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

原因只有一個:猜忌!就是由於猜忌才導致了劉邦沒有辦法與部份功臣——尤其是武將的善始善終。

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

不過,一個巴掌拍不響,導致劉邦與功臣關係因猜忌而破裂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有的功臣是由於太能打仗了,讓劉邦不放心才會被清洗掉的。

比如,以能征慣戰而聞名天下的淮陰侯韓信是因此而被毀掉的。

其實,韓信對劉邦還是比較忠誠的,否則韓信也不會拒絕項羽讓他保持中立,使楚、漢、齊三分天下的建議了!

然而,僅僅是由於在劉邦吃了敗仗時,韓信不合時宜地向劉邦提出封他做“假齊王”以便鎮撫齊國的要求,便遭到了劉邦的猜忌與報復,不僅被由齊國改封到了楚國,甚至還被安上莫須有的造反罪名,降為淮陰侯並被軟禁於京城。

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

可是,最後還是沒有逃過被清洗掉的厄運。

梁王彭越的下場與韓信差不多。

在楚漢戰爭期間,彭越充分地發揮了其善打游擊戰的優點。

正是由於彭越在項羽背後的不斷騷擾,持續襲擾楚軍的糧道與後勤補給線,才加速了項羽集團崩潰的進度。

然而,僅僅是因為在垓下之戰以前,彭越與韓信一樣沒有積極響應劉邦令其與己合兵共同對付項羽的命令,便遭到了劉邦的猜忌與報復,最後彭越落了個被劉邦剁成肉醬的悲劇結局。

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

韓王信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國王的後人。因其勇武善戰,所以劉邦奪取天下後便封他做了韓王。

韓王信為了表忠心便主動向劉邦提出:“‘國被邊,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上許之……”然而“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解……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史記》)。

可見,韓王信起初並不想勾結匈奴,他只想派人與匈奴周旋,這也是歷史上常見的為了固守待援而使用的緩兵之計。

豈料,結果卻弄巧成拙,反而引起了劉邦的猜忌,迫使韓王信不得不亡命匈奴,最後被漢軍斬殺。

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

此外,還有一些功臣的確是由於懷有二心而被清洗掉的。

比如淮南王英布。

英布(黥布)是個有勇無謀的一勇之夫,本來是想安享富貴,然而韓信和彭越的慘死卻嚇壞了他!

由於這三個人的資歷、地位、功勞,在漢初功臣之中堪稱翹楚,在歷史上有所謂“同功一體”之稱。

韓信和彭越之死讓英布兔死狐悲,更有了危機感!

當英布正在反與不反之間舉棋不定的時候,他手下一個名叫賁赫的傢伙,為洩私憤跑到劉邦面前狠狠地咬了英布一口——聲稱英布要反!

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

於是,劉邦便派人去淮南國調查。

此時的英布已如驚弓之鳥再也禁不起嚇唬了,因此便索性趁機真的舉兵造反了。

結果,由於卻實力不濟而兵敗身死。

還有陳豨。

他本是劉邦的心腹。

所以才會被劉邦派去監管趙國和代國的軍隊。

由於趙王的相國周昌在劉邦面前進言,要劉邦提防陳豨。

結果,導致陳豨與劉邦的離心離德,兼之陳豨又對韓信的話先入為主,於是便索性率領當地部隊造起反了!劉邦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他鎮壓下去。

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

也有一些功臣是因誤會而與劉邦分道揚鑣的。

燕王盧綰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盧綰家與劉邦家的關係不錯,而且劉邦還與盧綰同時出生,可以說是撒尿和泥的童年夥伴,故而他倆的關係非常親密。劉邦造反後,盧綰也為其搖旗納喊,助了劉邦一臂之力。

因此,劉邦做了皇帝后就封盧綰做了燕王。陳豨造反時盧綰也欲積極派兵協助劉邦鎮壓,然因盧綰誤信前燕王之子臧衍“養寇自重”的建議,從而引起了劉邦的懷疑。危急時刻劉邦又生了重病,盧綰見無法替自己辯解,只好流亡去了匈奴,最後死於他鄉……

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

言而總之:雖然說導致上述功臣不得善終的原因是猜忌,但是這也只是壓翻天平的最後一個砝碼。

其實,隨著劉邦與功臣們的地位變化,他們的心態也隨之而變化——皇帝擔心有能力的功臣算計自己或是自己的子孫,而功臣們則擔心重蹈越王勾踐殺功臣的覆轍。

所以,雙方都處於一種惴惴不安的心態。

而伴隨互不信任的不斷加深,猜忌終於成了壓翻天平的最後一個砝碼!

為什麼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手下有那麼多人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