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清入關前後,透過以聯姻、拉攏以及武力征服等手段,逐步確立起了對漠南蒙古的統治地位,並摸索出了盟旗制度這一有效手段,實現了對各部人眾的統一管理。

內札薩克蒙古東三盟,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建立,並確立起了外藩札薩克旗式的地方行政建制。

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為了與明朝以及察哈爾部相抗衡,後金(清)政權即透過聯姻、結盟、武力征討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收服了漠南蒙古。

滿洲皇室與蒙古貴族間長期、頻繁的聯姻活動是清朝的一項國策。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據今人統計,“

總計入關前後的整個清朝,滿蒙聯姻多達586次

”。其中,尤數漠南科爾沁部與清皇室的姻親關係最為密切,早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之前,二者就已經開始以聯姻來強固彼此間的政治合。

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年迎娶科爾沁部明安臺吉之女,此為清皇室與科爾沁部聯姻之始。

此後,努爾哈赤子阿濟格迎娶科爾沁貝勒孔果爾之女,皇太極先後迎娶了科爾沁貝勒莽古斯之女額爾德尼其其格,後諡為孝端文皇后,以及科爾沁貝勒宰桑之女海蘭珠、布木布泰兩姐妹,海蘭珠諡哀妃,布木布泰諡孝莊皇后,即順治帝之母。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除科爾沁部貴族之女頻繁嫁

清廷后妃之外,清朝皇女下嫁科爾沁部亦不在少數。

除一般王公宗室之女出嫁外,清皇室共有八位公主(包括皇室撫養宗王之女封為公主),嫁於科爾沁部。

昭烏達盟、卓索圖盟諸部與清皇室間的聯姻關係亦頗

密切

。尤數喀喇沁部和敖漢部為最,至於巴林、奈曼、翁牛特、阿魯科爾沁、郭爾羅斯、東土默特諸部,也都不同程度地與清廷存在聯姻關係。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乾隆二年,清廷所定“備指額附”的13個札薩克旗,

即科爾沁左翼前、中、後三旗,科爾沁右翼前、中二旗,喀喇沁左、中、右三旗、土默特左翼旗,巴林右翼旗、奈曼旗、翁牛特右翼旗、敖漢旗,無一例外均屬哲里木、昭烏達、卓索圖三盟,更能說明其與清廷間聯姻關係的緊密。聯姻是連線滿蒙貴族的政治紐帶。

透過長期而頻繁的聯姻,清廷與包括東三盟在內的漠南蒙古各部保持著友好關係,不僅穩固了北部邊疆地區的統治,也獲得了入關定鼎所必需的重要後方基地。

與親暱聯姻關係的建立相同步,面對銳意恢復北元大汗權威的察哈爾林丹汗的挑戰,

清初統治者還擅長運用離間、拉攏的政治手段,並輔之以適時的軍事征伐,軟硬兼施

,互為表裡,藉以進一步推動漠南蒙古的內部分化,最終使其各部先後投歸後金。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作為蒙古諸部名義上的宗主,察哈爾林丹汗在後金政權崛起,並不斷拉攏鄰近蒙古部落的局面下,力圖強行恢復北元汗廷的集權統治,因之招致漠南蒙古各部貴族的不滿。

為求自保,嫩科爾沁部首先試圖建立與後金之間的同盟關係,藉以抵禦察哈爾部進攻。

天命九年,林丹汗率兵進攻嫩科爾沁部,其首領奧巴洪臺吉求援於後金,努爾哈赤派八旗兵來援,將林丹汗之兵逼退。天命十一年(1626)六月,奧巴洪臺吉親朝努爾哈赤,接受“土謝圖汗”賜號。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自此,

嫩科爾沁部及其親族部落扎賚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自此臣附後金,是為哲里木盟之前身。

八月,皇太極繼位,仍沿用其父策略,以武力為後盾,利用察哈爾林丹汗不得人心的集權舉措,不斷拉攏漠南諸部歸附。

天命十一年十月,皇太極以通好明朝、襲殺後金邊堡哨探為由,出兵征討漠南左翼內喀爾喀五部。

林丹汗為壯大自身勢力,非但不予援救,反而落井下石,乘機抄掠潰退至西拉木倫河以北的內喀爾喀人眾。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五部中之扎魯特、巴林兩部,被迫逃入科爾沁境內避難,繼而於天聰二年(1628)歸附後金。

內喀爾喀五部潰亂之後,屬察哈爾萬戶的敖漢、奈曼兩部,亦陷入前恐後金大舉來襲,

後懼林丹汗乘機吞併的兩難境地。在皇太極的招誘下,兩部權衡利弊,終在天聰元年五月東遷遼河,歸附後金。

失去敖漢、奈曼之屏障後,林丹汗因恐後金大兵來襲,率察哈爾萬戶主力西遷避敵,並襲取漠南右翼諸萬戶。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天聰二年九月,

林丹汗在挨不哈之戰擊潰土默特、喀喇沁、鄂爾多斯三萬戶聯軍,一時間盡佔漠南蒙古右翼之地。

與林丹汗的倒行逆施,擅行殺伐形成鮮明對比,皇太極的招撫、安置、優待逃難部落的做法,進一步壯大了後金政權在蒙古諸部內的影響力。

天聰四年,遠在漠北的阿魯科爾沁部,南遷西拉木倫河流域,歸順後金

。天聰五年,喀喇沁部貴族畢拉式汗、布顏臺吉、蘇布地塔布囊、萬丹衛徵塔布囊、圖琳固英塔布囊,以及東土默特貴族鄂木布楚琥爾洪臺吉、善巴塔布囊等亦陸續歸附皇太極,人眾或被收入八旗,或安置於遼西一帶,演變為昭烏達盟諸旗。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天聰六年,原服屬察哈爾的翁牛特部,亦“以避林丹汗虐”,

在遜杜稜、棟岱青等貴族率領下向皇太極稱臣。

這樣,構成日後昭烏達盟基礎的蒙古部落,亦大體上均已處於後金政權統治之下。天聰八年,為免遭後金與漠南蒙古諸部聯軍討伐,林丹汗率部西遷青藏,於閏八月間,病死於甘肅大草灘,“其子及國人皆欲來歸”,紛紛降附後金。

後金對漠南蒙古的恩威並施,在此之後,東三盟各部陸續歸附

天聰十年四月,皇太極於盛京稱帝,更國號為“清”,

漠南十六部四十九臺吉前往朝賀,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號,承認其為蒙古共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史來鑑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