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沿線郡國與邊遠縣邑遺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浪跡江湖的韓大爺

內蒙古包頭麻池古城

北方長城沿線地帶,是指秦漢長城中段沿線及其鄰近地區,西界大致起自寧夏西北邊境的賀蘭山脈,南抵黃河,由寧夏中衛向東到陝西定邊、靖邊一線;東界大致以遼寧西部的醫巫閭山脈為界,南到燕山山脈。相當於今內蒙古中南部,寧夏、陝西、山西、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地區。

長城沿線地帶是農業與牧業兩種不同生產生活方式的交匯區,戰國以前這裡曾生活著羌、戎翟、林胡、樓煩、東胡等種族。戰國時期,秦、趙、燕等國勢力逐漸北擴,並在此設郡管理。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派蒙恬北擊匈奴,將陰山以北至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納入秦帝國的版圖,在黃河北岸新設了九原郡。

秦王朝滅亡後,中原戰亂,匈奴又乘機進 人黃河以南地區。至漢武帝時,派大將軍 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等多次北擊匈奴, 又重新控制了這一區域。漢代在這一地區 設有朔方、五原(秦九原)、雲中、西河、定襄、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等郡,大致屬朔方、幷州北部,幽州大部。

這一地帶發現城址140座,其中,只有天津寶坻秦城、薊縣無終縣故城、和林格爾土城子古城及寧城縣黑城外羅城古城做過一些發掘工作,其他均為調查資料。

目前發現的城址中,初步判定曾作為郡城的有內蒙古包爾陶勒蓋古城(朔方郡治)、包頭麻池古城(五原郡治)、托克托縣古城村古城(雲中郡治)、和林縣土城子古城(定襄郡治)、杭錦旗霍洛柴登古城(西河郡治),遼寧寧城縣黑城外羅城古城(右北平郡治)、朝陽召都巴古城(西漢遼西郡治)、新賓縣永陵鎮漢代城址(漢玄菟郡),河北懷來大古城(上谷郡治)等9座城址。

長城沿線郡國與邊遠縣邑遺址

包頭麻池古城遺址平面圖

麻池古城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南郊麻池鄉,城址分南、北兩城,呈南北相接的斜“呂”字形。北城東西720米,南北690米;南城東西640米,南北660米。北城北牆中段和南城西牆、南牆中段各有寬15米的城門。兩城的西南角都向內曲折,可能是被昆都侖河沖毀後而改築的。

長城沿線郡國與邊遠縣邑遺址

長城沿線郡國與邊遠縣邑遺址

長城沿線郡國與邊遠縣邑遺址

兩城的城牆儲存較好,南城的城牆基寬約4米,最高處達78米,夯層厚1015 釐米,夯土牆上帶有夾棍孔;北城城牆殘高2 米,寬約3米,夯層厚9釐米。北城南部近中有3個夯土臺基,呈“品”字形分佈,北面的兩個臺基東、西相對,相距72米,位置與城門大體呼應。

其中,靠東側的夯土臺底徑33。6米,高4米,西側的夯土臺底徑32米,高4。5米。南部夯土臺居二臺連線中點之南174米,發掘者推測可能是城門建築遺址。3個臺基附近發現筒瓦和板瓦殘片。古城內除磚瓦陶片外,常有五銖錢、鐵甲片、鐵鏟和銅鏃等出土。

《水經注河水》記載:河水“又東徑九原縣故城南”,並說九原縣“西北接對一城,蓋五原縣之故城也”。麻池古城與《水經注》所記相符。考古調查表明,麻池古城 的北城修建比南城早,因此,有學者認為 北城是戰國時期趙國九原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置九原郡,漢初入匈奴,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五原郡,北城也是漢五原郡郡治;南城則是漢五原郡五原縣城。

內蒙古額濟納旗漢居延縣城

邊遠地區主要指中國西北、東北、西南及東南沿海地區。秦漢時期,這些地區多為少數族聚居區,城邑的出現,一般說來,是秦漢政治經略與文化傳播的結果。

長城沿線郡國與邊遠縣邑遺址

古代居延綠洲及漢居延縣城位置圖

漢居延城位於河西走廊以北的居延澤,這裡是古代漠北少數民族進入河西等地的重要通道,也是漢朝割斷匈奴與羌族聯絡的防務重地。漢武帝驅逐匈奴以後在此設定居延縣,屬張掖郡,並沿弱水建塞垣設烽障。東漢安帝時,曾將居延改為居延屬國,安置遷來的部族。建安末年,在居延設立西海郡,其城稱西海城。

關於居延城的地望,學術界還存在較大分歧,或認為破城子東北的K710漢代城址為居延城。近來有學者調查後認為過去俗稱的綠城才是居延縣城,綠城在居延古綠洲的腹地,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庫布鎮,東南約45公里的一片荒漠地帶,西夏至元代黑城遺址東南14公里處。

長城沿線郡國與邊遠縣邑遺址

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周長1205米,牆基寬3。5米。城牆夯築,夯層厚1114釐米。北牆東部開門,有甕城。城內西部有一座喇嘛塔,南牆內側有一渠道穿城而過。城內文化層堆積分上、下兩層,上層為西夏至元代,下層為漢晉時期。該城始建於漢代,一直沿用到元代。

從文獻記載和出土的漢簡判斷,綠城符合居延城的地望條件。《漢書地理志》記載:“居延,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為流沙。都尉治。莽曰居成。”漢居延縣位於今黑河下游內蒙古額濟納旗域內,古居延澤在其東北,考古發現的綠城即處古居延澤的東南方向。

綠城坐落在一片大面積的古墾區中,河道 密佈,建築遺址集中。綠城西北距破城子 31公里,距離與漢簡中所記相合,其東北 70裡(唐裡)處又恰為居延澤窪地,而且,該城又是居延古綠洲中面積最大、唯一符合漢代縣城規模的漢代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