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農民出身,應該更懂人間疾苦才對,為何那麼殘忍?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朱元璋手中沾的鮮血的確不少。

藍玉案被誅殺的人大約在15000人左右,而李善長案被殺的人超過30000。根據統計,朱元璋在位31年裡,所殺人數超過16萬,明朝開國功臣34人,朱元璋就殺了30個。真可謂殺人如麻。

殺伐之重,就連太子朱標都看不下去,多次向朱元璋求情,並多次營救被殺人員。

朱元璋農民出身,應該更懂人間疾苦才對,為何那麼殘忍?

01

說朱元璋殘忍,那是因為有人比他更殘忍。

貪官貪汙治水患的錢,堤壩沒修好,下游整村子淹死人的時候,村民不可憐嗎?

科舉舞弊讓寒窗苦讀的有識之士無法為國盡忠的時候,讀書人不可憐嗎?

苛捐雜稅層層攤派,達到老百姓根本無法承受的時候,百姓不可憐嗎?

朱元璋的出身,不叫窮苦,叫赤貧之家。

所謂赤貧,就是上無片瓦遮頭,下無立錐之地。吃的不是糧食,而是草木,或者找些野果充飢。當然,這樣的家庭是不可能有土地的,全靠給人種地為生。

而元朝朝廷哪會管這些小民的死活,苛捐雜稅加上層層盤剝,朱元璋一家過得苦不堪言。

而恰好又遇到了天災,瘟疫和大旱,這樣的家庭就只有一個結局——家破人亡。

別覺得這這些苦難很遙遠,只是我們這些年經過發展,日子好起來了。

先不說古代,說說一件距離我們並不算久遠的事情。

解放後,南京軍區司令皮定均在甘肅酒泉地委書記的陪同下,去農村視察。到一戶人家,家裡幾個女人都坐在草堆裡,問原因,她們說,家裡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就誰穿。剩下的人在家裡,如果來人了,就都在草堆裡躲著。

這還是解放後,古代窮困的歲月,註定會比這個更慘。

1344年四月,朱元璋一家遭遇了饑荒。

初六,父親餓死。

初九,大哥餓死。

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

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短短十四天,一家八口人餓死了四個。全家只剩下朱元璋以及二哥、大嫂和大哥的小兒子。

父母得安葬啊,朱元璋沒有棺槨,拿了幾根布條算作壽衣。更可悲的是,朱元璋沒有地來葬自己父母。

有人就會說了,古代中國荒地還少麼,選一個荒地葬了父母不可以麼?抱歉,不可以。這些荒地也是有主的,雖然其根本不產糧食,但其主人也不會給朱元璋這個底層人。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看著父母的屍體,屍體上纏著幾根布條,無處安葬,心如死灰。

有個叫劉繼祖的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了,給了朱元璋一塊地,讓他安葬父母。

安葬父母之後,朱元璋根本來不及考慮,就和二哥分開,因為餓啊,最終,他投身寺廟,才有了口吃的,撿回了一條命。

朱元璋農民出身,應該更懂人間疾苦才對,為何那麼殘忍?

02

在皇陵碑上,有著朱元璋的一段自述,內容真切,情感真摯,要是後來的大明王朝歷代君主都能好好的看看這塊碑,大明的國祚絕不會是276年。我截取了前半部分,放在這裡,大家看看。

孝子皇帝元璋謹述: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堂。予時秉鑑窺形,但見蒼顏皓首,忽思往日之艱辛。況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餙之文,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戒,特述艱難、明昌運,俾世代見之。其辭曰: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旁徨,俄爾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閤家守喪。

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計不張,孟嫂攜幼,東歸故鄉。值天無雨,遺蝗騰翔,里人缺食,草木為糧。

予亦何有,心驚若狂,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雲去此,各度凶荒。兄為我哭,我為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兄弟異路,哀慟遙蒼。

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醴馨香,空門禮佛,出入僧房。居未兩月,寺主封倉,眾各為計,雲水飄颺。

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

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飄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一浮雲乎三載,年方二十而強。

朱元璋農民出身,應該更懂人間疾苦才對,為何那麼殘忍?

皇陵碑

03

看看朱元璋殺的那些人,有幾人不該死。藍玉、李善長、胡惟庸等人,哪一個不該殺?

朱元璋對貪官汙吏的憎恨,是順應普通百姓之心的。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朱元璋下令格殺勿論。

用殘酷刑法處置貪官,採取“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來打擊貪腐行為。

同時給予允許民間百姓上訪。明朝允許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級官吏舉報,也可以直接扭送。

故而,那些認為朱元璋殺伐太重的人,不過是屁股坐歪了,忘記了自己所屬於哪個社會階層而已。

朱元璋農民出身,應該更懂人間疾苦才對,為何那麼殘忍?

明孝陵

後記

元明宗天曆二年(1329),因關中旱災,張養浩被任命為陝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張養浩年事已高,幾年前就辭官隱居,決意不再涉足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陝西饑民,毅然應命。他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

並寫下了著名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以抒發自己心中憤慨。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參考文獻:

《明史·朱元璋傳》

商傳《朱元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