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一丘之貉”本義是指同一個山丘上的貉,現在多用來形容一群壞人或者反面角色,是妥妥的貶義詞。而在現代生活中,貉(俗稱“毛狗”)似乎也不受人們的待見。

近年來,野生貉在我國各大城市內快速增多,以至於競爭加劇,打鬥頻繁,不少居民對此抱怨不已。據報道,僅上海松江就有100多個小區發現過野生的貉子,不僅不怕人,還惹出過搶食、傷人的事端。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2021年6月9日,上海薔薇九里小區的居民陳先生正在小區遛狗,當他走到603號樓南側附近時,一隻貉突然從路邊的車底竄出,對著兩條寵物狗發出刺耳的叫聲。從當天的錄影可以看出,這隻貉看起來毫不怕人,和陳先生距離3~4m,多次試圖向寵物狗發起攻擊,狗的後腿甚至都被咬傷。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貉的“騷擾”對當地居民來說已是常態。有居民反映,晚上在小區門口的大樹下經常能聽到貉子撕咬打鬥的聲音,有些貉還會溜進樓道里,十分嚇人。還有居民表示,曾親眼看到過1大3小共4只貉“組團”驅趕流浪貓,爭搶貓糧,晚上的時候還會主動撲人!

貉是一種怎樣的生物?為何會侵入歐洲?

貉也叫亞洲貉、中國貉,俗稱“毛狗”,主要分佈在東亞以及越南的北部。貉的體型矮小而肥胖,毛髮呈棕褐色,頭部有蒙面臉特徵,與浣熊非常相似。但在生物分類上,貉與浣熊卻相差甚遠,前者屬於犬科,而後者則屬於浣熊科。所以要說親緣關係,貉和狐狸反倒更加親近。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貉屬於小型犬科動物,成年後體長45~71公分,體重約3~6公斤,最重也只不過9~10公斤,攻擊力不強。在食性方面,貉主要捕食鼠類、兩棲類、鳥類等獵物,也吃玉米、南瓜、漿果以及植物的根和莖。綜合野外調查來看,貉的捕食能力有限,以老鼠和蛙類為主,對寵物貓、寵物狗的危害非常小。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但是在歐洲,野生的貉卻構成了不小的威脅。1928~1958年,前蘇聯從東亞引入了約10000只貉,最初是為了改善皮毛的質量,實現本土化養殖。由於當地冬季氣溫太低,西伯利亞、高加索、摩爾多瓦等地的養殖狀況並不理想。而在歐洲,海洋性氣候使得冬季氣溫升高,這裡的野生貉也得以繁殖棲息,數量不斷增長。

1948年,拉脫維亞引進了35只貉,繁殖速度卻遠超預期,到1960年時就呈現出了氾濫趨勢。據當地政府報道,當年獵殺的野生貉多達4210只。如今,貉已經廣泛分佈在烏克蘭的赫爾松、盧甘斯克等地,立陶宛、芬蘭、塞爾維亞、法國等10多個國家也都出現了貉的野生種群,就連英國的大不列顛群島也受到了威脅。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2019年,歐洲各國將貉列為具有潛在威脅的入侵物種,養殖、繁殖、運輸均做出了嚴格限制。考慮到捕食者的制約,貉其實很難在歐洲氾濫,像狼、紅狐、歐洲獾、白尾雕、金雕等高階捕食者均是貉的天敵——但到了市區,貉群還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上海市區出現野生貉,達5000多隻

2020年,上海的12315市民服務熱線接到了上千條關於動物擾民的投訴,其中有多項投訴“矛頭”直指野生貉。有居民聲稱被貉的排洩物和吵鬧的叫聲所困擾,也有的居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多次被貉嚇到,甚至“白天有時候也會出來”。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2021年,上海小區的貉大量湧現,範圍不再侷限於泗涇鎮,而是擴充套件到了松江全區的上百個居民小區,青浦區、閔行區、市中心區也有發現。其中,洞涇、九亭、九城湖濱等小區內貉的數量非常多,一窩就有5~6只,在夜間成群活動。由於貉的捕食天性,人工飼養的畜禽開始出現傷亡事件,某小區內豢養的一隻大天鵝不幸被貉咬死。

事實上,上海的貉早在2005年就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研究表明,當每公頃範圍內貉的數量多於5只時,就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而在松江某小區內,貉的密度已達到每公頃10只,總數達60~80只,聚群的現象經常出現,多戶居民不堪其擾。

根據浦東、閔行、青浦等地市民的反饋,大致可以確定:貉的種群多見於上海市的中西部,潛在規模相當龐大。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王放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員,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對市區內的野生貉“摸底”了3年。結果顯示,上海至少有150個社群都發現有貉的分佈,潛在的社群數量很可能還再翻幾番。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據王放介紹,“粗略推算,僅以上海為例,貉的數量很可能在5000只以上”。

在過去的10年裡,這個物種好像獲得了在城市中生活的能力,在松江、浦東、閔行、青浦、奉賢等各個區域快速增加,並且向呈現出由上海向周邊擴散的趨勢,蘇州、無錫、南京等長江三角區域均已發現。

隨著數量逐漸增多,有很多居民擔心:野生的貉子會不會傷人?我們來看案例:自2005年以來,貉攻擊人的事件國內只報道了3起,全都是被動情況下才傷的人;其中,有兩起的攻擊物件主要是寵物狗。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所以,貉主動傷人的機率微乎其微,大家不用太過擔心。至於居民反映的會“撲人”的貉,應該是幼年貉,其性情活潑調皮,行為莽撞,見到有人路過時可能會主動蹭到腳跟前,但這並不是惡意攻擊的表現。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在這裡也提醒大家,根據2021年2月5日公佈的最新名錄,野生貉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看到後不能主動捕捉、攻擊,也不能私自圈養,違者就要承擔法律責任。那麼,我們究竟如何才能與貉和平共處呢?這既需要動物管理部門給出科學的決策,也需要社群居民積極配合,靈活應變。

為何會出現大量貉?和居民投餵貓糧有關係嗎?

上海的貉究竟是從哪裡來的?有網友考慮可能是人工養殖的,後來逃到了野外建立了自然種群。這種觀點有些偏頗,因為貉在中國的自然分佈極廣,上海原本就是其中一個分佈區。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上海的地形以平原為主,河湖面積廣闊,水源充沛。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8。49%,市區建設有大面積的花園、公園等生態區域,這為貉的生存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條件。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貉的數量之所以能“爆發性增長”,主要和三個因素有關。

1,出色的適應能力。

貉出色地適應了上海的都市環境,根據棲息地的不同,覓食的策略也有不同。在浦東和閔行,貉學會了翻找垃圾、吃貓糧,還能在小區的池塘內捕捉鯽魚、錦鯉等魚類;而在金山區,貉喜歡棲息在丘陵地帶,常在灌叢內挖掘蚯蚓,捕食老鼠、甲蟲等獵物。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貉的晝夜節律也發生了變化。野外的貉晝伏夜出,但在上海市區,貉有時在下午2~4點就開始出來活動,適應了手電燈、路燈等人造光源;在冬季時,有居民曾看到貉出來曬太陽、活動,這都表明貉有著非凡的適應能力。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2,強大的繁殖能力。

貉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一般在秋季結對,每窩可產下6~8只幼崽,多的能產下15~16只。新生的幼崽在4~5月出生,8~9月時就離開親本,此時的幼貉已經具備獨立捕食的能力。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上海市內幼貉的存活率很高,幾乎每隻幼崽都能存活下來,種群的擴張能力很強。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3,有人為投餵,食物充足。

在市區內,給流浪貓、流浪狗投食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市民還會主動給貉投食。幼年時期的貉顏值頗高,長相可愛,很多居民心生憐愛之情,便定期投餵貓糧,食物供應非常充足。據報道,上海某小區內曾有20多隻幼貉擠在一起搶食,飯盆中的貓糧堆得像小山一樣高。

不怕路人!2021年,上海100多個小區出現“毛狗”:為啥這麼多?危害有多大?

給野生動物投食的做法並不可取,不僅會改變貉的生活習性,加強其對人的依賴,而且容易導致繁殖過度,打破種群數量的平衡。

總結

貉廣泛分佈在我國南北各地,整體評價可定位為“人畜無害”的小型雜食動物,危害並不大。近年來,上海市區的野生貉數量增多,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困擾,偶爾甚至會出現輕微的衝突,這需要相關部門智慧決策。

貉既是我國的本土物種,又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居民不得隨意捕捉傷害;另一方面,也不建議主動投餵貓糧、狗糧,更不建議擅自收養、觸碰。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人為干涉,在發生衝突後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必要時透過誘捕、轉運等手段降低密度,最終實現和諧共處。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