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改革一心為國家,只是時機不成熟

過去的農村,家家戶戶都在養豬。因為古訓“窮不離豬,富不離書”,養豬既增加經濟收入解決吃肉問題,又可以積肥,提高糧食產量。因為養豬,平時就要和豬打交道,餵豬時呼喚豬聲音就叫“liōng wōng”。

很多年前從一本雜誌上看到,呼喚豬的這個聲音是宋朝人罵王安石“拗相公”演變而成。雜誌刊名已經記不得了,反正這事是真的。現在貴州畢節鄉下,這種呼喚豬的“liōng wōng”聲音依然存在,因為畢節江南籍貫移民相當多。

王安石改革一心為國家,只是時機不成熟

王安石這個綽號,出自明代馮夢龍纂輯的《警世通言》中《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寫了王安石變法失敗,告老還鄉的所見所聞,描述了王安石憂鬱而逝的心路歷程,文章中“拗相公”就是指王安石。其中有一句:“因他性子執拗,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拗相公’。”

殊不知這個固執“拗相公”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才華橫溢。

王安石改革一心為國家,只是時機不成熟

1042年以第四名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年間,任參知政事,後拜相,主持“熙寧變法”,因保守派反對,於1074年被罷相。保守派得勢後,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著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存世。

時鐘倒回公元1069年,新繼位的年輕皇帝宋神宗任命能幹但固執的王安石為宰相。隨後王安石立即進行一系列大規模的變法改革。然而改革遭到了司馬光為首保守派頑固的抵抗,結果造成了很大的混亂並損害了現有制度中的各種控制和制衡。導致了多年後北宋王朝的一場災難,改變了中國歷史。

王安石改革一心為國家,只是時機不成熟

王安石的改革是北宋帝國時代最後一次扭轉北宋王朝命運的改革。革命導師列寧都稱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而王安石改革變法的失敗就意味著北宋帝國已經開始窮途末路。

王安石改革一心為國家,只是時機不成熟

其實王安石改革一心為國家,只是時機不成熟,全社會認識不到位,改革胎死腹中。如果王安石改革變法成功,富國強兵,那就不會有後來“靖康之恥”北宋亡國,歷史將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