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文|四季文史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闖關東塑像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分別是中國近代史上3次大的移民潮。

關於“闖關東”,當年一部影視劇是這樣描述的:千山萬水走過只為這一片,自由的天地、自由的家園。

很多人嚮往的那片“自由的天地、自由的家園”,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東北。

闖關東的“關”特指“山海關”

,他是天下第一大關,它的存在就如同一把枷鎖,深深的把東北地區鎖在一個地方。

清末,朝綱腐敗,災荒連年,山東地區受天災和戰亂影響,很多百姓因此沒有了生產資源和土地,迫於生計,他們不得不拖家帶口背井離鄉,開啟了歷史上闖關東的高潮。

不禁要問,為什麼闖關東的山東人不去相對富裕的南方,而是到寒冷的東北開荒呢?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劇照:闖關東

自然資源豐富

如果問你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那裡的土壤最肥沃,那一定非東北的黑土地莫屬。

然而,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東北地區是極寒地區,那裡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經濟也不發達。春秋戰國時期,東北地區的居民被認為是“東胡”,甚至都要修建長城抵禦。

還有,古代封建帝王有時候還會將那些犯人發往北方地區的寧古塔。因此,很多人覺得東北不宜居住。

然而,

我們卻低估了東北的實力。

有句話叫

昔日的北大荒,今天的北大倉。

東北地區之所以發展成為天下糧倉,主要是因為那裡土壤足夠肥沃。

據史料記載,咸豐元年(1851年),河南、河北和山東的人均耕地約有4。5畝。到了末帝溥儀退位,人均耕地就只有約3。6畝,減少了約一畝。1928年,這個資料又跌破3,到了2。93畝。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網路配圖:闖關東

民以食為天,沒有耕地又怎麼能養活一家老小。所以,闖關東的人們便把目光投降了廣袤的東北大地。

在東北,有中國三大平原之首的東北平原,它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東平原組成,由於人口少,所以此地是闖關東的首選地區。

而且東北地區處於溫帶和暖溫帶,氣候適宜,極寒地區非常少,因此,東北高粱等農作物,很容易在這裡吸收養分。

另外,黑龍江、松花江以及烏蘇里江三條水系,也為東北這片黑土地提供了豐富的林業資源和珍貴的水產品,因此,關中百姓前往這裡,可以有自己的施展空間,也就無懼其他了。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東北平原

文化等方面的差異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關中人到關外謀生存,在適應當地民俗等方面,並不需要花費太長時間,因為這兩個地區,在很多方面都有著相通、相似的文化習俗。

例如飲食,山東人喜歡吃煎餅等麵食,而東北人的主食主要以饅頭、米飯、麵條等為主,飲食差別並不大。

要說差別最大的莫過於天氣。不過,在氣候變化上,關內關外也有共同點。

關中和關外四季氣候鮮明,關外的溫度稍微有點低,但是,已經在四季裡生活的關內人也很容易適應北方寒冷的天氣。相反,

如果讓闖關東的這部分人到南方,未必能適應那裡的潮溼梅雨天氣,即便生活習性有了改變,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劇照:闖關東

另外,在言語交流上,南北方的差距很大。

南方語言繁雜,各種客家話非常豐富,而北方語言較為整齊劃一

,大都接近普通話,方言比較少。

在發展農業畜牧業生產方面,關中百姓可以到關外繼續從事畜牧業等養殖經營模式,但如果到了南方,就要適應海邊人的生活方式,要學會水產品養殖等技能,因此,短時期內,他們必須克服種種困難,才能讓生活有所起色。

再有,那個時候去南方,道路崎嶇,有時候還得涉水爬山,相對於關中人到東北腹地要艱難的多。

因此,經過反覆對比來看,闖關東去東北要比下江南要容易得多。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網路配圖

清末亂世

清末,人們的封建思想還是非常嚴重的,皇太極入關後對關中進行了封鎖,認為關外是龍脈所在,因此他不允許有人擅自闖入或破壞龍脈,況且在清朝後期,東北地區有一部分領土被沙俄佔領,導致那裡人煙稀少。

後來,清朝帝王為了讓龍脈所在地有人氣,他們開始放開禁令,允許百姓遷往東北,而且清末社會動盪,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這才有了清末民國時期闖關東熱潮。

相比較南方而言,北方戰亂少,

當時南方有袁世凱等各路軍閥,紛爭不斷,所以很多人便來到北方,開墾荒地,有了土地,就不至於被餓死。

雖然北方比較寒冷,但這相對於戰亂帶來的殘酷,還是很容易克服的。

東北不但戰亂少,土地多且肥沃,而且那裡是天然的藥材產地,要知道,在戰亂年代,珍貴的藥材堪比糧食。像人參、靈芝、山藥這些藥材,在東北隨處可見,因此,北方地區成了闖關東的首選之地。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人參

闖關東熱潮極具歷史意義,它不但拯救了東北那方肥沃的黑土地,也徹底擊碎了外國勢力想要侵佔東北的願望。

當年,沙俄在東北之外不遠處建立很多定居點,想透過慢慢增加人口的辦法,侵佔東北,但隨著闖關東人數的不斷增加,沙俄最終只能撤銷這些定居點。

此後,包括朝鮮、日本等國家也想霸佔東北,但正是由於這次大規模的闖關東人口遷移熱潮,讓侵略者的美夢徹底變成泡影。

闖關東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人口遷移,它推動了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融合,我們也能從中看到百姓堅韌不拔的一面。

為了子孫後代,他們不畏艱難困苦,戰天鬥地,在廣袤無垠的黑土地上播灑汗水,他們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也推動了國家的發展乃至改變了世界的命運。

可見,

闖關東可不是簡簡單單憑藉一股激情去“闖”,並不是隨機選擇,而是經過祖先深思熟慮的結果,包含的不僅僅是勇氣,更有智慧。

清末“闖關東”,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東北

網路配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四季文史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