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眼中的《三國演義》六大謀士,諸葛亮僅第二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或聽過易中天評論《三國演義》,在易中天眼裡,三國六大謀士可能和世人的普遍概念不一樣,比如世人認為諸葛亮應該是《三國演義》第一謀士,像魯肅這麼弱的菜怎麼可能上榜呢?

魯肅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魯肅是個老實人,在孫權繼位後被周瑜推薦,為孫權服務,為孫權出謀劃策,備受器重。赤壁之戰時,魯肅力主抗曹,出使劉備,並幫助諸葛亮、周瑜說服孫權。魯肅為人忠厚,不容忍周瑜對諸葛亮的陷害,多次幫助諸葛亮脫險。

赤壁之戰後,魯肅成為擔保人,在諸葛亮的設計下將荊州 “借 ”給了劉備,事後多次索要未果,陷入兩難境地。周瑜死後,魯肅代他成為水軍總督,幾年後去世。但魯肅真的是這樣一道菜嗎?其實,不是。

易中天眼中的《三國演義》六大謀士,諸葛亮僅第二

魯肅是三國時期的大謀士,不比諸葛亮弱,大局觀很強,即使暫時輸了,但從長遠看,都是對東方有利的;比如赤壁之戰,只有魯肅能真正說出為什麼要打曹,比如為什麼要聯合劉備?比如說,只有魯肅能說出他為什麼要抗曹,為什麼要聯合劉備,為什麼要救諸葛亮,為什麼要把荊州 “借 ”給劉備,諸如此類。

其實,只有魯肅明白,東吳真正的敵人只是曹操,劉備是合作物件,關鍵是劉備夠 “弱”,雖然魯肅沒有建議孫權指揮作戰,但魯肅這個戰略家為孫權規劃了藍圖和下一步發展方向,這也許是一種大智慧。

司馬懿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以一個十足的小人形象出現的。他是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中郎將、導師,是輔佐魏國三代的重臣。他是一個很好的戰略家,在許多征戰中都取得了成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兩次成功抵禦諸葛亮的北伐和平定遼東的征戰。

起初,曹操注意到司馬懿有 “雄心壯志”,但也有 “狼顧之相”,所以對他很是嫉妒。因此,他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一個願意做下屬的人,一定會干涉我們的家事。但是,由於曹丕和司馬懿關係不錯,總是維護他,所以他們能夠不出事,所以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從而使曹操放心。

易中天眼中的《三國演義》六大謀士,諸葛亮僅第二

曹丕死後,讓司馬懿、將軍曹真、將軍陳群、將軍曹休等人做輔佐大臣。魏明帝曹睿命令司馬懿駐紮在宛城,監督荊州和豫州的軍事。後來,司馬懿趁諸葛亮北伐之機,大權在握,被任命為大將軍、大都督、假黃鉞。

司馬懿在世時,在魏國的威望很高,即使司馬懿死後沒有人願意攻打司馬師,奏章中仍有對司馬懿的讚譽,如 ”先臣懿,輔佐魏室,忠貞不渝“。史書上說,他使 ”天下歡“,”天下大歡“。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實現了 ”天下無道 “的統治,傳聞司馬昱與司馬懿一樣,在當時就能 ”譽流於世“。

易中天眼中的《三國演義》六大謀士,諸葛亮僅第二

周瑜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周瑜的智慧,對周瑜這個歷史人物做了很大的改動,虛構了更多的情節,如赤壁之戰,周瑜的思路並不清晰,是戰是和,他猶豫不決。

曹操命令周瑜的朋友蔣幹勸說他投降。周瑜設下計策,假裝友好,偽造了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投降書,讓蔣幹發現,上演了一出 ”蔣幹偷書 “的好戲,為赤壁之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後來,周瑜勸說諸葛亮投吳失敗,決心除掉他。當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去世後,周瑜向孫權提出了一個妙計,假意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引誘劉備來東吳。然而,在諸葛亮的三顧茅廬和吳國老的 ”胳膊肘往外拐 “的態度下,周瑜的計策被一一擊破。諸葛亮被周瑜氣得吐血而亡。周瑜死後,孫權善待其孤兒。

諸葛亮設計並假裝主動為周瑜發喪,從而給人以諸葛亮寬宏大量,而周瑜小氣不忍的印象。這就是小說中的情節,雖然膾炙人口,但終究是虛構的事件

易中天眼中的《三國演義》六大謀士,諸葛亮僅第二

郭嘉出生在穎川,後來投靠了 ”四世三公 “的袁紹,但與袁紹見面後覺得袁紹不是英雄,於是離開袁紹,賦閒六年;後來曹操因為謀士席之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推薦一個能替代席之才的謀士。於是,荀彧向曹操推薦了他的朋友郭嘉。

曹操召見郭嘉,討論天下大事,討論後,曹操說:”他是能幫助我成就大事的人!“ 郭嘉出帳後,也大喜過望,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 從此,郭嘉成了曹操的軍師——軍師兼祭酒,在曹操的四路征戰中忠心耿耿,為曹操服務。

他是曹操麾下敏銳的戰略家,深得曹操信任,他本人也曾推薦劉曄做他的顧問。他在曹操征伐吳郡的過程中去世,年僅38歲。他為解決遼東的最後計劃添磚加瓦,成功地讓公孫康殺了二袁,向曹操投降,使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遼東

史書上稱他為 ”在才能、戰略和戰術方面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人“。曹操稱讚他眼光獨到,是他的 ”奇謀“。很多人認為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覺得 ”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多少有盲目崇拜的因素,畢竟諸葛亮更擅長內政。

易中天眼中的《三國演義》六大謀士,諸葛亮僅第二

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隱居在襄陽隆中,由徐庶引導到劉備身邊,後由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起初不被關羽張飛看好,後因火燒博望坡關張對諸葛亮的智慧和誠意。曹操大軍南下,劉備大軍退守江夏,臨行前諸葛亮設下埋伏,水淹火燒曹操大軍。後來,他作為使者去了江東,勸說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

他與周瑜合作,卻與周瑜對戰,燒燬赤壁,並預料到周瑜要害自己,讓趙雲乘小船來接應,然後派關羽、張飛、趙雲回劉備營中追擊曹操,策劃關羽華容道的故事。曹操戰敗後,諸葛亮用計攻打江陵,周瑜立即攻下江陵,反攻荊州後,破了周瑜的滅虢之計,活捉了周瑜,使周瑜臨死前說:”瑜與亮俱生“。

劉備入川后,折了龐統,駐守荊州的諸葛亮讓關羽 ”東投孫吳,北拒曹操“,並帶著張飛、趙雲入川支援,然後拿下成都,又參加了漢中之戰,與大臣們一起勸劉備稱王。關羽失去荊州後,裝病勸說劉備稱帝。劉備伐吳失敗後,將孤兒託付給諸葛亮,並讓劉禪和他的兩個弟弟劉詠、劉利認諸葛亮為父。

劉禪稱帝后不久,曹魏的司馬懿安排五路大軍攻打蜀漢,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平定了所有五路大軍。之後,諸葛亮出兵攻打孟獲,平定南中,但他覺得自己殺的人太多了,燒掉木骨的時候失去了生命力。

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後,諸葛亮率軍北上,六出祁山,雖然頗有收穫,但未能完成擊敗中原、恢復漢室的目標,在壽命即將結束前,他佈下七星燈陣,為自己續命,但魏延不慎將燈熄滅,將自己的終身大事傳給姜維,並設下計策而死。

雖然在小說中,諸葛亮作為真正的主角,有著 ”無敵 “的主角光環,其智慧堪稱妖孽,但在易中天先生眼中,卻依然只是第二位,估計會有很多諸葛迷不服氣。

易中天眼中的《三國演義》六大謀士,諸葛亮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