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路,曾是外賓進入上海市區的“國賓道”丨睡前分享

全國不少城市裡都有新華路,大多是新中國成立后辟築的新路。但在上海,新華路卻是一條老路的新名字——始建於1925年,初名安和寺路,1943年更名察哈爾路,1947年更名法華路,1965年才定名新華路。

新華路,曾是外賓進入上海市區的“國賓道”丨睡前分享

說到新華路繞不過法華鎮

新華路北側緊鄰的法華鎮路,是1958年填埋法華浜(李漎涇)後形成的一條小馬路。

法華鎮路作為馬路,不算曆史悠久。但法華鎮作為古鎮,源自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由慧禪和尚修建的法華禪寺,距今有1000多年曆史。

古寺早已不存,只留下一個石礎和兩棵銀杏。舊址現在是交通大學法華鎮路校區和一家創意園。

法華古鎮地處上海縣城西12華里,建在法華浜兩岸。法華浜南連肇嘉浜、蒲匯塘,北接吳淞江(蘇州河),成為上海縣城連通太湖流域各地的交通要衝。交通大學華山路校區門前石橋欄杆遺蹟就是法華浜通往肇嘉浜的河道原址。法華鎮鼎盛期出現在清乾隆、嘉慶年間。古鎮以法華寺為中心點,寺東為東鎮,寺西為西鎮。沿河建鎮,橋是勾連兩岸交通的構築物。史載東鎮有眾安橋、祠堂橋等八座橋;西鎮有香花橋、種德橋等七座橋。現在,人們只能從香花橋路和種德橋路的路名上感受當年石橋密集的繁華盛景。

當地棉布、桑蠶業的發達吸引了人口集聚法華鎮。鼎盛時期的法華鎮街巷縱橫交錯,街中有巷,巷中有院。史載的同仁裡、曹家柵、紫金街、崇明沙、瓦屑墩、西沃灣、南池沿等二十餘處老街巷名稱,現在境內僅保留陳家巷和左家宅兩個古地名。

1843年後,法華鎮日趨蕭條,主因是南側徐家彙、北面曹家渡兩個市鎮的崛起,出現商業轉移。

加之河道淤塞,逐段填埋,到新中國成立時,法華浜淪為一條臭水溝,兩岸棚戶密集。當時百姓戲謔“龍華鎮的桃子,法華鎮的蚊子”,可見環境之惡劣。

外賓進入上海市區的“國賓道”

古鎮的沒落,與殖民勢力的滲透,幾乎同時發生。1925年工部局相中了法華浜南岸的這一大片土地。外籍僑民、本土達官貴人要想居住鄉村別墅,沒有比法華鄉域更合適的地方了。這裡距離徐家彙天主教大教堂不足2公里,距離霞飛路(淮海中路)也約2公里。說是鄉村但並不荒僻,且地價便宜。

同年,從徐家彙路(華山路)向西至凱旋路滬杭鐵路(今軌交3號4號線高架路基),修成全長1。7公里左右的路,初名安和寺路(Road Amherst,據說是以英國阿美士德勳爵名命名)。上海解放後,淮海路向西闢築淮海西路,此刻的法華路(安和寺路)不再和華山路銜接,而是和淮海西路連線。區域行政建制仍沿用“法華”之名,分設長寧區東法華辦事處和西法華辦事處,

1960年4月,合併成立法華街道辦事處。1965年隨著法華路更名“新華路”,街道辦事處同步更名為“新華路街道辦事處”。

1971年,市政建設沉寂多年後的上海突然接到一項緊急任務——新華路穿越滬杭鐵路與中山西路貫通。當年沒有盾構掘進機,靠明挖施工。穿越滬杭鐵路後便是華東紡織工學院(東華大學前身)的校區,隧道生生把校園一分為二,延伸段長達300米左右。後在校方申請下,有關部門在敞開式隧道上加了頂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下立交”。當1972年2月尼克松來滬時,人們恍然大悟,開挖新華路隧道為的是避免外賓車隊穿越滬杭鐵路延安西路道口的不安全因素。

1992年,虹橋開發區雛形已顯,新華路得以跨越中山西路向西延伸了200米,與延安西路貫通。至此,新華路全長2203米,成為中心城區一條東西向的次幹道。在1996年延安西路高架路建成之前,來訪外賓從虹橋機場進入上海中心城區,有一條被冠之為“國賓道”的行車線路,即虹橋路→延安西路→新華路→淮海西路→淮海中路(錦江飯店),新華路就是其中一段。因此,

新華路是上海最早作為景觀道路打造的示範路段之一。2020年,新華路完成了架空線入地的合杆整治工程,馬路上方變得更清爽了。

新華路,曾是外賓進入上海市區的“國賓道”丨睡前分享

新華路,曾是外賓進入上海市區的“國賓道”丨睡前分享

新華路,曾是外賓進入上海市區的“國賓道”丨睡前分享

盤點新華路上的花園住宅

新華路往西過了番禺路口,兩側散落著百餘幢風格各異的花園別墅,20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裡居住著多國僑民,俗稱“外國弄堂”。

“外國弄堂”由新華路211弄和329弄兩條弄堂呈馬蹄形相連而成。其中的數十棟別墅由著名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依照英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等不同國家的建築式樣設計,由柴順記營造廠承包興建。走在弄堂裡,會有漫步歐洲某個小鎮的感覺。

新華路211弄1號是一幢西班牙式花園別墅,建於1940年。原主人是上海哥倫比亞唱片廠英籍經理。上海解放後,英籍經理回國。1980年前後,原主人的女兒來中國旅遊,還專程尋訪了童年生活過的老屋。211弄2號是英國鄉村別墅風格的洋房,原主人是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傳教士李佳白。329弄36號是著名的“蛋糕房子”,由內外兩層承重磚柱組成圓形排架,撐起屋頂,因其形似蛋糕而得名。這幢建築曾是西班牙公使官邸,後為著名民主人士、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購得。周先生因主張和平,1949年5月被蔣介石囚禁於重慶白公館,同年11月27日殉難。

除去“外國弄堂”,沿街面還有許多著名老洋房。如新華路231號榮漱仁(榮毅仁姐姐)舊居,系義大利風格的鄉村別墅,建於1932年。路北的新華路336號是法國式花園別墅,1947年12月,陳香梅和陳納德曾租住這幢別墅。1950年至1951年,錦江飯店創始人董竹君也曾租住這座花園別墅,後為上海民族樂團團部。

新華路,曾是外賓進入上海市區的“國賓道”丨睡前分享

從汙染嚴重到歷史文化風貌區

新華路沿線梧桐茂密,兩側花園住宅連片,一派歐陸風情。可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卻讓人不敢恭維。

當時進入新華路,難聞的化學氣味一陣陣撲鼻而來,兩側居民不敢開窗,家裡的家電餐具用不了多久就會腐蝕生鏽。

離奇的是,1980年的一天,一名女子騎車經過新華路時,路面突然塌陷,女子掉入坑中。民警趕到後,發現道路坍塌處有一個面積約20平方米、深約1。5米的大窟窿,這個窟窿竟是路邊延安油脂廠二車間排出的廢酸液腐蝕形成的。

據統計,當時新華路地區2。2平方公里範圍內有工廠111家,涉及化工、冶金、醫藥、機電、塑膠等10多個行業。位列上海重點汙染源前10位的上鋼十廠、上海紙漿廠、新華造紙廠、向陽化工廠、延安油脂廠、鈦白粉廠、蓄電池廠等均在新華路地區。說到工廠密集的源頭,還得重提20世紀初法華鎮衰敗後地價便宜的原因,當時除營造商開發房地產外,大小資本家紛紛在此購地開廠。

始於1985年的上海第一輪汙染治理的三個重點地區中,新華路地區位列榜首。在市、區兩級政府共同發力下,勵精圖治九個春秋,關閉、搬遷了該地區所有工廠。

1994年6月,市政府在上海影城召開總結大會,宣佈摘除新華路地區“重點汙染地區”的帽子。

現在市民漫步在新華路上,只要發現沿線別墅群中冒出一個多層公房小區,那都是20世紀80年代搬遷工廠後建造的系統職工住宅。上海文化地標之一的上海影城,則是建在長寧板箱廠的原址上。這些新建住宅的底層建設時規劃了不少商鋪,主要集中在新華路和定西路、香花橋路的交會口。近年來沿街老洋房開出不少餐館、酒吧和咖吧,給這條老馬路帶來情趣。

2004年4月,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公佈了上海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新華路位列其中。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姚志康

文字編輯:沈軼倫

微信編輯:奈米

新華路,曾是外賓進入上海市區的“國賓道”丨睡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