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多人看出曹操是“亂世之奸雄”,為什麼沒人將其扼殺呢?

196年,曹操剛剛接到漢獻帝,還想低調做人。太史令王立卻多次對漢獻帝說:“老夫推算,漢室將被曹魏代替,曹公將會平定天下,陛下您得聽他的!”曹操聽聞都嚇尿了,警告王立:“天機難測,您老可少說兩句吧!”

這個王立身為漢朝的太史令,觀星推演還是挺有一套的。

漢獻帝劉協經過李催郭汜之亂,便狼狽地往東邊逃跑。這王立就對管理劉氏宗族事務的宗正劉艾說:“我夜觀天象,知道漢室氣數已盡,無可挽回,在晉、魏兩地之間一定會興起代替者。”

有這麼多人看出曹操是“亂世之奸雄”,為什麼沒人將其扼殺呢?

而後王立這個大嘴巴又多次勸說漢獻帝將朝政之事全權委託給曹操,以免遭受刀兵之禍。

雖然王立是為了劉協好,但他身為太史令的判斷,無意中對當時還想要先低調行事的曹操是會心一擊。

畢竟此時的曹操根本無力與北方的袁紹抗衡,周邊又有劉表、袁術等人虎視眈眈,“奉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還沒開始發力呢,哪能受此“中傷”!萬一漢獻帝聯合群臣拼死一搏,他這段時間的努力可就打水漂了!

所以,曹操立刻半勸阻半威脅地對王立說:“我知道您是一心忠於漢室,但天機難測,以後的事哪說得準。還請您嘴下留情,別再多言!”

預言曹魏代漢的,可不止王立一人。曹操年輕時,不學無術,但是能隨機應變、任性好俠、不拘小節,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曹操是個二流子,以後也難成大事。偏偏有三個人早早看出曹操非同凡人。

一是太尉橋玄。

橋玄曾擔任過漢靈帝的司徒、司空和太尉,是個性格剛強、廉潔正直之人(後世將其認為是江東二喬之父,實際上他與二喬一點關係都沒有)。

曹操年輕時曾經去拜訪橋玄,橋玄經過與曹操交談,大為震驚。他對曹操說:“如今天下將要大亂,能夠平定天下的,肯定是你曹孟德啊!”(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見德高望重的橋玄給自己如此高的評價,且說到自己心坎裡了,頓時引為至交好友,一老一少相談甚歡。

橋玄甚至還與曹操開玩笑:“我死後,你這臭小子經過我的墳墓,要是沒帶上好酒好肉,你的車馬路過墳墓後,你拉肚子可別怪我!”

之後,曹操每次經過橋玄之墓都帶著一斗酒、一隻雞去祭奠,在他墓前自言自語良久,彷彿橋玄還在他面前。

有這麼多人看出曹操是“亂世之奸雄”,為什麼沒人將其扼殺呢?

二是名臣何顒。

何顒也是東漢朝的大名臣之一,曾受黨錮之禍而逃亡在外。在此期間,他又常常偷偷跑回洛陽與袁紹等人商議,救下了不少被追捕的人。

何顒在洛陽見到了尚不出名的曹操,驚為天人,料定:“漢室即將覆滅,之後平定天下的,肯定是這個人了!”(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後來黨禍解除,何顒回到洛陽任職。董卓當政時,就逼著何顒做長史,他死活不願意,便託病不出。

何顒與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人一同密謀殺董不成,後何顒被董卓下獄,憤恨而死,沒能見到曹操平定天下。

三是名嘴許劭。

許劭,字子將,是東漢末年知名的評論家,他對人物的品評一般都很準確。

許劭的哥哥許虔也很有名,兩兄弟獲得外號“平輿縣二龍”。許劭還與從兄許靖在汝南搞了個“月旦評”,每月都換個題目,倒有點像現在的脫口秀了。

聲名不顯的曹操聽從忘年之交橋玄的建議,帶著一大堆禮物去找許劭,讓他給自己評一評。曹操一臉壞笑地問許劭:“子將啊,你仔細瞧瞧,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啊?”

許劭端詳了曹操一會兒,認為曹操的人品太差,不肯開口。曹操連續問了幾次,許劭只是不應。曹操只能亮出兵刃,威脅許劭:“許子將,你到底說不說!”

許劭拗不過,只能說:“曹孟德你真是清平之世中的能臣,亂世裡的奸雄啊!”(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因為許劭的金口玉言,曹操開始顯名於天下。

有這麼多人看出曹操是“亂世之奸雄”,為什麼沒人將其扼殺呢?

其實史書上的很多所謂先見之明,要麼是“倖存者偏差”,只有那些僥倖說中的才被記錄下來;要麼是後人“牽強附會”或“無中生有”,硬是給這些名人們加上原本不存在的預言。

太史令王立的說法出自於《三國志》,更像是作為史官的陳壽不得不為曹魏篡漢一事新增一些天數方面的正統性,為此還說曹操是西漢名相曹參的後代。

同樣的,橋玄、何顒、許劭的說法,也是《三國志》或《後漢書》為了突出這些人的超前眼光或曹操異於常人而特地花費筆墨所寫。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帝王君主身上亦不少見。所以,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預見性,大多都是附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