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朝貢貿易,和親有何特點,對當時產生的積極影響

全文共1691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作為多民族國家,在很早的時期中,中原王朝與周邊民族、政權之間,既有友好的

和平交往

,也有激烈的

戰爭衝突

。民族之間是否建立良好關係,關係王朝的統治、社會發展,甚至影響

王朝的興衰

面對穩定統治,維護邊境安寧,

朝貢貿易

應運而生。唐代時期,中原國力經過經濟繁榮不斷增強,周邊民族政權眾多,且

實力強盛

,當時經濟交往多途徑、多層面,中原王朝與周邊民族政權都會進行朝貢貿易。

唐代的朝貢貿易,和親有何特點,對當時產生的積極影響

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

等各方面,朝貢活動的進行對唐朝產生了

深遠的影響

。更有宋人記載的評論唐的朝貢盛況,四海來潮皆是臣,商品交易往來繁榮,依附唐朝,與之結盟。

其所貢物品包括

藥材、香料、馬匹、人

等等,在當時的環境下,國與國之間的

交往行為

都被稱之為朝貢。經濟空前繁榮的唐朝,朝貢活動的發展值得

探索和研究

一、唐代的朝貢貿易

“名為朝貢,實為交易也”,由這句話反映出當時的朝貢活動不僅是一種國家間的

政治行為

,並且是一種

經濟行為

,這種交易行為的發生,交易的雙方是唐王朝和各民族的首領使臣。

各民族的首領使臣覲見君主要行“

藩臣之禮

”以表示對唐王朝的

尊敬和擁戴

。並帶來一些珍寶和土特產作為“

臣禮

”,也就是朝貢的物品。

1、朝貢的禮品檢查

朝貢的禮品在輸入

長安

之前,大多由邊緣地方的

政府負責轉接

,專門設立收取貢物的機構,收取貢品並上報,根據規定和通知進行整理安排。

鴻臚寺

是唐朝為了管理朝貢貿易而設立的管理機關之一,根據規定的流程,認真的

檢查、包裝、加蓋封印

後,開列貢品的名稱數量上報,最終使團透過檢查,等待通知並

攜帶貢品拜見君王並獻禮

地方政府檢查後,根據物品估價,先回饋謝禮,中央政府於全國的財賦收入中特例“

報蕃物

”這一專項開支歸各地方政府支配。

唐代的朝貢貿易,和親有何特點,對當時產生的積極影響

2、唐廷回禮

本著“

計價酬答,物從優厚

”的原則,唐廷賞賜邊疆民族首領或使臣的“

賜物

”,主要是一些絲織品、糧食、茶葉、鐵器、瓷器等,根據鴻臚寺的估價,參考回禮物品的價值。

周邊少數民族除了朝貢,從而依附唐王朝外,同時意在發展經濟,進行

互市

,所以使團人數較多,除了

使臣

還有眾多商人,為了便於貿易,有的直接定居下來。

唐代時期,中原與周邊民族的朝貢活動長期且密切,朝貢使團是帶動雙方經濟往來

最活躍的因子

,也是內地與邊疆經濟連線的紐帶,更有絲綢之路的盛況局面。

唐代的朝貢貿易,和親有何特點,對當時產生的積極影響

二、和親

隨著朝代的更迭,歷史推演到唐代,朝貢貿易不僅僅是商品貿易,而且出現了

特殊變化

。其中最為突出的方式就是

和親

唐代王朝處理與周邊民族政權關係時,往往採用和親,以息兵止戈,增進感情。通常變現為北方少數民族

以馬匹作為聘禮

,唐回贈絹帛等更龐大的回禮。

尤其在

絲綢之路

興起後,唐代國力空前強大,具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北方少數民族統統透過和親方式與唐建立密切聯絡,朝貢活動也更加

頻繁和盛大

1

、和親政策的特點

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開放,為人所公認。與此相應的和親,同樣也具有

開放性

。唐與其他周邊民族貿易流通廣泛,為了更加穩定經濟和政治,紛紛選擇和親,可見和親物件的廣泛。

更有《朱滔傳》文中朱滔

馬路求婚

,可見唐代

婚姻觀念的開放性

,也反映了和親的開放性。

和親政策除了是貿易往來,其目的還在於尋求

軍事力量、分散和滲透周邊民族政權以及建立軍事同盟

等等。

唐代的朝貢貿易,和親有何特點,對當時產生的積極影響

2、

和親的深遠影響

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

文化

是長期發展積累的產物,每個民族各有不同。當不同民族的文化開始碰撞,交流時,文化差異逐漸體現,文化開始交融,互補。

透過和親,推動了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雙方的

文化交流

,同時,中原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禮儀、服飾文化、建築文化、音樂文化,宗教等方面產生了

深遠的意義

和親的實質是透過聯姻爭取和平,使黎民百姓

遠離戰爭,安居樂業

,雖不像強制手段或戰爭一樣行之有效,但也有其獨特的作用。

唐代的朝貢貿易,和親有何特點,對當時產生的積極影響

唐代的繁榮得益於統治者的謀略和制度的正確施行。朝貢制度

加強

了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及海外諸國的關係,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周邊少數民族的

統治關係

,維護了邊境安寧,為中原王朝的發展提供了

穩定的周邊環境

和親作為一種政治手段,被用來緩和關係,解決矛盾,並伴隨著

經濟征服和文化感化

來實現統治階級臣服對方的目的,其中所蘊含的

政治智慧

仍值得思考和借鑑。

參考文獻:《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