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戲有料,是“故實”不是“故事”

媽媽:童童,你會背朝代歌嗎?

童童:我會。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媽媽:背得真棒!那你知不知道那些朝代的故事呢?

童童:嗯……你給我講講唄~

幾乎每個人從孩童時代就在接觸歷史。長輩們去除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拋開引以為鑑的高談闊論,只挑那些孩子感興趣的史實神話,用講故事的方式滲透到小小的心靈——這,就是我們的祖先,這,就是華夏文明。

有戲有料,是“故實”不是“故事”

關於各朝各代的史書個人比較喜歡的有二月河的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系列,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其餘的要麼史學氣太濃,難於理解;要麼趣味性太足,脫離了史實。最近又發現一套比較有趣的關於宋代的史書,金鋼的《趙匡胤時間》。

說起宋代,首先浮現在腦海裡的是一眾詞人,接著是歷史書裡那句“宋代已經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唐宋~唐宋,宋代總像是唐大哥的小弟跟在身後被人忽視。殊不知這位弟弟也做出了不少不遜於哥哥的驚人之舉。

有戲有料,是“故實”不是“故事”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是歷史學家心靈中重演過去的思想。”——科林伍德《歷史的觀念》。

金鋼老師認為讀史有三個進階:

一、知道歷史的一樁樁故實。這不是太難的事,勤快一點,多讀書就可以做到。

二、從史中覷見歷史故實後面的民心向背、族群願景,以及感同身受地理解歷史人物的各種情感。如此讀史會更有意味,收穫也更豐富。

三、如果還能因此而窺見歷史書寫者(記錄者)面對歷史往事,“重新思想”的邏輯起點與脈絡,這樣讀史,或治史,生命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豐富。

史書的記錄者在落筆的瞬間彷彿乘坐時空穿梭機親臨其境,在“重新思想”中記錄下史實。讀者閱讀歷史,如果能在字裡行間讀出記錄者的思想,並開始自己的“重新思想”,讀後的感觸自當不同。

以前讀史書只是第一層級,我→讀史,隱隱地感受著第二層級(對作者評論的贊同或懷疑),如今一下子打開了閱讀的第三層級,彷彿在三維世界裡看平面上的點線運動,視野豁然開朗起來。這是我從這本書裡收穫頗深的一點。

有戲有料,是“故實”不是“故事”

如果說吳鉤的《好一個宋朝》是源自作者本人對宋朝的喜愛,是忍不住替一個被世人小瞧了卻默不作聲的朝代辯護。

金鋼

的《趙匡胤時間》則是一部接近歷史哲學的歷史思想大隨筆。作者落筆成卷、構建出一幅幅場景,置身其中、移神換位地思考著歷史人物的所思所感,陳述史實的過程中剖析了社會興衰變化的思想過程。

《趙匡胤時間》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十章、每章約二十個史實,以趙匡胤出生為始,至他離世留下“誓碑”為終,講述了他生長於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目睹過百姓的流離失所,感慨過朝代的更迭。他立威于軍中帳前,應驗了讖語箴言。

也許是心懷蒼生,

抑或

是領悟了和平的奧秘,趙匡胤採用“慈、儉、簡”的保守主義治國之道,將亂世遺留的殘虐漸損漸除,終於將宋朝帶向了太平盛世。

有戲有料,是“故實”不是“故事”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趙匡胤雖非名正言順的帝王之後,卻能深受部下愛戴,被推至首位,或許從他的誓碑中能窺知一二。

☛保全柴氏子孫

☛未嘗輕殺一臣

☛不加農田之賦

趙匡胤正是憑藉強大的寬容之心、君臣共治的理念、以天下為己任的目標,與民休息、與士優容、重文抑武,書寫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一生。

有戲有料,是“故實”不是“故事”

<寫在最後>

書中附錄詳細地列舉了此書參考的經學史書、詩詞武略、西方哲學等等,一段段史實詼諧順暢、膾炙人口,是瞭解宋代王朝和太祖其人的絕佳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