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對諸葛亮過於神化,他也並非算無遺策

在我們看《三國演義》中,會發現三個陣營裡面,蜀漢這個陣營是,作者羅貫中落筆的主要地方,這個陣營的人物都要一定的加強,讓我們總覺得某某人更強,但認真思索下來,總會讓人感覺有些不合理。

演義中對諸葛亮過於神化,他也並非算無遺策

而在蜀漢中正真能帶動整個陣營的,除了劉備也就是諸葛亮,但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虧輸,傷了元氣,自己也沒能報仇,只能鬱鬱而終,剩下諸葛亮主持大局。然而諸葛亮也並非神人,並沒有演義中那麼厲害。只是演義中被神化得太過強大,讓人覺得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

所以在諸葛亮後半生,遇到他的對手司馬懿之時,計劃總遭到破壞,同時也說明比他強的人不是沒有,或者說,有人在某些方面能與之比肩的。在蜀漢與曹魏,最初的領導者都去世後,諸葛亮並未得到什麼好處,他一直都是蜀漢的丞相,位極人臣。但曹魏的司馬懿沒了曹操的壓制,終於能大展拳腳,與諸葛亮發生多次交鋒,兩人之間勢均力敵。

演義中對諸葛亮過於神化,他也並非算無遺策

司馬懿,因為野心極大不被曹操看好,但他與曹丕關係好,在曹丕繼承曹操的位置後,得以為丞相軍司馬,話語權慢慢得到加強。同年,關羽在

襄樊之戰,取得極大的戰果,一己之力圍了曹仁,還水淹于禁,更是砍了猛將龐德,威鎮華夏大地,同時讓蜀漢有機會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

而曹操一直都在防備東吳和漢蜀,當時一看關羽如此威猛,都想遷都暫避鋒芒,但司馬懿卻認為,于禁之所以戰敗,不是用兵上的戰略問題,只是運氣不佳而已。東吳的孫權善妒,現在的關羽如此聲威,孫權定然不喜。司馬懿定下計策,讓曹操派人去和孫權遊說一番,孫權定然出兵干擾關羽。

演義中對諸葛亮過於神化,他也並非算無遺策

這也是關羽兵敗麥城的緣由,而關羽被斷了後路,只能倉皇而逃。關羽不怕死,但是他死了就無人牽制襄樊,只能去

上庸三郡,因為有

蜀國武將,劉封孟達在那裡駐防,但他們都不願意出一兵一卒,也不肯收留關羽,導致關羽被呂蒙所殺。

這也是司馬懿利用了,劉備與孫權面和心不和的原因,兼之洞察到孫權的陰暗心理,而使用的陽謀,料定孫權必然中計,借刀殺了關羽,還解曹操被困之危,更是破了諸葛亮的佈局,讓兩面鉗擊中原的計劃無法實。同時還讓漢蜀與東吳的聯盟關係,產生裂紋,兩國心生仇怨,可謂是一舉多得。

演義中對諸葛亮過於神化,他也並非算無遺策

上庸守將劉封和孟達,沒有料到關羽為死,心知大錯已犯蜀漢容不下他們,便投靠了曹丕。但在曹丕去世後,兩人害怕一朝天子一朝臣,又想投靠漢蜀,與諸葛亮有了書信來往,準備叛逃,而諸葛亮對上庸城也有覬覦之心。但司馬懿洞察人心,對上庸很關注,並發現了

孟達等人的蛛絲馬跡,而後對兩人大加讚賞,對他兩說了一堆,奉承之言。

讓孟、劉兩人,自以為做事周密,曹魏並未發現他們所密謀之事,因此便放鬆戒備,對叛逃之事也沒那麼在意了。而司馬懿卻快馬加鞭,帶著兵馬趕去上庸城,不但阻攔了諸葛亮派去勸降的兵馬,還打了上庸城一個措手不及。讓諸葛亮的謀算落空,還斬殺了孟、劉兩人,除了後患。

從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也並非算無遺策,在某些方面,也有人能與之相比的,如果還有劉、孟這樣的豬隊友,損兵折將也是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