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為何輸給了咸豐?除了他們背後的師傅,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後世在評論道光皇帝傳位的這件事上,都有這樣一個說法,認為他不該把皇位傳給咸豐,而應傳給恭親王奕訢,如果是這樣,那麼大清朝或許不會那麼早就滅亡。且不說歷史不容假設,以兩位皇子的表現來看,皇四子奕詝就真不如奕訢嗎?

恭親王為何輸給了咸豐?除了他們背後的師傅,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如果瞭解這段歷史的讀者,都大致清楚,奕詝與奕訢的皇位爭奪,主要是他們背後的師傅在比本事、比智商。這裡就花點口水來講一下他們的師傅。

奕訢先後有三位師傅,第一位是翁心存,第二位是賈楨,第三位是卓秉恬。這三個人都是道光朝的著名大臣兼大儒,前兩位師傅對奕訢的影響較小,主要是第三位卓秉恬。

卓秉恬確實是一個人物,進士出身,他在嘉慶時就已經是監察御史,道光十八年的時候已經官至兵部尚書,二十四年又晉文淵閣大學士,可以說是資歷很老的一位大臣。但這個人性格比較率直,有些書生氣,經常發表一些“不合時宜”的另類觀點,不怎麼討人喜歡。

道光將他選為奕訢的師傅,或許與他為人正直、恪盡職守有關。而這一點,恰恰成了奕訢在爭儲中失敗的一個關鍵原因。後面會具體提到。

恭親王為何輸給了咸豐?除了他們背後的師傅,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奕詝的師傅叫杜受田,也是進士出身。相比於卓秉恬,他的履歷就要寒酸很多。他在道光十八年的時候不過是山西學政,卓秉恬當兵部尚書的時候,他才是工部侍郎。後來卓秉恬晉升大學士的時候,他才是工部尚書,始終差著一個等級。

不過杜受田這個人屬於典型的“道光朝性格”,心計很深,和當時的很多重臣一樣,是一個不輕易發表言論的官僚,尤其在揣摩道光性情方面拿捏得十分到位,每次出手,基本都能抓住道光的軟肋。很明顯,抓住道光的軟肋,就等於抓住了皇儲寶座的扶手。

奕詝與奕訢的爭儲,有兩個事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先來說第一個“南苑圍獵”。

清代皇室向來注重騎射,騎射是皇子的必修課,也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皇子的命運。道光在當皇子的時候,也是在他10歲的時候射殺了一個鹿,受到了皇祖乾隆的賞識;32歲那年,他在“禁門之變”中槍殺天理教徒,再一次贏得皇父嘉慶的認可,從而奠定了他皇儲的地位。

恭親王為何輸給了咸豐?除了他們背後的師傅,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道光帝帶著大臣皇子們來到南苑圍獵,對於老皇帝來說,這次圍獵意義重大,主要是想考核一下兩位皇子的騎射本領。對於奕訢來說,圍獵不過是小菜一碟,可是對於奕詝來講就是個天大的難題了。因為他是個早產兒,從小身體素質就不好,而且早年騎馬的時候又把腿給摔傷了,走路都頗為不便。

奕詝知道自己不是六弟的對手,便詢問老師杜受田該怎麼辦?杜受田就教給他一個辦法,讓他按計行事。南苑圍獵,奕訢大出風頭,射中的獵物最多,奕詝卻是一無所獲。道光不禁好奇,便問奕詝為何一箭不發?

奕詝恭敬地回答:

“時方春,鳥獸滋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

。道光聽後大為受用,他說:

“此真帝者之言。”

在奕詝的回答中,道光看到了一個繼承人應有的政治素質。憑藉老師杜受田所教的這番話,奕詝便把奕訢給比下去了。

恭親王為何輸給了咸豐?除了他們背後的師傅,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第二件事是“內廷召對”。

道光晚年時,對皇儲人選始終猶豫不決,前一次的南苑圍獵雖然對奕詝的表現十分滿意,但奕訢的才具確實勝過奕詝,因此他還想作最後的一次考驗。

道光二十九年的時候,道光帝患病,他下旨召見兩位皇子。召見之前,奕詝和奕訢都分別請教了他們的師傅,卓秉恬告訴奕訢,如果皇帝詢問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顯示自己的才華。而杜受田卻告訴奕詝,說他談論時政比不上奕訢,所以皇上要是談及自己老病,不久於皇位的時候,就趴在地上一個勁兒哭。

恭親王為何輸給了咸豐?除了他們背後的師傅,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不得不說,杜受田簡直就是道光肚子裡的蛔蟲,果然道光自稱老病,奕訢按照卓秉恬的教誨喋喋不休大談時政,而奕詝趴在地上痛哭,道光感嘆說:“皇四子仁孝。”這一次召對,堅定了道光傳位奕詝的決心。

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皇四子奕詝是勝利者,且有勝之不武的嫌疑。因此後世對奕訢抱有很大的同情,認為奕訢的才具、見識都在奕詝之上,只不過他沒有一個像杜受田那樣的老師輔佐他,這才成為了失敗者。

這種看法其實是片面的,也不大符合歷史真相。從性格上來說,奕詝顯然要比奕訢成熟穩重,不像奕訢那樣聰明外露,浮華晃盪。奕訢的這個性格也是吃過不少虧的,不管是後來的咸豐朝還是同治朝,他都被咸豐和慈禧整治過。就是他當政期間,同時期的曾國藩也認為奕訢是一個會耍“小聰明”的皇室貴族。

恭親王為何輸給了咸豐?除了他們背後的師傅,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不過對於奕訢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依然是晚清時期最有才智的親王,沒有之一。正是基於奕訢的才華,所以道光臨終的時候留下了遺詔封他為親王。實際奕訢讓作為一個親王顯然是合格的,但要當皇帝則未必就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