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輔助君王平定天下的人,為什麼大都是道家?

在中國歷史上,據說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每當社會動盪的時候,出來輔助君王平定天下的人物,大都是道家。

在古代,輔助君王平定天下的人,為什麼大都是道家?

老子畫像

如周代的姜子牙,幫助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並建立了周朝;戰國時期的范蠡助越滅吳;漢代張良;三國諸葛亮等這些人,幾乎都是道家人物。

儘管有人說“打江山難

坐江山更難”,但是,若是沒有江山,又如何談守呢?

由此可見,打江山所面臨的兇險,絕不比坐江山小。

那麼,歷史上的那些道家人物,又是如何在兇險的亂世中建功立業的呢?

其實這要從道家思想或文化的源頭《道德經》說起——雖然老子並不是道家文化的創立者,如黃帝、姜子牙等人,確實要比老子早了很多年,但是,在歷代以來的道家典籍當中,《道德經》無疑是存世最重要最完整的書籍之一。

在古代,輔助君王平定天下的人,為什麼大都是道家?

道家人物畫像

因此,我們探討道家文化與人物,離不開《道德經》。

在《道德經》一書中,有大量篇幅都在講“不爭、柔弱、處下、守辱、無為”等這些內容,如: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在古代,輔助君王平定天下的人,為什麼大都是道家?

姜子牙雕像

老子講的這些話,其實正如他告誡孔子時所說“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一樣——完全拋開自我的情緒與慾望,不再有自我的立場、地位、身份、職業、信仰等之後,得以呈現的東西,而這正是道家文化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