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慚卿,卿慚長:論陳群的政治操守

“公慚卿,卿慚長”的典故,來自張華《博物記》;意思是潁川陳氏子弟的官爵職位日漸升高,德行操守卻逐漸下降。

太丘長陳寔、寔子鴻臚(陳)紀、紀子司空(陳)群、群子(陳)泰四世,於漢魏二朝並有重名,而其德漸漸小減。時人為其語曰:“公慚卿,卿慚長。”——《博物記》

換言之,陳寔、陳紀、陳群祖孫三代,雖然名位日重,但節操卻一代不如一代。

本文想就陳群的相關記載,論述其政治操守。

雖然《陳群傳》極力褒揚傳主的德操美譽,但從諸多旁證中,可以看出陳群是名士不假,卻並非“無適無莫,雅杖名義”的賢良之人,他擅於見風使舵,黨同伐異,與魏晉官僚並無二致。

本文共 4700 字,閱讀需 9 分鐘

① 論“見風使舵”

陳群的站隊本領十分出眾,也因此能在亂世中游走於多方勢力之間,最終在曹魏平步青雲。

陳群早年相繼出仕於劉備、呂布、曹操,以如此敏感的履歷,卻能在曹魏官居宰輔,可見他的確有過人之處。

劉備故吏中,陳登“降年夙殞”,袁渙“躬履清蹈”,田豫、牽招乃至“所交非常,為時所忌”,最終“位止小州,未盡其用”。

(陳)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魏書 卷七》讚語

(田)豫位止小州,(牽)招終於郡守,未盡其用也。——《魏書 卷二十六》讚語

相較之下,作為劉備故吏的陳群,仕途的坦蕩程度令人吃驚。除了陳群的潁川出身之外,與他的站隊本領,密切相關。

本節僅就陳群的早年經歷,略析一二。

陳群出仕,始於興平元年(194)。是年“劉備臨豫州,闢陳群為別駕”。別駕即別駕從事史,屬於高階州吏,一般由地方豪族代表出任。

劉備臨豫州,闢(陳)群為別駕。——《魏書 陳群傳》

陳群是豫州潁川郡許縣人,而劉備在該年(194)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因此率先拉攏潁川陳氏,籠絡地方門閥。

(陶)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蜀書 先主傳》

陶謙同年(194)病卒,糜竺、陳登迎劉備牧徐州,而陳群此時諫阻,稱“袁術尚強,呂布在後,雖得徐州,事必無成”。

時陶謙病死,徐州迎(劉)備,備欲往,(陳)群說備曰:“袁術尚強,今東,必與之爭。呂布若襲將軍之後,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魏書 陳群傳》

公慚卿,卿慚長:論陳群的政治操守

陳群諫阻劉備領徐州

歷史的發展,確實如陳群所料。因此,此事往往被視作陳群的先見之明,實際卻另有隱情。

《陳群傳》關於“陳群諫阻劉備領徐州”的記載,並非實情,有很大可能是張冠李戴,甚至是事後杜撰。

陶謙卒於興平元年(194),見諸史料,無可置疑;然而袁術與劉備正式開戰,卻在建安元年(196)。換言之,劉備領徐州時(194),袁術尚無明確的開戰訊號。

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蜀書 先主傳》

另外一點,便是呂布投奔劉備,事在興平二年(195)。按《武帝紀》記載,興平二年的呂布,依然在山陽鉅野縣(屬兗州)與曹操鏖戰。

二年間,太祖乃盡復收諸城,擊破(呂)佈於鉅野。(呂)布東奔劉備。——《魏書 武帝紀》

(興平二年)呂布將薛蘭、李封屯鉅野,曹操攻之,布救蘭等,不勝而走,(曹)操遂斬蘭等。——《資治通鑑 漢紀》

因此劉備提領徐州時(194),呂布尚在兗州,還未歸附劉備。陳群又如何能夠提前預料“呂布襲將軍之後”?

由此可知,陳群勸阻劉備之事,可信度不高。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宣揚劉備剛愎自用,為陳群日後的改換門庭尋找藉口。

按《陳群傳》記載,建安元年(196)呂布偷襲下邳,劉備曾授陳群為柘令,結果陳群拒不赴任,反而赴下邳依附呂布。

(呂布)遣兵助(袁)術,大破(劉)備軍,備恨不用(陳)群言。(劉備)舉(陳群)茂才,除柘令,(陳群)不行,隨(陳)紀避難徐州。——《魏書 陳群傳》

柘縣在豫州陳郡,屬於劉備的勢力範圍,他曾舉陳郡袁渙為茂才。劉備任免陳群為柘令,無疑是在徵召陳群迴歸幕下。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也。劉備之為豫州(刺史),舉(袁)渙茂才。——《魏書 袁渙傳》

但陳群眼見劉備落難,便調轉風口,“避難徐州”。實際就是投奔呂布去了。自此,陳群便與劉備分道揚鑣。

有道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陳群的政治操守,由此足見一斑。

建安四年(199),曹操、劉備、陳登三家合圍下邳,誅殺呂布。陳群父子“時在布軍”,拜伏於道,極盡奴顏婢膝。

(呂)布之破也,陳群父子時亦在布之軍,見太祖皆拜。——《袁氏世紀》

公慚卿,卿慚長:論陳群的政治操守

呂布之破也,陳群父子見曹操皆拜

彼時的呂布是陳群的主君,陳群卻在呂布落難時,再度拋棄呂布,一如當年拋棄劉備一般。

陳群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本領,遠不止於此。

建安四年底至五年初(199-200),劉備殺車胄,叛于徐、豫二州,同時煽動東海太守昌霸一併叛亂,導致“東南多變”

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蜀書 先主傳》

陳群此時被曹操任命為蕭、酇、長平三縣縣令。蕭、酇二縣屬豫州沛國,長平縣屬豫州陳郡(見《後漢書 郡國志》),這裡都是劉備的勢力範圍。

除(陳群)蕭、贊(酇)、長平令,父卒去官。——《魏書 陳群傳》

陳群在任上“鎮撫之,吏民稍定”,可謂勞苦功高。換言之,陳群對自己的舊主子瘋狂開火,給新主子納了一張誠意十足的投名狀。

自劉備叛後,東南多變。太祖以陳群為酇令,(何)夔為城父令,諸縣皆用名士以鎮撫之,其後吏民稍定。——王沈《魏書》

陳群透過表忠心(鎮壓劉備),走關係(娶同鄉荀彧之女),很快獲得了曹操信任,避免了田豫、牽招、陳登等劉備故吏的尷尬境遇。他又與曹丕交往,深得儲君信賴。

文帝在東宮,深敬器焉,待(陳群)以交友之禮。——《魏書 陳群傳》

曹操在世時,陳群已經官至侍中;曹丕繼位後,陳群升為尚書僕射,並在桓階死後代為尚書令,最終成為明帝朝四大輔政之一。

② 論“黨同伐異”

《陳群傳》中的“無適無莫,雅杖名義,不以非道假人”並非實情,基本可以視作西晉官方干預下的政治產物。

(陳群)在朝,無適無莫,雅杖名義,不以非道假人。——《魏書 陳群傳》

此評語翻譯過來,即不結黨營私,待人至誠。然而陳群其人,恰恰是一個蠅營狗苟、鑽刺打點的職業政客。

陳群絕非“無適無莫”,他本人有很明顯的政治傾向,即潁川集團。

陳群迎娶該集團首領荀彧之女為妻,又不僅僅是由於“同鄉”因素,而是因為荀彧得寵,陳群需要藉助岳家勢力。

至於同為潁川士人,但出身較低的郭嘉,便曾遭到陳群毀謗。

陳群娶荀彧女,就和荀彧娶唐衡(桓帝朝五大權宦之一)女一樣,都是“趨炎附勢”的投機行為。

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轉以與(荀)彧。父(荀)緄慕(唐)衡勢,為(荀)彧娶之。——《典略》

陳群善於結黨營私,乃至曹操未死時,便有了“太子四友”的稱號,可見他在宦途鑽營方面的成就。

(司馬懿)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鑠號曰四友。——《晉書 宣帝紀》

公慚卿,卿慚長:論陳群的政治操守

陳群為曹丕四友

至於“雅杖名義,不以非道假人”也並非實情。

陳群由於自身的政治立場(潁川集團),對於集團之外的人物,多有攻訐。比如他曾公開嘲笑已故名士崔琰“智不存身”,因為崔琰出身冀州清河,隸屬河北集團,與自己並非一派。

明帝時,崔林嘗與司空陳群共論冀州人士,稱(崔)琰為首。(陳)群以“智不存身”貶之。——《魏略》

對於潁川集團中族望較低者,諸如郭嘉等人,陳群也曾多次毀謗,乃至“數廷訴之”。

陳群非(郭)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郭)嘉意自若。——《魏書 郭嘉傳》

對待曹魏宗室,陳群也並不能做到同心同德。

比如同為明帝朝四大輔政,陳群與司馬懿的關係比較親近,與曹真、曹休的關係則相對疏遠。

陳群與司馬懿出身相似,都來自經學大族,世代伏膺儒教;曹真、曹休出身則相對較低,屬於新貴階層,且不以文化見長。

太和四年(230),曹真上表伐蜀,欲入斜谷,結果陳群極力阻撓;曹真又上表,改入子午谷,陳群“又陳其不便”。二人的政見不合,是顯而易見的。

太和中,曹真表欲數道伐蜀,從斜谷入。(陳)群以為……帝從群議。(曹)真復表從子午道。(陳)群又陳其不便。——《魏書 陳群傳》

公慚卿,卿慚長:論陳群的政治操守

陳群諫阻曹真伐蜀

需要注意的是,曹真前後提出的兩次計劃,均具備可行性。

諸葛亮與姜維北伐,曾多次兵出斜谷;魏延也曾提出“兵出子午谷”的設想——既然蜀軍能由此道伐魏,魏軍自然也能同道伐蜀。

(魏)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魏略》

諷刺的是,曹真伐蜀(230)時,陳群的密友司馬懿也曾參與軍事行動,結果司馬懿所部遭到蜀軍阻擊,一敗塗地,狼狽遁走。

雖然出於避諱需要,《晉書 宣帝紀》與《魏書 曹真傳》對此語焉不詳,但在《蜀書 魏延傳》中卻有清晰記載。

(建興)八年,(諸葛亮)使(魏)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當作費曜)、雍州刺史郭淮與(魏)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蜀書 魏延傳》

魏軍先鋒費曜、郭淮,均是司馬懿的心腹,還曾參與翌年(231)的對蜀戰爭(見《晉書 宣帝紀》);可見陳群阻撓曹真伐蜀,或許是擔心曹魏宗室軍功過盛,影響門閥地位。

(明帝)乃使帝(指司馬懿)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討(諸葛)亮。——《晉書 宣帝紀》

陳群與司馬懿關係密切,世代相交。陳群子陳泰,是司馬懿心腹郭淮之後的繼任雍涼都督,司馬昭弒君時(260),首先要徵詢陳泰的政治表態,可見兩家的密切關係。

(郭)淮薨,(陳)泰代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魏書 陳泰傳》

高貴鄉公之殺,司馬文王會朝臣謀其故。太常陳泰不至,(司馬昭)使其舅荀顗召之。——幹寶《晉紀》

兩相對比,陳群立場的親疏遠近,一目瞭然。這也能側面印證《陳群傳》中的“無適無莫,雅杖名義”,純屬附會之語。

③ 小結

陳群雖有名流之稱,但與同時代的頂級人才相比,仍略遜一籌;甚至與同卷的衛臻、桓階、陳矯等人相比,亦不見其過人之處。

他倒是與同卷的盧毓(盧植子)十分相似,都是“名臣蔭子”之屬,頗有名過其實之嫌。

(魏明帝)詔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指盧毓)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魏書 盧毓傳》

雖然陳群獲得了巨大的政治聲譽,但校對諸多史料,可以發現他本人並沒有本傳記載般清峻高尚——在道德操守方面,他與魏晉的尋常官僚並無二致。

陳群為了與舊主劃清關係,甚至不惜捏造事實。

比如青龍年間(233-237),陳群為了諫阻明帝營建宮室,竟然說“昔日劉備在成都與白水之間修建驛站傳舍,濫用民力,被曹操所不齒”。

青龍中,營治宮室,百姓失農時。(陳)群上疏曰:“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魏書 陳群傳》

公慚卿,卿慚長:論陳群的政治操守

陳群稱劉備多作傳舍,興費人役

陳群此言並非實情。

從史料記載看,劉備在三國君主中,已經算是最愛民的人了;反倒是曹操,在鄴縣修築金虎、冰井、銅雀三臺,奢淫無度;早年還曾發生過“民亡椎冰”(冬季徵發徭役,使百姓鑿冰通船)的慘劇,在濫用民力方面,比劉備要惡劣得多。

(魏)武帝建安十五年作銅雀臺,十八年作金虎臺,又作冰井臺。——《太平御覽》引《魏志》

(曹操)初討(袁)譚時,民亡椎冰,令不得降。——《魏書 武帝紀》

劉備昔日闢陳群為別駕,可謂尊崇備至;陳群卻如此報答劉備。相比於袁渙那番“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的心跡表露,二者格調操守,宛如雲淵。

(呂)布欲使(袁)渙作書,詈辱(劉)備,(袁)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袁)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魏書 袁渙傳》

陳群祖父陳寔為太丘長(縣令);父陳紀為大鴻臚(九卿),自己為司空(三公),雖然官位越做越高,但德行卻越來越低。張華與范曄將此歸納為“公慚卿,卿慚長”,可謂一針見血,鞭辟入裡。

我是胖咪,百家號歷史原創作者。漫談歷史趣聞,專注三國史。從史海沉鉤中的蛛絲馬跡、吉光片羽,來剖析展開背後隱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