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徵兵制和募兵制的區別後,就知道豐臣秀吉為什麼要對外擴張了

自古至今,無論中外,兵制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徵兵制,這也是使用時間最長、使用最頻繁的兵制;而另一種則是募兵制。這兩種兵制的意思從字面上就能解釋,徵兵制就是強徵符合要求的國民當兵,也就是義務兵;而募兵制就是定額招募士兵,不過既然是“募”,那自然是要給錢的。

看懂徵兵制和募兵制的區別後,就知道豐臣秀吉為什麼要對外擴張了

這兩種兵制哪種更好呢?可能會有很多人說,自然是募兵制好了;的確,理論上實行募兵制的軍隊戰鬥力更強,典型有戰國時期的魏武卒、西漢的精銳、元朝的答剌罕軍、明朝的戚家軍和俞家軍等;都堪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精銳軍隊。

但是這些軍隊都是作為精銳而特殊供養的,其實當時的主流還是徵兵制;在中國歷史上,能大面積實行募兵制的朝代只有兩個,一個是東漢,一個是宋朝;但是這兩個朝代軍隊的戰鬥力,似乎有點不盡人意,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改變了募兵的初衷,只是盲目的募兵而已。

那明明募兵制更先進更強,那為什麼很多朝代還是選擇徵兵制呢?比如唐朝前期的府兵制,明朝時期的衛所制,清朝的八旗制。歸根到底,還是窮;最早時期的徵兵制是全民(成年男子)皆兵,一旦傷亡慘重的話,對國家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比如長平之戰後的趙國,直接一蹶不振。

看懂徵兵制和募兵制的區別後,就知道豐臣秀吉為什麼要對外擴張了

所以在人口多起來後,就對徵兵制進行了改良,這就是軍戶制,入軍戶後,世代為兵,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也有一些好處,比如賦役上可得到一定的減免,而且出征期間政府還會有一定補貼等;軍戶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貧民自願成為軍戶,一種是犯罪被貶為軍戶。

軍戶制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國家出錢養他們,因為這些軍戶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國家對士兵只發給口糧﹑食鹽和衣裝﹐馬匹﹑兵器和其它費用均由其家供給;基本上看過《花木蘭》的都知道是怎麼回事,花木蘭家就是軍戶,國家徵召的時候,就要自己採購一些裝備了。

一般而言,王朝初期的徵兵制戰鬥力還是很強的,當時還是有很多窮人自願當軍戶;但是到了中後期時,軍制還是腐敗,軍隊戰鬥力那就一言難盡了,就比如明朝後期時,資料上有兩百多萬軍隊,但實力能不能湊出一百萬都難說,而且還有好多都是募來的兵。

看懂徵兵制和募兵制的區別後,就知道豐臣秀吉為什麼要對外擴張了

那為何不用募兵制呢?東漢的募兵制就不說了,除了精銳外,大部分所謂計程車兵,其實都是被髮配的犯人,而且沒有嚴明軍紀,那軍隊的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宋朝的募兵制應該是最先進最完善的,考核的標準很嚴格;但分類太多太繁雜,基本上就禁軍戰鬥力還不錯。想想宋朝禁軍中的重步兵,那可真是恐怖,穿著五十多斤的鎧甲作戰……

但宋朝募兵制也有缺陷,首先就是募兵太多,幾乎將民間的壯勞力都募走了;其次就是等級太繁雜;而最重要的,就是軍費開支極其龐大,在封建王朝中,估計也只有宋朝有如此財力供養百萬軍隊了,但也是非常痛苦,這也是為何宋朝寧可給遼國、金國送錢求和平,也不願意開戰的根本原因,畢竟這軍隊一動,花銷就成倍增長。

看懂徵兵制和募兵制的區別後,就知道豐臣秀吉為什麼要對外擴張了

其實日本在戰國時期前一直都是實行的徵兵制,就算是在戰國時期,絕大多數大名採用的也都還是徵兵制;第一個嘗試採取募兵制的,應該是織田信長;而完成兵農分離的是豐臣秀吉。當時豐臣秀吉麾下擁有二十多萬職業軍隊,以當時日本的財力,恐怕不出數年就要破產了。

但豐臣秀吉也不敢解散他們,解散這些職業士兵,等於自廢武功加自找麻煩;怎麼辦?那就對外擴張唄,勝了,那就以戰養戰,劫掠財富供養軍隊繼續擴張;敗了也無所謂,淘汰一批職業士兵可以減少一些隱患,而且這些出征計程車兵,大多是其他大名計程車兵,更有利於自己統治……

可惜豐臣秀吉千算萬算,算漏了德川家康,也不能說算漏了,畢竟當時德川家康的軍隊也已經參加集結了,只不過是屬於後備部隊,沒來得及參戰而已;本來以當時日本的軍隊對付朝鮮那是綽綽有餘,奈何明朝最精銳的遼東邊軍參戰,直接將當時日本最精銳的軍隊給打趴下了。

看懂徵兵制和募兵制的區別後,就知道豐臣秀吉為什麼要對外擴張了

後來德川家康奪權後,汲取豐臣秀吉失敗的經驗,嚴格規範武士階級,雖然保留了職業軍隊,但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他採取的方式是不斷削弱其他大名的實力,只要削弱了潛在的對手,軍隊數量不用太多了,而且德川氏財力上佔絕對的優勢,如有必要,可以迅速募集大軍。

其實到現在,很多國家都還是實行的徵兵制,究其原因就兩個,一個是沒人,一個是沒錢;不過就算它們實行徵兵制,也就那麼點軍隊而已,所以說,能實行募兵制的國家,才是真正的大國,真正的強國,有底氣有財力;訓練有素的職業士兵,戰鬥力遠不是那些來“軍隊”玩兩年的“士兵”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