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作者:趙心放

張宛玉系清代女子,生卒年不詳,乾隆年間楹江人,出身於平民家庭。她天資聰慧,勤奮好學,酷愛詩文,寫得一手好字。貪財的父母將其嫁與富家為妾,她奮起反抗,經歷了一番曲折,最終獲得解脫,也因此揚名後世。真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矣!

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一)才女嫁與富家為妾

張宛玉長成人待字閨中時,貪財的父母經當地一個媒婆的撮合,決定將她將嫁給山陽(今江蘇淮安)一個商人為妾。張宛玉嫁過去就知道了,商人腰纏萬貫十分有錢,但相貌非常難看,行為庸俗不堪,與自己的性格和愛好完全不合。

關鍵是偌大把年紀憑錢多把自己娶來做小妾,這點最讓張宛玉反感了。但那時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無法公開反抗。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啊!張宛玉下決心憑自己的本事翻盤,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一天,她趁商人丈夫外出經商之際,將家中金銀首飾等值錢的東西,一股腦兒打包提在手上,逃到江寧縣一個親戚家中躲了起來。商人丈夫回來後,冒火沖天,到張宛玉孃家沒找到人,立馬出錢找人四處打聽,並且一張狀紙將張宛玉告到了山陽縣衙門。

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二)巧遇江寧縣令袁枚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 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從小聰明好學,擅長寫詩撰文。乾隆四年進士出身,曾先後在溧水、江寧、江浦、沭陽等地任縣令七年,為官勤政很有聲望,

話說商人丈夫一張狀紙將張宛玉告到山陽縣衙門。山陽縣令派人捉拿不到,立馬下關文分發各地要求協緝。此時在江寧任縣令的袁枚。見到了山陽縣令的協緝關文後,立即派公差搜捕。沒幾日,便將張宛玉捕獲。

次日,袁枚坐堂審訊。

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袁枚按程式問道 :跪著的犯法女子,你是不是張宛玉?把頭抬起來。

張宛玉答應是後抬起了頭。袁枚只見此女容貌姣好,肌膚潔白,柔媚中露出幾分英邁之氣,不禁暗暗喝彩,不是一般的女流!

袁枚喝問:我看你不是一般女子,為啥席捲夫家銀兩,私自逃走,隱藏在本縣?

張宛玉沒正面回答,不慌不忙地說,袁縣令是個大才子,當官能為民作主。。。。。

在公堂上拍老夫的馬屁,成何體統,豈不是鬧老夫的笑話?袁枚正想開口,張宛玉說道,我有一首詩呈大人。

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詩人喜歡論詩嘛,袁枚一聽來了精神,便說吟給本縣聽聽。張宛玉理直氣壯的說,大人既然許可小女子吟詩,就沒有叫詩人跪著吟的規矩。

袁枚說好一張厲嘴,看樣子你也不是一個詩人。本官特許你站起來吟。

張宛玉站起來直直腰,吟道:

五湖深處素馨花,誤入淮西估客家。得遇江州白司馬,敢將幽怨訴琵琶。

袁枚道:看來你嫁給富商之家,夫婦不諧,冒死逃走,也在情理之中。白樂天的典故用得工整事切,好!這首詩是你自己寫得嗎?

張宛玉說,大人不信,可以當面試。

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袁枚說,好!就吟公堂前的這棵枯樹罷了。

張宛玉下筆疾書,片刻成詩一首:

獨立空庭久,朝朝向太陽。何人能手植,移作後庭芳?

袁枚拿過詩稿一看,絕了!這首詩不同於前作,明白如話,自然流利,後兩句十分切合身世,不僅把袁枚當作白司馬,還希望袁枚把她看作絕世佳人,助她改變處境和地位。

袁枚嘆道,有才如此,男子不易得,女子更不易得。於是不再繼續問案,說道,張宛玉,你的案子該由山陽縣處理,我寫個關文,把你送過去吧。

山陽縣令和袁枚是朋友。後來袁枚得知,山陽縣令判張宛玉潛逃無罪,當堂釋放,自尋安身之處。據說山陽縣令也是看了張宛玉問案時當埸寫的詩,有了惜才之情而為的。

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三)吳敬梓寫書作素材

據史載,張宛玉是在吳敬梓家被捉拿歸案的。張宛玉從夫家逃出來後,在親戚家住了幾天,便在秦淮河畔租了一處房子做生意,掛出招牌“精工刺繡,兼寫扇作詩”。這招牌很特別,詩作得好的名聲不久也傳出來了。引起了吳敬梓的興趣。

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溫州。又稱“秦淮寓客”。清代文學家。精通詩詞散文,能提筆成章,著有《儒林外史》等作品。

吳敬梓約朋友一起去看,果然不同凡響,便邀請張宛玉到自家與母親和妻子見面。殊不知江寧縣的捕快聞訊趕到,來了個當場鎖定。這下子把吳敬梓搞得很尷尬,就這麼讓捕快把人帶走嗎?有私通官府之嫌,壞了名聲喲。不讓帶走嗎?活脫脫犯了個窩藏罪,更是吃不了兜著走。吳敬梓正在左右為難之際,好個張宛玉拂衣而起,毫無懼色,凜然道我自己投案去。吳敬梓一家感動萬分。

據說吳敬梓把張宛玉的事兒作為創作素材,寫進了他的大作《儒林外史》。

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請看書中一段故事的摘要:

她面對宋為富的無恥做法沒有撒潑謾罵,而是用證據揭露宋為富的婚姻“詐騙”行為,她要求宋拿出婚書當面對質,宋為富暴露出了膽小怕事、懦弱虛偽的本性,只好吩咐下人向那新娘說,老爺今日不在,新娘權且進房去……沈瓊枝心中有數,而是不吵不鬧地安頓了下來。這不是苟且屈從,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明智戰略,她要待機行事,一旦發現父親在外申冤,知縣被宋為富買通而敗訴,並被押解回常州時,她的行動又開始了,她便將房中金銀首飾打了個包袱作盤纏,扮作小老媽模樣,買通了丫鬟,趁夜出逃……

這是摘要的《儒林外史》40-41回中的一段內容。人們都說。沈瓊枝就是張宛玉的藝術再現。筆者也這樣認為。

吳敬梓作為小說家,他追求的是藝術形象。作為詩人的袁枚,把張宛玉其人其詩,收進了《隨園詩話》卷四,他重視有是詩和詩才。

袁枚和吳敬梓,一個時代的兩個大家,據筆者掌握的資料看,他們沒有交集。

才女張宛玉是如何打動袁枚和吳敬梓兩個大文人的?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作品散見於報刊和網路。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