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

晚清時期,大量來自於山東與河北的移民湧入東北地區謀生,而這股移民潮在當時被稱作“闖關東”,這裡所謂的關東,就是如今的東北地區。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直到明朝時期,關東才被定指山海關以東的地方,也稱作是關外。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

最早的關東,函谷關以東

先秦時期,遼東等地尚且屬於燕國屬地,在中原並不起眼,而東北其他地方居住著肅慎等諸多的族群,那時的關東,並非說的是東北。

戰國時代,曾經不起眼的秦國在西陲崛起,與山東六國逐漸展開戰爭,而秦國東入中原,必須經過函谷關,因此後來,人們以函谷關為界,將天下分成關東與關西。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

而從先秦至明朝中期,東北的廣大區域之內,生活著很多其他族群,與中原之間主要屬於臣屬朝貢的關係,當時也沒有形成對東北的統一標註的名稱。

秦王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函谷關曾經重要的地理分界作用逐漸消失,雖然在軍事上依舊是個重鎮,但是對於關東、關西的界定作用淡化,關東這個詞逐漸被人們遺忘。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

明清關東,山海關以東

明成祖北遷之後,為防患蒙元殘餘,非常重視北部的邊陲建設,因此在遼西走廊的咽喉之處建立了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山海關,作為明長城的東部第一關。

山海關是北京的一道屏障,直線距離不過三百公里,瓦剌徹底沒落之後,東北迅速崛起的女真諸部成為明朝的新患,山海關的作用更加突顯。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

當時,明朝將山海關以東的地方稱作是“關外”或者“關東”,不僅包括仍舊掌握在明朝手中的遼東都指揮使司,也包括女真各部的地盤。

到清朝時期,雖然滿洲入關,但山海關依舊是一個重要分界點,山海關以東的滿洲興起的地方被封禁,關東在兩百多年裡人煙稀少,土地荒蕪。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

闖關東時,東北還沒出現

清朝時期為了保護所謂“龍興之地”,在山海關建立柳條邊,把整個山海關以東全部封禁,導致關外雖然沃野千里,卻沒什麼人煙,大量土地都被閒置著。

直到晚清時,隨著沙俄步步緊逼,東北土地不斷被掠,而關內因列強入侵出現了大量流民,迫於生計,有大量民眾不顧禁令前往關外謀生,清朝解除禁令後,移民潮進一步強化。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

清朝時期,“東北”一詞尚未正式出現,人們還是習慣於用關東來指代黑吉遼三地與如今的內蒙古東部地區,因此將這股移民潮稱作是闖關東。

直到後來日本侵佔關外,東北一詞才開始被廣泛使用起來,逐漸取代了關東,不過這個時候移居關外的熱潮早已退去,所以歷史上的這股移民潮被稱闖關東,而非闖東北。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關東”的真正含義也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