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是皇帝中的“影帝”,靠演技混上帝位,白居易為他寫詩

中國封建時代的皇帝,大都演技超群,即便是唐宗宋祖之流,沒點演技,都當不了好皇帝,更別說其餘。

史書中對於眾多皇帝的記載——尤其是開國皇帝,最多的套路似乎都是:手底下一群臣子恭敬的擁你當皇帝,上面那位搖著頭、擺著手,說什麼也不幹,“小子何德何能,怎能當皇帝,你們可不要開玩笑了”……

此時,底下的臣子一定要嗷嗷叫著不放,大有一副你不當老子說什麼都不依的態勢。上面那位沒有辦法,只好謙遜一番,蒼天啊大地啊,不是我非要當皇帝,是眾人不放啊,我沒法子,只好勉為其難的當了,要是做得不好,老天爺您直說,把我廢了就是。

要是再能灑兩滴眼淚,那就更妙了。這演技,秒殺一群小鮮肉。

這人是皇帝中的“影帝”,靠演技混上帝位,白居易為他寫詩

西漢末年有一人,本來說什麼也沒有當皇帝的份,然而此人卻憑藉著超群的演技,塑造了一個謙恭君子的好形象,靠著這個形象,收買人心,暗中崛起,終於一步步登上了帝位,

沒錯,這個人就是

王莽

王莽是皇太后王政君眾多侄子中的一位,雖然外戚權力不小,但是王莽作為外姓,卻沒有擠入權力的中心,他每天思考著該如何進入核心,最後制定出了自己的人生規劃!西漢沒有科舉制,想要往上爬得快,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先出名,出名的方法有很多,王莽認為最好的莫過於塑造自己的君子形象,又能提高聲望又能收買人心,好名聲打出去了,再不濟也能降低出事的可能性,簡直一石多鳥。於是劇本制定,便開始賣力地投入演出!

這人是皇帝中的“影帝”,靠演技混上帝位,白居易為他寫詩

他號召家人過清苦的生活,自己也身先士卒

,他親自侍奉早寡的母親和嫂子,親自教育自己的侄子;他廣交朋友,仗義疏財,結交名士。他的朋友經常會看到這一幕:在群英薈萃的家宴中,下人匆匆出來提醒,老爺,高堂該吃藥了。於是王莽連連抱歉,起身離席,親自端著湯藥侍奉母親,眾位賓客大為感動,都說王莽至孝。就這樣,王莽大孝的名聲飛快地傳了出去。

才三十多歲,王莽便憑著自己的謙恭君子形象,聲望超過了自己的叔伯們。再過幾年,王莽當上了大司馬的位置。

做了大司馬後,王莽絲毫沒有驕傲,反而變得更加謙恭,更加禮賢下士,於是“真君子”、“賢德”的呼聲變得越來越高

。王莽曾經遭到一段時間的排擠,但是遭到排擠的王莽更加謙恭,拜孔子後人為師,每天學習不輟。

這人是皇帝中的“影帝”,靠演技混上帝位,白居易為他寫詩

漢哀帝迫於輿論,只好把王莽請回宮來,王莽一看,時候差不多了,於是便開始私下排擠政敵,陰謀逼死反對自己的人。這時候的王莽,大權在握,躊躇滿志,只等著漢哀帝掛了。當然,漢哀帝也挺會找機會去死的,沒過多久,漢哀帝駕崩,平帝繼位,然而不久便被王莽毒殺,之後便立了一個兩歲大的小皇帝,這目的是啥,不用說也知道。

可惜,沒過多久,王莽便忍不住了,因為帝位的誘惑實在太大了,終於決定自己稱帝。稱帝之時,還拉著小皇帝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痛哭:“古時候周公代成王攝政,最終使成王歸位,可是我現在卻受天命所逼,想要輔佐您卻不能,著實可哀啊!”

這人是皇帝中的“影帝”,靠演技混上帝位,白居易為他寫詩

王莽稱帝之後,便暴露出了本性,改朝換代、誅戮群賢、恢復古制,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都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反而搞得天怒人怨,最終被起義軍攻陷城池,梟首示眾,王莽的戲份也到此結束。

白居易有一首《放言》寫得好,其中有幾句說:“……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檢驗美玉要煅燒三天,辨別枕木和樟木要等到七年以後,即便是周公在流言蜚語中也會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是畢恭畢敬,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