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在清朝建立之初的清太宗皇太極執政時期(包括後金時期),皇太極跟多爾袞、多鐸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嚴格來說,多爾袞、多鐸倆兄弟跟皇太極有殺母之仇,他們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是被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逼迫殉葬努爾哈赤的。

雖然阿巴亥的死在

《清太祖實錄》

中記載的是努爾哈赤遺言要求的:

“俟吾終,必令之殉”

,但這事一直有爭議。

畢竟,阿巴亥不是無所出,她有三個兒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人,在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多鐸才13歲,都還未成年(多爾袞15歲,已成婚兩年,應算成年)。

有這麼多兒子,還有一個未成年,卻被要求殉葬,即使後金當時的風俗還趨於野蠻,也說不過去。

所以,阿巴亥的殉葬,更有可能是因為她的兒子多,她又是努爾哈赤的大妃,幾個年長的貝勒們,擔心阿巴亥借幾個兒子來掌權,或主張讓她自己的兒子繼任大汗,所以乾脆的幹掉她。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逼死阿巴亥後的最大受益人是皇太極,但皇太極卻沒有繼續對阿巴亥的幾個兒子下手,在打壓年長的阿濟格的同時,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極盡拉攏、提拔之事。

殺其母,還要提拔其子,這跟當時後金的上層政治形勢有關。

皇太極繼任後金大汗之初,後金政權在最高的執政層,執行的是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阿敏這

“四大貝勒共治”

顯然,皇太極不會滿意這種執政方式,他想要做真大汗,乃至真皇帝。

要想完成目標,自然是要打壓另外三大貝勒,同時提拔能站在自己一邊的人。

皇太極選中的人就是多爾袞和多鐸,選中他們,是因為這兄弟倆夠資格,他們是大妃之子,身份尊貴。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而且,他們在努爾哈赤生前,就有了屬於自己的軍事實力,各有十五個牛錄在手,按照八旗制,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旗,十五個牛錄就是半個旗了。

多爾袞、多鐸之上,還有個阿濟格,他也有十五個牛錄在手,不過阿濟格卻被皇太極打壓,原因也很簡單,他年長,不好忽悠。

多爾袞和多鐸就不同,還處於成長期,值得培養,值得灌輸皇太極想要給他們的思想和理念。

不論多爾袞和多鐸心裡怎麼想,是否恨皇太極,可他們確實因皇太極的看重而受益,在皇太極執政早期,得以迅速崛起。

後金天聰二年,皇太極就給予有戰功的多爾袞

“墨爾根岱青”(智者之意)

的賜號,給予多鐸

“額爾克楚呼爾”(勇者之意)

的賜號,提高他們在八旗中的影響力。

天聰三年,皇太極以

“嫡幼子守產”

的傳統,表示

“朕以為太祖雖無遺命,理宜分與幼子。”

把原屬於努爾哈赤直轄的十五個牛錄給了多鐸,讓多鐸成為了直領正白旗一旗的旗主。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同時,皇太極找藉口革去了阿濟格的鑲白旗旗主之位,並

“以其弟貝勒多爾袞代之”

,讓多爾袞也成為一旗之主

(阿濟格跟多爾袞分領旗眾,依舊是每人十五個牛錄)

幾番操作下來,多爾袞、多鐸倆人的實力和名望都漲得飛快,自然的,在政治上毫無疑問的倒向了皇太極。

這一切搞定後,皇太極就於天聰三年開始著手削弱另外三大貝勒的權力了,根據

《清太宗實錄》

中的記載,他以

“一切機務,輒煩諸兄經理,多有未便”

的由頭,提出了

“嗣後可令以下諸貝勒代之”

也就是把

“四大貝勒共治”

改成

“諸貝勒貝勒共治”

,這個

“諸貝勒”

自然包括已經成為一旗之主的多爾袞跟多鐸。

而且,因為多爾袞跟多鐸在皇太極的支援下,掌控了正白旗跟鑲白旗,加上皇太極自領的兩黃旗,實力也遠遠超過各懷心思的代善、莽古爾泰、阿敏,他們也只能點頭同意,

“三大貝勒皆稱善,遂以諸貝勒代理直月之事”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此後,在皇太極打壓代善、莽古爾泰、阿敏,直至走上

“南面獨尊”

的政治鬥爭中,多爾袞、多鐸倆兄弟,都一直是皇太極的鐵桿支持者。

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如願改後金為清朝並稱帝,多爾袞、多鐸兄弟倆因支援皇太極的功勞,雙雙被封為親王(當時還被封為親王的有代善、濟爾哈朗、豪格,阿濟格只是郡王)。

此時,是多爾袞、多鐸兄弟在政治上迎合皇太極並獲得莫大權勢的最高光時刻,但蜜月期到此也結束了。

皇太極稱帝后,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態度也變了,已經集權一身的皇太極,在政治上對多爾袞、多鐸的依賴變小,對掌握著兩白旗的他們也開始了打壓和分化。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根據

《清太宗實錄》

中的記載,皇太極曾於崇德四年時,在多鐸面前挑撥他跟阿濟格、多爾袞的關係:

及太祖升遐,武英郡王(阿濟格)、睿親王(多爾袞)言太祖十五牛錄,我三人宜各分其五。朕以為太祖雖無遺命,理宜分與幼子,故不允其請, 悉以與爾……由此言之。則武英郡王、睿親王或宜怨朕,爾獨何心而亦懷怨耶?”

意思是說,當初努爾哈赤留下的那十五個牛錄家產,阿濟格、多爾袞都是想分的,是皇太極力挺,才全部給了多鐸,多鐸應該感激皇太極。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皇太極分化多爾袞、多鐸的願望到底達成沒有?無法得知,但在

《清太宗實錄》

的記載中,確實記有多鐸跟多爾袞發生的衝突的事,多鐸還因此獲罪:

多羅豫郡王(崇德四年因罪削親王爵,崇德七年恢復郡王爵)多鐸與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不協。曾令蘇三、納木往嚇多爾袞屬下多拜雲,爾遣多人採蜜,我必首告。多拜欲白之多爾袞。令蘇三、納木少待。二人竟不相待而回……乃遣人揚言恐嚇,藐視親王。多鐸應加倍坐以應得之罪。蘇三、納木謊稱多拜未曾令其少待,是以竟還,應各鞭七十。又宜喇木擅以多爾袞牛用以祭神,應鞭一百,貫耳鼻。奏聞。上命多鐸坐以應得之罪。”

當然,有一種可能是,多爾袞、多鐸倆兄弟知道皇太極對他們不放心,故意做出不和的舉動,麻痺皇太極。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皇太極在崇德四年削除多鐸的親王爵位後,還於崇德六年到崇德七年時,在跟明朝進行的

“松山之戰”

中,皇太極也曾找藉口,削過多爾袞的爵位(戰爭結束後,即給多爾袞復爵)。

皇太極陸續打壓多爾袞、多鐸的態度一出,政治上不算太遲鈍的多爾袞、多鐸當然也會做出應對,兩人合謀自保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皇太極在繼任後金大汗之初,在政治上需要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幫助,所以對他們拉攏、提拔,當地位穩固後,又感覺到這兄弟倆的威脅,自然要打壓。

或許,皇太極還有為長子豪格鋪路的打算。

正常情況下,多爾袞、多鐸兄弟倆不會是老謀深算的皇太極的對手,遲早會被清算,但對他們來說,幸運的是,皇太極突然死了。

互相之間勾心鬥角的主角死掉一個,三人之間的恩怨自然也就結束了,殺母之仇也好,打壓之恨也罷,都隨風飄散。

從拉攏、提拔到離間,皇太極是如何應對多爾袞、多鐸兄弟倆的?

清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皇太極在沒有留下任何遺囑的情況下,突然駕崩,給了多爾袞、多鐸兄弟倆主導最高政治舞臺的機會。

隨後,兄弟倆聯手阿濟格,阻止了皇太極長子豪格繼位,並在多爾袞也繼位無望後,將多爾袞推上了攝政王之位。

再之後的清軍入關,基本上就是三兄弟帶著清軍大殺四方,直到多鐸、多爾袞兄弟倆先後病死,權力才又回到皇太極的兒子、順治皇帝之手。

參考文獻:《清太祖實錄》《清太宗實錄》《清史稿》

備註:本文所選用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推薦閱讀:

皇太極死後,最有可能繼位的豪格為何沒能當上皇帝?只因連出昏招

清朝始於清太祖努爾哈赤,但為清朝打牢爭霸根基的是清太宗皇太極

都做上皇父攝政王了,可最終多爾袞還是因為一重要原因沒能稱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孤寡老人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