種取暖方式:燒炭、火炕、暖閣……

燒炭

燒炭用的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清中期掐絲琺琅火盆,現藏故宮博物院

炭火取暖的方式在古裝劇中也得到了再現: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火炕

俗語說“南人習床,北人尚炕”,火炕在我國北方地區極為普及。據記載,火炕通常由爐灶、炕體和煙囪三部分構成。“屋內四周壘炕,外面以石砌成,中空,於兩端之近門處從上鑿孔修灶。故炊煙不外溢, 均經炕洞達屋之四周後, 從屋外之木煙筒中冒出。因此,嚴冬積雪季節,屋內亦感溫暖。”(間宮林藏《東韃紀行》)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直到現在,北方的一些農村依然使用“火炕”取暖。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土炕床

暖閣

明清時期,皇宮中還設有“暖閣”。這也是根據火炕原理建造的:在室外設定燒火用的工作坑,宮人入坑燒炭。人在屋子裡就像在暖炕上一樣。再用隔斷板、槅扇門等包圍一個小小的區域,建一個“小屋”,便成了名副其實的暖閣。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03 花椒取暖

看古裝劇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椒房殿”“椒房之寵”的描述,這其實涉及了一個重要的取暖材料——花椒。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據《漢宮儀》記載:“皇后稱椒房,以椒塗室,主溫暖除惡氣也。”當時花椒已被視為一種保暖材料,人們將它搗碎和泥,塗滿牆壁,形成保溫層。然後再用華貴的壁毯掛在牆上,地上也鋪著厚厚的毛毯。在這樣的房間裡生活,冬天自然不會感覺寒冷。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椒房殿

04 古代也有“暖手寶”

相比於火炕、暖閣等大型的供暖設施,小巧便攜的“手爐”、“湯婆子”等也是居家必備。

手爐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銅製加外罩的手爐是帝后、嬪妃們常用的取暖之物。多數手爐以圓形、橢圓形為基本形狀, 再用漆器、銅器、琺琅等工藝進行製作和裝飾。

清人陳枚為描繪宮廷嬪妃深宮生活,曾作《月曼清遊圖》,嬪妃們手中的手爐,看起來跟小茶壺一樣,金光閃閃。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湯婆子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古時民間還盛行著一種特殊的保暖用具,叫足爐,又叫做“湯婆子”“錫夫人”“湯媼”“腳婆”。足爐要比手爐大一些,瓶身用錫或銅製成,裡面灌熱水(類似現在的暖水袋),既可隨身攜帶,也能放入被窩中,伴隨人們一覺睡到天亮。

蘇軾曾在信中提到:“送暖腳銅缶一枚,每夜熱湯注滿塞其口,仍以布單裹之,可以達旦不冷。” 這裡的暖腳銅缶,跟我們今天用的暖水袋是相同的原理。

05 吃火鍋取暖

食物是身體熱量的一個重要來源,適宜的食物可以提高人體自身的禦寒能力。說到以食取暖,就不得不提火鍋,一種南北兩地都十分熱衷的食物——重慶老火鍋、潮汕牛肉火鍋、老北京涮肉火鍋……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其實,古人也是火鍋的忠實粉絲。

江蘇盱眙縣境內大雲山西漢墓曾出土一件分格鼎,鼎內分佈著5個錯落有致的小格子,中間圓格外面再分出4格。這種分格鼎與現在的九宮格火鍋異曲同工,造鼎的工匠將鼎分成5個區間,既方便有酸、辣、麻、鹹等不同飲食習慣的食客擁有不同的底料,又能讓雞鴨魚肉放在不同格子內避免串味,一鍋頂五鍋。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到了清代,銅製涮肉火鍋已經成為宮廷佳餚。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清光緒銀壽字火鍋,現藏故宮博物院

當然,吃火鍋時不能只有“吃”,還要有“喝”,也就是溫酒相伴,更添暖意。從現存文物來看,具有溫酒功能的器具多種多樣,有溫碗、溫酒壺、溫酒爐……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青銅四神溫酒器

清代出現了“連體注子”與“溫罐”相結合成套的溫酒器,二者配合使用,能夠讓溫酒器的保溫效果更好。

史記丨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冬夜夜寒覺夜長”,漫漫冬日,寒意愈盛,取暖需求已經提上日程。在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古人發明出了多種多樣的取暖方式,併為後世所沿用,展現出了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非凡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