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桓帝依靠近侍宦官,除掉外戚梁冀,奪回政權後,大臣們卻不幹了

當年漢桓帝依靠身邊的近侍宦官,除掉外戚梁冀,奪回政權後。將參與的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皆為縣侯。單超食二萬戶,徐璜等各一萬餘戶,世人謂之“五侯”。仍以左悺、唐衡為中常侍,又封尚書令尹勳等七人為亭侯。

漢桓帝依靠近侍宦官,除掉外戚梁冀,奪回政權後,大臣們卻不幹了

漢桓帝的舉措,在世人看來,是有點荒誕,皇宮中的宦官,主要是照顧皇帝的起居生活的,就算是功勞再大,也不能封侯。

然而,在漢桓帝看來,身邊這些近侍們,幫助自己奪回政權,讓自己不再是別人手中的提線木偶,他們就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勞。反而那些大臣呢,天天說忠心於自己,心繫天下蒼生。

漢桓帝依靠近侍宦官,除掉外戚梁冀,奪回政權後,大臣們卻不幹了

但是在外戚禍亂朝廷,把持朝政的時候,這些大臣們又有幾個棧,為皇帝撥亂反正呢?

當時的白馬縣縣令李雲,上述說:“梁冀雖然恃權專擅,虐流天下,但是以罪誅殺他的時候,不過就是主人扼殺一個家奴罷了。而竟然因此封參與的謀臣萬戶以上,高祖如果知道了,能贊同嗎?西北列將知道了,豈不離心解體?孔子說:‘帝者,諦也。’(《康熙字典》:‘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於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於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帝就是諦,能詳細審察的意思),如今官位錯亂,小人讒進,財貨公行,政化日損,詔策為小人拜用,不經過陛下省察,那是帝欲不諦了嗎?”

其一,宦官們冒著生命危險,幫助皇帝剷除外戚梁冀,奪回政權。卻被人說這是不過是扼殺一個家奴那樣簡單罷了。這樣皇帝能不憤怒嗎?

漢桓帝依靠近侍宦官,除掉外戚梁冀,奪回政權後,大臣們卻不幹了

按照李雲所說的,剷除外戚梁冀就像扼殺一個家奴那樣簡單,既然這麼簡單,整個朝廷的大臣們,為什麼不站出來,幫助皇帝奪回政權呢?人家把事情做完後,就站出來點評,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受不了的,更何況是壓抑很久的皇帝呢。

其二,李雲說:“帝欲不諦”。當外戚把持朝政的時候,皇帝是多年想諦也不能諦,無人述說。現在終於可以自己做主了,卻被人說是“不想諦”,一下子就觸到皇帝的怒點。皇帝還想忘掉那段難受的時光,李雲的話,讓皇帝又想起了原本願意回憶的時光,那麼只能是李雲倒黴了。

漢桓帝依靠近侍宦官,除掉外戚梁冀,奪回政權後,大臣們卻不幹了

有一種“忠臣”,從來不能為國家辦事,也不能為皇帝分憂,他就是死諫求名,要在他和皇帝的故事裡,讓自己名垂青史,讓皇帝遺臭萬年。這種人啊,欺騙性很強,但於國於家無用。

都說漢桓帝昏庸無道,原來手下大臣中有昏庸無能之輩,只想著自己青史留名,讓皇帝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