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關公形象關公戲的結構安排是以關公形象塑造為核心的,而關公的形象是一個發展演變的動態存在,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劇種中,呈現各具特色的藝術風貌。多重身份的疊加在元明雜劇、宋元南戲與宗教儀式劇中,

關公具有戰將、神將、法官三種形象,體現了多重身份疊加化的特點。

一、戰將形象

關公的戰將形象具有三方面特質,即:能征善戰、明理多智、忠義精神。

能征善戰是歷史上關羽戰將形象的延續,在關公戲中,元明雜劇12部存本、2部選本、8部佚本,主要表現關公能征善戰形象的劇目就有10部。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這些劇目演義了關公刀劈擾亂長安的李傕等四寇、跟從諸侯聯軍助張飛戰敗呂布、奉諸葛亮之命白河放水淹沒曹軍、為報曹操恩情斬袁紹大將顏良、同張飛等戰將共同殺退周瑜、辭曹歸漢斬殺曹操五關守將及老將蔡陽,其對手均是天下聞名的勇將。

這些勇將或被關公殺掉,或被關公戰敗,從而襯托出關公驍勇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關公也有怯戰的形象,主要體現在《虎牢關三戰呂布》與《張翼德單戰呂布》兩劇中。關公一方面害怕與呂布交戰,

聲稱“俺又不會兵書戰策,斷然不敢去也”,

一方面害怕與孫堅衝突,不僅甘受孫堅的無理羞辱,而且屢勸張飛忍讓。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這兩部作品中,關羽是次要角色,劇作主旨是為突出張飛的驍勇善戰,故對關羽形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矮化。這固然有損於關羽形象的傳播,

但劇作者還是注意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補救。

比如劇中關公在緊要關頭提醒張飛休要放呂布小歇,在張飛與呂布再戰前夜鼓勵其勇往直前,在張飛最終戰敗呂布時趁機奪下了虎牢關。可以說,關公的怯戰只是瑕疵,

在其形象傳播實際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是能征善戰的特質。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關公的能征善戰又不是一味“暴虎馮河”式的蠻幹,而是總與明理多智的形象特質相聯絡,主要體現為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的矛盾關係。《諸葛亮博望燒屯》

體現了劉備統治集團內部張飛與諸葛亮之間的矛盾。

脈望館本中,關公在請諸葛亮時告誡張飛勿暴躁,當重求賢;對諸葛語言恭順禮讓;水淹曹軍成功後對諸葛神機妙算盛讚有加,但又不忘關心張飛安危。該劇以張飛服從諸葛亮結束,

也從側面印證了關公在面對諸葛亮與張飛矛盾時的理性。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關雲長義勇辭金》體現了關公與曹操統治集團的矛盾。關公無奈降曹,本處於極弱之勢,卻能助曹操斬顏良,轉弱勢為強勢,之後堅決辭曹,並在臨別時託張遼轉告曹操,尊漢室勿行僭越,其氣勢竟是遠遠凌駕於曹操之上了。

這種氣勢在《關雲長千里獨行》中也有同樣的體現,只不過表現為關公辭曹挑袍的果決。

《關大王單刀會》則體現了關公與東吳統治集團的矛盾。關公單刀赴東吳之宴會,對索要荊州的魯肅恩威並重,並挾持魯肅至江邊,

全身而返,堪稱智勇雙全的典範。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一些劇目則側重表現戰將關公的忠義精神。

《春秋》是關公奉行忠義的思想依據,而忠義精神的實踐則集中體現在關公辭曹歸漢的情節中。

元明雜劇《關雲長千里獨行》、《關雲長義勇辭金》、《關雲長古城聚義》與南戲《關大王古城會》、《風月錦囊》中《三國志》之《甘糜二婦下徐州》、《獨行千里》、《許褚進袍》等劇,分別對這一情節進行反覆的演繹,關公基於忠義精神的道德典範性也就牢固地樹立起來了。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能征善戰、明理多智與忠義精神三種特質在關公戰將形象中突顯的情況不一

,或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或突出其中的兩至三方面。以《關雲長千里獨行》為例,對關公形象的概括以劉備的一段賓白為代表,

其文曰:“想兄弟您為俺三房頭家小,您不得已而降曹操,你雖身居重職,你不改其志,此為仁也;你不遠千里而來,被張飛與某百般發忿,兄弟你口不出怨恨之語,為義也;你棄印封金,辭曹歸漢,此為禮也;不一時立斬蔡陽,此為智也;你曾與曹操言定三事,聽得某在此,你將領家小前來,不忘桃園結義之心,此為信也。

據兄弟你仁義禮智信俱全。”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其實,劉備評價關公的仁、義、禮、信皆是其忠義精神的實踐,而立斬蔡陽,則是智與勇的結合。

以忠義為重、智勇兼備的戰將形象,

構成了該劇關公形象作為“這一個”的獨特藝術特質。

二、神將形象

在元明雜劇裡,有四部關公戲與關公鬼神形象有關,即:《關張雙赴西蜀夢》、《關雲長大破蚩尤》、《關大王三捉紅衣怪》和《關岳交代》。如劇目部分所述,後兩者已佚,具體內容均不可考。《關張雙赴西蜀夢》演關公鬼魂事,元刊本只有張飛唱詞,關公形象並不鮮明,故可忽略不計。

因此,目前所見的關公神將形象的元明雜劇關公戲,只有一部《關雲長大破蚩尤》。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首先,該劇中關公的神格有一個由低至高的變化過程。劇中開始稱關公為“關將”,乃玉泉山寺的土地神,地位並不高,且被塑為惡像。但因其正直為神,故一年會享受三遍祭祀,待遇比別神要好得多。關公破蚩尤時,

被宋天子敕封為崇寧真君,更有玉帝敕令,

使其率領五嶽四瀆之兵,其地位己上升為天將。劇尾,宋天子傳令為關公在解州立廟,其享受祭祀的範圍又進一步擴大。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其次,該劇中關公的神性形象具有人格化特點。中國的神性形象最早可以溯源到盤古與女媧,在其統領下,歷代以正神形象出現的神性形象均具有厚生愛民、救度世人的情懷。關公無疑是正神的形象,故而在《關雲長大破蚩尤》中,

他一見到蚩尤就道:“吾神奉宋天子之命特來擒拿你個潑邪神”,

明顯把自己與蚩尤的作戰放到了正邪對立的角度去觀照。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最後,關公在該劇中最主要的形象仍是戰將的形象,準確地說,是戰神的形象。如前文所述,關公生前英勇善戰,被他打殺的戰將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而此劇所面對的蚩尤更是曾經敢於和黃帝對抗的邪神。該劇寫關公與蚩尤之戰著墨並不多,

卻在寫蚩尤聲勢時頗為精彩。

蚩尤率山精海獸、魍魎邪魔數百餘萬與關公對峙,“惡哏哏蹬弩開弓,氣昂昂神強馬壯。密匝匝海獸邪魔,鬧垓垓妖氛鬼將。”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在這裡敘事者採用的是反襯的表現手法,對反面角色蚩尤的形象作細緻呈現,甚至漫畫式的誇張,而對正面角色(尤其是神聖角色)的關公只作簡單勾勒,雖然刻畫粗省,

卻反而能烘托出關公形象的崇高與神聖。

三、法官形象

關公的法官形象較為複雜,體現在《壽亭侯怒斬關平》與《風月錦囊·三國志》中的關公斬貂情節上。

兩劇皆體現了關公剛正不阿的法官形象。

《壽亭侯怒斬關平》中,關公得知關平在剿寇得勝歸途騎馬踩死老漢王榮之子後,親自審問關平,得知關平過失殺人證據確鑿,即對關平判了死刑。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其唱詞雲:“你道是馬硬難騎,你可不用心戰伐,你今日便躧死尋常百姓家,兀的是你的罪麼。那孩兒他在官道上橫屍,關平也,你索去雲陽赴法。”

果斷令其子為平常百姓償命,形象頗為高大。

關公斬貂蟬,歷來是惹人爭議的一齣戲,因為貂蟬是除掉欺君權臣董卓的重要力量,可比一代功臣,關公何以斬貂?《風月錦囊·三國志》的解答是,關公惋惜呂布一世英雄,偏偏死在了貂蟬的花言巧語之下。在關公眼中,卻只看到她陷害呂布致死的不義,並判了她的死刑。從這一角度來看,

關公稱得上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法官,

雖然這只是一場私下裡的審判。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關公的法官形象具有複雜性。關公的法官形象是以剛正不阿為主要特徵的,但並非十全十美。《壽亭侯怒斬關平》劇尾,張飛怒闖法場,以殺張苞等其他四小將威脅關公勿斬關平,黃忠等人亦頻頻相勸,關公便不能堅持正義了,他安撫眾將:“且守定波張翼德,我勸趙雲再商議。

老黃忠且住著,馬孟起咱好相識。

我倒將您勸不得,咱好商量便依隨”,“您眾人住者,我饒不饒心下再疑惑”。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疑惑”一句是關公在此劇中的最後一句臺詞,矛盾的解決依賴於聖人傳旨:赦免關平,

王榮得到黃金百兩的饋贈,於是皆大歡喜。

關公作為法官形象並未最終主持正義,其原因不僅是由於外界的威壓,更來自於內心的迷惑。

關公斬貂蟬則失於武斷。

關公只從呂布之死的角度考慮問題,便定了貂蟬的死罪,在斬貂前告知貂蟬:“也是你前生註定今生限”,“休埋冤,則為你花嬌貌美,我惱你是綠鬢朱顏”竟是以宿命論與紅顏禍水論作為判定貂蟬死罪的依據了。

關公多重身份疊加的形象探究

四、總結

總的來看,

關公多重形象的疊加體現了早期關公戲創作的自由性

。歷史上的關羽形象與元明時期關公神聖化的升溫是促使這一時期關公戲發展的兩大主要動力。

關公的戰將形象在《關羽戲集》中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由粗莽的俠士到戰將、再到忠義的將軍、到智勇雙全又不乏瑕疵的大將、最後是至死也不屈服的老將軍。這一發展歷程使關公戰將形象從型別化的變形人物群中走出來,

體現了人性的真實,這正是關公形象塑造的真正意義上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