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智利、美國關係惡化

“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智利、美國關係惡化

關鍵詞

:智利內戰、智利軍政府成立

前因:

智利內戰

1891年1月起,支援智利總統的智利陸軍與支援智利國會的智利海軍爆發戰爭,被稱為智利內戰,內戰以國會派的勝利告終。

“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智利、美國關係惡化

▲智利內戰(油畫)

後果:

智利軍政府成立

1924年,軍方和總統亞歷山德里亞開始政治鬥爭,亞歷山德里亞被迫辭職出國,軍政府成立。

“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智利、美國關係惡化

▲智利軍政府巨頭

過程始末

一、內戰爆發

1891年10月,來自美國的巴爾的摩號巡洋艦船員在智利瓦爾帕萊索港上岸活動時,突然遭到智利暴徒的襲擊,2名美國水兵死亡,多人受傷。

美國對此強烈抗議,美、智兩國幾乎到了開戰的邊緣,這是19世紀末美國與智利雙邊關係發生變化的關鍵節點。

當年1月,智利爆發了總統巴爾馬塞達與國會派之間的內戰。內戰爆發後,美國表面上公開宣佈對此表示中立,不支援內戰中的任何一方。

然而,由於巴爾馬塞達在任期間採取了大量親美國措施,實際上,美國不聲不響地站在了總統這一邊,暗中支援巴爾馬塞達鎮壓國會派的叛亂。

“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智利、美國關係惡化

▲“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示意圖

二、巴爾馬塞達請求美國幫助

當年5月,智利國會派海軍由於缺乏武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聖地亞哥地區購買了一批武器,並派出了智利海軍“依塔塔”號前往美國運輸。

這一訊息被智利總統巴爾馬塞達得知後,他利用與美國政府的關係,請求美國扣留這批武器。

應巴爾馬塞達的請求,美國政府以這批武器的購買違反了美國的中立宣言為由,將“依塔塔”號扣留在了聖地亞哥。然而,美國政府的“扣留”指令下的太晚了——“依塔塔”號已經起航回智利了。

但是即便“依塔塔”號到了智利,也被美國政府嚴令返航。雖然智利的國會派對於美國扣留“依塔塔”號的指令十分不滿,卻無法分身對付美國,只好將“依塔塔”號原封不動地再送回聖地亞哥。

自“依塔塔”號事件以後,智利國會派就和美國政府結下了“樑子”。

“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智利、美國關係惡化

▲豪爾赫蒙特像

三、巴爾馬塞達去美國政治避難

兩個月後,智利總統派戰敗,智利的政權被國會派接手,巴爾馬塞達辭去總統一職,準備逃亡阿根廷。

在逃亡途中,巴爾馬塞達和跟隨他的一支小型武裝部隊在智利瓦爾帕萊索又遭遇了兩次國會派的追殺。雖然當時美國已經承認了國會派接手統治智利,但美國駐智利大使伊根還是說服美國政府邀請智利前總統巴爾馬塞達去美國政治避難。

由於“依塔塔”號事件,原本就已經緊張起來的國會派與美國關係還沒有緩解,在美國準備接受巴爾馬塞達的事件刺激下,兩國間矛盾更加尖銳了。

在智利,多地爆發了反美的遊行,而美國海軍部門也做了應急準備,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對智戰爭。

當年10月, 美國巴爾的摩號巡洋艦在智利人口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瓦爾帕萊索停靠,船長給了其中117名美國水兵頒發了上岸許可,允許他們登岸休息。

這些上岸的水兵中有人和智利當地人發生口角,隨後這場口頭衝突在美國水兵群體和當地智利人的互相敵視中發酵為一場嚴重的騷亂,造成兩名美國水兵死亡,多人受傷。

“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智利、美國關係惡化

▲巴爾馬塞達像

四、美國對智利宣戰

智利和美國雙方都指責對方挑起暴力衝突,但美國方面官方宣稱懷疑這是一起智利針對美國水兵的有計劃襲擊。

哈里森總統本來已經對智利國會派政府的掌權感到憤怒,現在又對巴爾的摩事件大發雷霆。美國政府要求智利必須“迅速而全面的賠償”,但智利外交部長曼努埃爾·馬塔卻只是輕描淡寫地宣佈智利政府在司法程式完成之前,不會給予任何賠償。

對於馬塔態度強硬的迴應,美國總統哈里森在當年12月的國會會議上宣佈即將對智利宣戰。

然而,智利剛剛經歷了一場耗費國力的內戰,又因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與周邊南美鄰國關係惡劣,因此無法承受美國的軍事威脅。

因此,在美國正式宣戰前,智利重新任命了一位新的外交部長佩雷拉以取代馬塔。佩雷拉採取了與馬塔截然不同的對美策略,他先是和美國駐智利大使伊根協商,緩解兩國緊張的關係,隨後示意智利司法部門,將“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判決為個體武力衝突。

第二年,智利法院起訴三名智利人為事件負責,並判處他們對死亡和受傷的美國水兵共計75,000美元的賠償。

在智利政府示好的情況下,美國政府表示接受這樣的解決方式,至此,“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結束。

“巴爾的摩”號巡洋艦事件:智利、美國關係惡化

▲威廉·亨利·哈里森(1773年2月9日—1841年4月4日)

結論:

審時度勢的智利新政權花費幾萬美元作為賠償金讓美國找不到繼續幹涉智利的藉口,使智利因此得到了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參考資料】《智利通史》《世界歷史大辭海》《外國軍事人物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