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引言

朱元璋,歷史上唯一,真正的平民皇帝,他傳奇的一生,是中華歷史最閃耀的一頁。

朱元璋出身純粹的農民家庭,兄弟姐妹眾多,一大家子窮得叮噹響,貧病交加,無依無傍,掙扎在死亡線上。

朱元璋白手起家,他的江山是真正一刀一槍拼出來的,一城一地打下來的。

朱元璋本人沒有受過系統正規的教育,也沒聽說他師從哪位高人,更沒有考取過任何功名,完全一個“文化盲流”。他少年顛沛流離,青年戎馬倥傯,當上皇帝后又日理萬機,所以儘管人們深刻領教了他的“武功”,但對他的“文治”卻普遍持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曾經有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是個文盲,大老粗。這可能是從他的人生經歷來主觀臆斷的,或者是以訛傳訛。是啊,一個窮苦人家的放牛娃,生於亂世。為了混口飯吃到黃覺寺出家,不幸又被遣散,雲遊乞討。後來參加紅巾軍,一路打打殺殺奪得天下。按理說,他半輩子都在為了生存而掙扎,哪有閒功夫來讀書識字啊,所以很多人就認定他是個文盲。這是大錯特錯的,但凡有頭腦的人稍加分析,就不難想象,一個純粹的莽夫,沒有識見和韜略,是不可能匯聚天下英豪,打敗各路勢力,進而推翻殘暴的元朝。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朱元璋“同學”的“學習”和“文化”。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朱元璋放牛(圖片來自網路)

先來看看朱元璋的學習之路:

01.苟活性命於亂世,縱有天資無家資。

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小時候“既就學,聰明過人”,當然,這話不是朱元璋自述,就是當初的玩伴湯和、徐達奉承的,不必深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由於家境貧寒,又要給地主家放牛,重八的“學齡教育”肯定是耽誤了。所以,《明太祖文集》裡說:”朕於幼時,家貧親老,無資求師以學業“。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皇覺寺出家(圖片來自網路)

02.走四方飽嘗世間百味,歷苦難磨鍊意志膽識

16歲時,為了活命,朱重八出家皇覺寺,幹些跑腿打雜的活兒,勉強混口飯吃,夜深人靜也讀讀經書,識些字。但天有不測風雲,皇覺寺因香火慘淡,瀕臨“倒閉”,小和尚朱重八被遣散,不得不託缽雲遊(就是沿路乞討),在四方流浪的三年多時間裡,他歷盡艱辛,飽嘗世態。親眼見證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這段“社會實踐”的經歷。是任何的書本學習也無法替代的,它讓這個小和尚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磨礪了他的意志,他暗暗樹立了要為窮人打天下的遠大抱負。他不但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要改變天下人的命運,但前路茫茫,他仍然在為了一口施捨,疲於奔命。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紅巾軍起義(圖片來自網路)

03.郭大帥慧眼識才,朱元璋文武雙全。“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在乞討度日的三年多時間裡,雖然經常食不果腹,困頓不堪,但他的內心已經種下“造反”的種子,孱弱的身體也注入了堅強的力量。至正八年(1348年),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裡又熬過了四年多。此時的他,已不是當年的小和尚,而是一個老江湖了。“心懷天下”的他,只是把皇覺寺當作暫時的庇護之所,因為活下來是最要緊的事兒。“復入皇覺寺,始知立志勤學”,他靜下心來研讀經書,學習四書五經,靠嚴格的自學賺到了人生第一桶“墨水”,他也經常思考人生,感嘆命運,但更多的時候,他感覺到人生一片灰暗。

兒時夥伴湯和的一封信,給朱重八帶來了人生的轉機,1353年,朱重八趕赴濠州投奔了郭子興,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參加紅巾軍後,他很快表現出了“與眾不同”:忠貞俠義,有勇有謀,深得郭大帥的賞識,不但對他委以重任,還把養女馬秀英許配給他,並給他起名:朱元璋,可見知遇隆厚。郭子興是個“文化人”,也是個“江湖人”,他看人很挑剔,對一同起事的四個“盟友”相當“輕視”,就是嫌棄他們只會逞匹夫之勇,沒有文化見識。一個和尚朱重八能入得他的“法眼”,一定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人,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朱元璋僅憑勇猛就能平步青雲,文化韜略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朱元璋的“小紙條”(影視劇截圖)

04.戎馬倥傯不釋卷,日理萬機勤讀書。

朱元璋愛好讀書,其實是有原因的,一是要從書中汲取“是非得失”、“興衰更替”的歷史經驗,要在書中學到“施計用兵”、“治國安邦”的妙方良策,二是他必須用文化“武裝”自己,才能指揮眾多驍勇善戰的將士,才能駕馭那幫飽讀詩書的文臣。試想,如果朱元璋真的沒文化,那些賢臣名將能輕易受他驅使?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他能把李善長、劉伯溫、朱升、胡惟庸、徐達、湯和、藍玉等一干文臣武將招至麾下,並如意“掌控擺佈”,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文治”功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文化就是朱元璋的“心”。

我們從史書記載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勤奮好學,《明史紀事本末》:“太祖。。。身在行間,手不輟書”。《國榷》“吳王微時,目不識書。起兵後,日親諸儒,瀏覽神解”。劉伯溫也曾盛讚朱元璋讀書時“聚精會神,凝思至道”,下筆時“舉筆立就,莫不雄深宏偉,言雅而旨遠,仰瞻揮灑之際思若淵泉,頃刻之間煙雲盈紙,有長江大河一瀉千里之勢”。連滿腹文章,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也對朱元璋不吝溢美之詞,可見是真心敬仰傾服。至於說朱元璋在朝堂說過一些俗語,敕令用過一些白話,這不足為怪,他雖是九五之尊,但也要接接地氣,雅俗共用才更彰顯他的個性。難不成要一個“農民皇帝”一直保持文縐縐,酸溜溜,引經據典,咬文嚼字?有時候,對付那些酸儒,就要用“糙話”去敲打和點醒,不然他們會被陳詞濫調矇蔽了心智。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朱元璋朝服像(圖片來自網路)

再來看看朱元璋的文化:

05.詩文氣勢磅礴,不拘一格。

《罵文士》

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

品評:迂文士,酸文士。文士手不能縛雞,但卻可以殺人。朱元璋罵文士,罵得接地氣,罵得過癮。

《詠竹》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品評:有氣有節,能屈能伸。

《無題》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品評:既有樂觀主義,又有英雄主義。

《金雞報曉》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

品評:聽到前兩句,大家笑了,再聽後兩句,大家驚了!

《示僧》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品評:霸氣,王氣,血腥氣。

06.書法流暢瀟灑,自成一家。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朱元璋敕令(圖片來自網路)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朱元璋親筆(圖片來自網路)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朱元璋書大軍貼(圖片來自網路)

看完這些,我們還能說朱元璋是個大老粗嗎?

朱元璋其實是個文化人。

說明:文中詩文來源於《古詩文網》,其中收錄了朱元璋的詩詞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