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辜鴻銘,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義大利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民國時期是中國一個思想大爆發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出現了新思想與新文化的碰撞。在清王朝屢次戰爭失敗之後,清朝也終於開始了緩慢而艱難的改革之路。要進行改革,就要學習西方現代化。

為了學習西方現代化,清朝每年公費派出了很多的留學生去外國留學,也就是歷史上清朝所提出的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國策。這條國策的成功與否在是清朝能否維持的關鍵。

為了救國圖存,很多中國的青年或是透過公費或是透過自費,踏上了去往國外的輪渡。這些留學生後來成為了晚清民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者和未來各個行業的創始人與奠基者。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在晚清民國時期,其中佔主流的是中國清朝晚期的留學生,他們以推崇“洋學”推動“新思想為己任。而這裡面有一個人卻標新立異,他與其他留學生不同,他出生於國外,先接受了國外的教育後來又到中國治學。

這個人叫辜鴻銘,他很多的言論有悖於當時的主流。但是他的才學卻又十分淵博,被民國時期各路大咖所肯定,很難有人在知識辯論中能夠辯倒他。

那麼,辜鴻銘為什麼被人稱為“怪才”呢?他究竟有哪些地方奇怪?

出生異鄉

造就一個人性格的,最重要的還是他所處的環境。

辜鴻銘為何成為後來的“怪才”,先要從他的出生開始說起。

那麼辜鴻銘出生在哪裡呢?

這就先要從他的家族說起,他的家族是“下南洋”的一代。

“下南洋”是中國內陸人去往東南亞求生的一種說法。

在中國王朝時代,南方一直保持著與東南亞的貿易的往來。明朝因為朝貢貿易的原因,導致官府對貿易進行了壟斷,這就導致了走私會有巨大的利益。

利益催使之下,形成了國內與外國集團合作,形成了明朝嘉靖時期的東南寇亂。戚繼光在朝廷的支援下平定倭亂之後,明朝隆慶開關,又繼續開始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

隆慶開關之後,有大量的內陸漁民開始與東南亞做生意,甚至有很多內地人遷往東南亞生活。辜鴻銘的先祖就是在一定機會下,遷往東南亞,並在那裡居住生活了下去。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辜鴻銘的先祖本姓“陳”,家族在閩南地區以捕魚維生。陳家在當時是一個貧困家族,勤儉持家尚可能餬口度日。但到了辜鴻銘的先祖陳敦源這一代,陳敦源嗜酒如命,不事耕作。

等到他把家裡僅剩的財產都揮霍而盡,導致最後無處謀生,面臨著家毀人亡的窘境,再加上酒癮復發,陳敦源便以偷盜搶劫為生。一次搶劫過程中,他把人打成重傷,遭到地方官府通緝。

他知道獲罪後,便攜帶家人遠渡到東南亞,最終來到了馬來西亞的檳榔嶼生活。

敦源來到馬來西亞的時間要比英國佔領東南亞諸國的時間還要早,那個時候東南亞的開發都還處於初始階段,遠遠沒有中原王朝先進。

陳敦源在馬來西亞落戶之後,日子一久便開始思念家鄉故土。可因犯罪又不能回鄉,故產生了懺悔之意,所以就索性改姓“辜”,“辜”字意思同“罪”,陳敦源以改姓來表達自己的懺悔。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隨著“辜敦源”家族的不斷髮展,到了辜鴻銘曾祖父辜禮歡這一代,辜家已經在當地成為一個小勢力。正在這個時候,英國崛起了,英國順勢佔據了馬六島海峽這個重要的通道,為之後英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打下了基礎。

英國來到馬來西亞檳榔嶼之後,由於控制的需要,選擇了在當地有一定勢力,而且不屬於當地人的華人辜禮歡。

隨著辜禮歡勢力的增強,辜鴻銘的祖父辜龍池被提拔為吉達州的公職人員。並且還獲得了拿督勳銜。到了辜鴻銘的父親辜紫雲時期,他頗受英國商人布朗的信任。英國商人布朗在檳榔嶼經營著大片的橡膠園,辜紫雲成為了英國商人的管家,收益頗豐。

辜紫雲娶了當地一個富商家庭的孩子,他的妻子是葡萄牙與馬來人混血。辜鴻銘是辜紫雲的第二個孩子,英文名字叫湯生(TonSon)。可以說,他出生時條件便十分優渥。

辜鴻銘有著很強的語言天賦,其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父親與母親都會多國語言。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辜紫雲精通漢語、英語、馬來語,而辜鴻銘的母親精通葡萄牙語與英語。辜鴻銘有後來的語言天賦,其父母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

除了父母之外,對辜鴻銘影響最大的要數他的義父,他的義父也就是辜鴻銘父親的老闆—布朗(Brown)。辜鴻銘極早就表現出來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以得到了辜鴻銘父親辜紫雲老闆布朗的喜愛。

布朗是一個富商,但是家族中對他的希望是讓他做一個學者。只是布朗資質有限,在學問上很難提高。再加上布朗又沒有孩子,所以布朗看到聰明的辜鴻銘就十分喜愛。

在一次布朗夫婦與辜紫雲夫婦聚餐的時候,布朗即興發揮,吟長詩一首。布朗覺得要考考辜鴻銘,就讓辜鴻銘試著背一下前兩句。

沒想到,辜鴻銘竟然一口氣把布朗即興發揮

二十句詩,一句不落地背了出來。布朗見到孩子如此聰明,大為喜愛,於是當即收為義子。

海外求學

三年後,布朗覺得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已經教不了辜鴻銘了。於是,布朗把多達數千公頃的整座橡膠莊園交給了辜紫雲夫婦打理,布朗帶著年僅11歲的布朗去往英國求學。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布朗的妻子不明白為何布朗對這個孩子如此看重,甚至不惜捨棄數千畝的橡膠園。

布朗對自己的妻子說,我的莊園在一百年後一名不聞,但這個孩子在一百年後卻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世界奇才!妻子看到布朗如此喜愛這個孩子,並且視若己出並寄予厚望,所以,她也把辜鴻銘

當做

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

在臨別之際,辜鴻銘的父親把他叫到身邊,囑咐他:“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是一箇中國人,將來要回到中國,那是我們的故土。”

布朗把辜鴻銘先是帶到了蘇格蘭,帶他看有著兩百多年曆史的愛丁堡城。布朗還帶著辜鴻銘看了愛丁堡的標誌之一,司湯達紀念碑。司湯達是19世紀著名的法國作家,不過司湯達是他的筆名,他的真實姓名是

瑪利

-亨利·貝爾。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經典小說《紅與黑》與《帕爾馬修道院》。布朗對辜鴻銘說:“希望有一天你也能成為像司湯達那樣偉大的作家!”

布朗帶著辜鴻銘遊歷了英國其他名勝之後,回到了布朗家的城堡中。他請了教師讓辜鴻銘接受正統的英國貴族式的教育。布朗在外經商多年,不僅有錢,他在英國還有著貴族身份,與愛丁堡大學的校長是至交好友。

所以辜鴻銘跟著布朗,所受到的是非同一般的精英教育。

辜鴻銘聰明好學,再加上義父傾盡全力的培養,在辜鴻銘14歲那年,他就以高分考入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學習土木工程。

不光如此,布朗不僅要培養他的理科思維,對辜鴻銘的文學素養也十分看重。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布朗帶著辜鴻銘弔唁歌德、黑格爾,在他們的墓碑前講述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文學作品。

辜鴻銘在歐洲遊學多國後,由布朗安排他進入愛丁堡大學。布朗的至交好友是愛丁堡大學著名的校長、也是英國著名的作家、歷史學家與社會批評家卡萊爾。

卡萊爾是一位資深的歷史學家,他認為當時西方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而真正能夠走向光明大道的國家,會是現在看起來破敗不堪、頹廢的中國。

卡萊爾的思想對辜鴻銘的影響十分巨大,也正是因為先接受西方的精英教育,然後再回到中國治學,這才讓辜鴻銘與民國時期絕大多數的民國大師的想法迥然不同。

就這樣,辜鴻銘十幾年間穿梭於愛丁堡、伯明翰、柏林、巴黎等十幾所大學,不僅精通9門外語,還拿到了13個博士學位。

這個時候,辜鴻銘在歐洲學術界已經小有名氣,都在傳說一個黃面板的中國人,在西方竟然有著很高的學術成就,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大的學術新聞。

回國治學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中國人總有一種思鄉的情愫,這來源於中國傳統的文化。辜鴻銘十一歲就闊別父母,隨著義父遠渡重洋,來到歐洲求學。十幾年間,未能回到家中一次。辜鴻銘在外一邊學習文化知識外,一邊思念家鄉與父母。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他心心念念想著有一天能夠學到真本事,榮歸故里,回到父母身邊,享受一下家庭的溫暖。不過,命運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他留學在外的時候,家中便傳來噩耗,他的父母已經離世。

知道訊息的辜鴻銘悲痛欲絕,打算儘快回到家中弔唁。布朗很瞭解辜鴻銘的心情,所以也支援他儘快回到家中。在臨別之際,布朗向辜鴻銘提出建議,讓他多去學習中國的文化知識。

布朗希望他能夠學貫中西,能夠為世界找出一條光明之路。辜鴻銘牢記布朗的建議,回國之後繼續鑽研中國傳統經典名著,立志要成為一個學貫中西之人。

辜鴻銘回到家鄉後,弔唁完父母后,他想起了父母的囑託以及布朗先生對他的建議,在與親人待了一段時間後,決定去往中國學習與深造,找尋中國以及世界未來的出路。

辜鴻銘回到中國的時間是1885年,時隔數代人,辜鴻銘終於回到了祖輩離去的故土。

當時的清朝是慈禧主政時期,慈禧重用左宗棠與李鴻章維持自己的勢力,清王朝政壇正處在洋務運動之後的維新變法時期。辜鴻銘回國之後投靠在“香帥”張之洞門下,張之洞對他十分重視,任命他為“洋文案”。

辜鴻銘一邊幫助張之洞處理著洋務事宜,一邊精研著國學。他後來又在張之洞辦的“自強學堂”裡擔任講習, 成為了自學講堂中的一代名師。他教授的課程形象生動又包含深意,他講的每堂課都幾乎座無虛席。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辜鴻銘在張之洞門下做“洋文案”二十多年,雖然被張之洞信任與重用,但由於辜鴻銘旅居國外,在國內並沒考科舉。所以一直到1908年,辜鴻銘只做到了外交部侍郎一職。

在清朝舊的體制之下,辜鴻銘沒有接受傳統的中國教育,再加上家中也無人在清朝做大官。辜鴻銘又不善於奉承與賄賂上級。僅僅靠做學問,在當時腐朽的清王朝很難做到大官。

辜鴻銘仕途不順,但他的學問在這二十年中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這二十年他著書立說,開始

形成

自己的思想。

隨著清王朝的衰落,辜鴻銘的仕途也走到了盡頭。

1910年,清王朝倒臺前夕,他眼看清朝已經無力迴天,就辭去了清朝外交部的職務,去往上海南洋公學教書。次年清王朝倒臺,他也就正式沒有了清朝的公職。

1913年,他的作品跟泰戈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四年後他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邀請,出任北京大學英國文學系教授。他在執教期間出版了《春秋大義》,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屆的名望,他的著作在歐洲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後來張作霖當政時期,北方混戰逐漸焦灼,北大學校也慢慢不能再安定學習,繼續傳承與發展相容幷包的思想。蔡元培因為國家衰敗不堪,也放棄了繼續治學的想法,辭去了北大校長的職務,緊接著辜鴻銘也一同辭職。

次年,辜鴻銘去往了日本講學,時間長達三年。回國後,與張作霖不和,沒有在北京履職。1928年張宗昌決定讓辜鴻銘擔任山東大學校長,但是辜鴻銘年事已高,

再加

上生病,最終在當年逝世,享年72歲。

辜鴻銘被稱為“怪才”的原因

辜鴻銘一生治學,從小出生於異鄉,後來去往歐洲求學。來到中國後在清朝任職,最後成為大學教授,他的一生的經歷並不是很坎坷,但也並不光輝。

辜鴻銘是百年難遇的學霸,但是卻一生不受重用,才學沒有得到應有的施展。

辜鴻銘一生學貫中西,但流傳到現在為止的辜鴻銘的形象卻是一個“怪才”形象,那麼辜鴻銘為何滿腹經綸,學貫中西,沒有大的作為,產生新的思想,卻被人稱之為“怪才”呢?

其主要原因還是歸咎他的性格。

我們經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性格往往對於他以後的人生至關重要。

辜鴻銘的性格為什麼成為後來的“怪”,其主要原因還是他成長的環境與其他人不同。

辜鴻銘從小在國外學習,周圍的人都是歐洲貴族,只有他與眾不同。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作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存在,他在學校裡肯定倍受歧視,為了證明自己、不受冷眼與欺負,他只能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每當他受到嘲諷時,他便就可以用自己學到知識反向嘲諷。辜鴻銘經歷多了這樣的事情後,漸漸養成了一種桀驁不馴的性格特點。

等到他回國的時候,在晚清民國時期與辜鴻銘一起在北大做學問的人,一般都是透過傳統教育,再透過科舉制度考試,然後再出國留學。

而辜鴻銘又與他們都不一樣,辜鴻銘是先接受了西方的貴族教育,然後再回到中國接受中國的教育。這就讓辜鴻銘又與其他人表現得十分的不同,所以他在與同時代的民國大師們對話時,就產生了很多有趣的“代溝”。

段子高手

辜鴻銘最為著名的段子就是他的“辮子理論”:

我的辮子是有形的,諸位的辮子是無形的。

辜鴻銘是民國時期少有的留辮子的文學大家。

他留辮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方面是他要追求標新立異和與眾不同;另一個方面,是辜鴻銘要找自己的身份認同,他從國外讀書回來,家在馬來西亞,並非傳統中國人。為了能夠有一個身份的認同,他故意留了辮子。

辜鴻銘在外留學期間也被其他同學瞧不起,所以他才回國故意留起辮子,只是為了能夠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為了獲得尊重,他瘋狂學習,用知識來證明自己了不起。

辜鴻銘有一個段子很好地體現了他這一點,他曾經當著同學倒著看報紙,同學們都嘲笑他。

他馬上反擊那些譏笑他的那些同學,說這報紙的語言太簡單,他反著看都能看懂,果然大聲朗讀起報紙內容,竟然一字不差。辜鴻銘的怪異性格就是這樣養成的,由於國家衰落長期被周圍人瞧不起,為了挽回尊嚴證明自己他除了瘋狂學習,還會瘋狂反擊譏諷他的人。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有一次,在一個飯局上,辜鴻銘坐在一個美國女人旁邊。

美國女人看到辜鴻銘一身中國老學究打扮,覺得他一定聽不懂英文,為了取笑他,便學著蹩腳的英文問他要喝湯嗎?(likesoup)辜鴻銘沒有回答一笑而過。

美國女士自以為嘲笑了辜鴻銘,很得意,便也沒有再搭理他。沒想到,辜鴻銘在酒過三巡之後,用純正的英國口音進行了自己的演講,這個時候美國女士已經滿臉通紅。

演講完畢後,辜鴻銘不忘回敬美國女士一句“喜歡我的演講嗎?”(likespeech)

這樣的反轉,讓辜鴻銘覺得自己的自尊得到了滿足。

辜鴻銘除了在反諷上找自尊之外,他還冒著當時社會輿論風險納妾。

辜鴻銘有一妻一妾,妻子是中國人,而妾是日本人。

當別人在問及他為什麼要娶妾的時候,他拿茶壺與茶杯比喻男女。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說一個茶壺往往要配幾個茶杯,誰見過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的?

如此支援“一夫多妻”的他,雖然當時過得自在,但按照真正辯論來說,這只是辜鴻銘偷換概念,很聰明的把問題繞了過去。

人生限制

辜鴻銘是一個有學問、有新思想的人,但他的新思想並沒有衝破時代的侷限。他主張傳統儒家思想與現代思想結合其實最終是失敗的,縱使他學貫中西、能言善辯,但最終他還是被自己的思想越纏越緊,最終困死在自己的思維侷限之中。

一個被自己思想困住的人,為了維護自己失敗的思想,也只能越來越選擇偏激與極端。很多失敗者,在一開始的時候只是錯了一步,但再往後往往越走越遠,越走越偏,到了最後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

辜鴻銘先是學到了西方很多的知識,他內心並不能認同西方的思想與價值觀。回國後又希望依靠於古老的儒家思想來開拓創新一條道路,這個選擇在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一代奇人辜鴻銘:會9門外語,13個博士學位傍身,卻痴迷一夫多妻

其實,從後來歷史的發展來看,中國在當時需要的不是傳統思想,也不是西方的君主立憲制,更不是美國的議會制,而是一條最新的路線。這條新路線,已經在當時北京大學圖書館裡任職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圖書管理員的腦海裡成型。

新思想的出現是要突破舊思想的束縛,辜鴻銘縱使天縱奇才,究其一生也沒有突破舊的思想。他只是在一個衚衕裡打轉,也最終沒能完成那一步的突破。

倒是讓一個從來也沒出過國門、出身於湘潭小地主家庭的窮小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不得不說,歷史是充滿著偶然與變化,這也正是歷史十分迷人且有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