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城歷史|記憶中的耀州民主路糧站,重溫時代記憶

至於耀州境內究竟有多少個糧站,業外人誰也說不清,不過,對於當年耀州的民主路糧站,整個耀州城內的百姓沒有不了如指掌的。

“民以食為天”,此話一點不假。民主路糧站在當年民眾的心目中,不亞於穆斯林朝覲的麥加,居住在耀州城內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賴以活命的口糧,都需從這兒購得。

銅城歷史|記憶中的耀州民主路糧站,重溫時代記憶

民主路糧站位於耀州東城外坡下的頂頭,坐東向西,也就是如今改作的“東方尚城“。走進民主路糧站,左手處是東西走向的購糧處,分作幾間小屋。右手處是並排南北走向的兩座偌大的糧庫,再向南,又是一座東西走向的糧庫,這三座糧庫呈品字形排列,裡邊放置著令人“垂涎欲滴”的麵粉、大米、黍類等等。

那時的居民買糧憑糧本,糧本是每個人的命根子,糧本上標有居民按不同年齡段供給的糧食量,大概有七、八種之別。成人的供給量是每月27斤,此定量需嚴格遵守,“紋絲不動”,多一兩也不成。那年代人們戲謔稱“死亡”為“交了糧本啦!”

城內吃商品糧的居民甚多,故糧站將購糧居民劃片分期購付,這樣做是為了免除無計劃的排隊之苦。

那年月糧站售糧者在民眾的心目中至高無上,寧可得罪爺輩,也輕易不敢得罪這些人,他們掌控著“生殺予奪”之權。討好他們,就可以在買糧時多搭配幾斤細糧,或能買到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雪白的大米。

銅城歷史|記憶中的耀州民主路糧站,重溫時代記憶

每月在指定的日子購糧,是所排購糧戶首選的喜慶之日。這一天,意味著斷炊的日子暫時告一段落,一家人可以大快朵頤,飽餐一番了。

購糧的時候,先去購糧視窗排隊,交上糧本,然後按定量搭配填本,算賬交錢,再領牌子,最後憑牌子去糧庫秤糧。

所購糧食搭配的種類多,最多時計有七八種,甚至還用四斤紅苕頂一斤糧食。鑑於此種原因,所以只見購糧者手裡拿著大袋小袋,慌慌奔走於各糧倉之間,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麵粉是0。164元一斤,一袋50斤的麵粉是8。2元,人口多的家庭,可以買到整袋麵粉,故需交出一條舊袋子,即可拿走一袋麵粉。

那年月糧食奇缺,人們視糧食為生命,買得的糧食須得妥善看管,稍有不慎,若被小偷順走,一家人這月只好喝西北風去。曾有一位丟失剛購得糧食者,七尺漢子哭得像個淚人似的,叫苦不迭!

銅城歷史|記憶中的耀州民主路糧站,重溫時代記憶

買糧有時候還得碰運氣,若是遇上算賬高手,糧本從購糧視窗遞進去,三下五除二,錢一交,牌子立馬送出來,若是一位加減乘除混沌者,購糧隊伍便排到三丈一外,等得人眼冒金花,暈頭轉向,若是換到今日,面對如此多的高血壓患者,說不定還要失出人命來!

如今,民主路糧站早已消失,當年糧食局工作者不再威風八面,不可一世,但那一幕幕情景依舊曆歷在目,引人深思!

(作者:楊五貴 系耀州區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區作協名譽主席)

(DP)

銅城歷史|記憶中的耀州民主路糧站,重溫時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