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奇妙的世界,總是在不斷重新整理著我們的認知。衣料可能縮水,身價也會縮水,市值當然也有縮水的時候!

如果說用黃金錘鍊而成的金箔也縮水,這樣的事,你告訴我,我是不信的!

然而,這種看似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卻真實地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過。

1970年10月5日,在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的何家村一帶,有幾個老農正在打著地基,當在地基挖到0。8米時,

他們意外挖到兩個大陶甕和一個銀罐子

,裡面呈現的“大洞天”

讓他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寶物儲藏方式:罐藏

原來這些罐子裡裝滿了寶物,什麼

金盆、金盃、銀盤、銀碗、銀碟、玉帶、瑪瑙器、琉璃器,水晶器,以及古錢幣等應有盡有,一看便知不是尋常之物。

於是,人們立刻將這一發現上報給了陝西博物館。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何家村遺寶”部分

博物館立刻派出韓偉、杭德州、王玉清等幾位專家親臨現場勘查,現場經專家鑑定,

這些寶物是屬於唐朝宮廷御用的生活用品,不少都屬於國寶級器物,而且有部分珍品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孤品。

而且這次寶物出土數量可觀,大約有1000多件。

另外,在這次唐朝寶物的發掘中,出現了令人驚奇的一幕,

在考古現場發現的第二個陶甕裡

,它裡面裝了不少金銀玉器,其中有個叫做

“鎏金鸚鵡提樑銀罐”

的罐子,當這個罐子的蓋子被人們小心翼翼地開啟,

裡面不但盛著水,而且還有4團金箔漂浮於水上

,在金箔的上面,井然有序地站著12條小金龍,與此同時,在水中還有一些紅、綠、藍等寶石被發現。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鎏金鸚鵡提樑銀罐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罐子裡的金龍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罐內發現的金箔

金箔是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它是將黃金經過特殊工藝加工,錘鍊成的薄薄的片狀物,根據黃金極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兩純金加工成金箔,大概可錘鍊成萬分之一毫米厚,面積為16。2平方米的金箔。

關於金箔在唐朝的用處:

其一,

可以當作藥材入藥

,這在唐代甄權所著的《藥性本草》中就有記載,說是:

“金箔可“療小兒驚傷、五臟驚病失志、鎮心安魂魄”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唐甄權

其二,

金箔還可以做成金線,用來給皇帝及王公貴族製衣之用。

如由唐朝秦韜玉所做的《貧女》一詩中,就有這麼著名的一句: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其三,金箔還可以用來做裝飾之用。

比如給寺院的佛像裝塑金身,或者給雕樑畫棟貼金、以及牌匾楹聯等。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塑佛金身

由此可見,金箔在唐朝皇室被作為一種生活的必備品便不難理解。

唐朝皇室生活中常備金箔可以理解,可為何唐朝宮廷的人們,他們會將金箔、金龍,以及有色寶石放於水中存放?這樣做,究竟有何好處?發掘現場,人們也沒多想。只是在匆忙中,將這些置於水中的寶物一一撈出,特別

對於漂浮於水中的那幾團金箔,人們也是將它們撈出,然後直接甩幹上面的水分,到不滴水為止

,就稱了下它們的重量。

當時的稱重,那幾團金箔足足有11斤。

稱完重量後,這個資料被記錄在冊。

很快,

時間過了半年

,當博物館的人員準備將這些寶物登記入庫時,他們在對那幾團金箔的重新稱重中,卻發現了一個讓人吃驚的事,那幾團

金箔稱出的重量為4148克,大約也就8.29斤

!也就是說,這次的重新稱重,

與剛出土時稱重的11斤相比,金箔足足少了大約3斤!

可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原先金箔的數量,4團金箔一團未少,只是不知道3斤的重量去了哪裡?為了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工作人員還特意到銀行營業部將金箔再稱了一次,最後得到的結果還是4148克!

金箔無緣無故消失了3金,按照黃金的穩定性,金箔不太可能會自己縮水不見了。

究竟這其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於是,人們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人做了手腳,將金箔“順走”了一部分?

從金箔出土被收上來到入庫前的再次稱重,專家韓偉接觸比較多

,而且他還對這些金箔單人獨處反覆做過研究!

於是,人們將

“監守自盜”

的疑點落在韓偉身上。

對於人們的懷疑,韓偉也是滿心委屈。

畢竟懷疑歸懷疑,沒有證據證明是人為因素,那就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只能當作金箔真的是自己少了。於是,就這種情況,博物館也給上級寫信如實反映。在此期間,

有2團金箔被調入故宮參加展覽

。等上級的反饋批示下來,要求對這4團金箔進行一次清查時,博物館的人員又將那2塊在故宮展覽的金箔拿了回來,並將4團放在一起,又進行了一次稱重,結果這次稱重,更加奇怪的是,

這四塊金箔的重量總和,又比上次的稱重少了63.7克!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何家村遺寶”發現的金箔

怎麼會又少了呢?4團金箔,其中有2團被拿去過故宮做展覽之用,後來也是如數奉還的。而

這次,韓偉根本沒有動它的機會,難道真的是古代金箔會縮水?

帶著諸多疑問,為了揭開這個謎題,也為了自證清白,

韓偉將這4團金箔重新放回水中,然後浸泡了三天三夜。

因為在韓偉的印象中,他在對這些金箔展開研究後,自己的每次稱重確實都是稱一次分量就少一次,自己其實也很疑惑,為什麼會這樣?

三天三夜後,韓偉將放在水裡的金箔拿出,然後模仿剛出土時的情況,將金箔甩幹了水,直到不再滴水為止,然後對它進行稱重。這次稱重,四塊金箔總共11斤!丟失的金箔的分量又回來了!而且分毫不差!

最後試驗的結果表明:金箔真的會自己縮水!

可究竟其中蘊含了怎樣的原理,人們確實一下子很難說清其中玄機。只能猜想,也許是金箔太薄,層數過多,只要內部沾上水沒幹透,合計起來就可以多出那麼多分量吧。

畢竟,

從唐朝到現在,少說也有上千年,也就是說,這些金箔在水中泡了那麼久,變為會縮水的金箔,儘管很難想象,但也基本是解釋得通的。

當然,專家韓偉一直被人們懷疑“監守自盜”的委屈也終算是得到洗刷!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大唐遺寶

結語:

金箔能縮水,從古至今,在“何家村遺寶”被發現之前,沒人聽過也沒人見過,當然,此種奇怪現象,歷史中也很難找到記載的痕跡,而現實中又確實被我們給偶然遇到了。只能說,

“何家村遺寶”金箔縮水事件,再次重新整理了人們對金箔特性的認知。

在此不僅感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很多用現代人的認知不能解釋的現象實在是太多了!

老農挖出11斤金箔,半年後少3斤:丟失的金箔去哪了?是縮水了!

寶物發掘現場

唐代的金箔為何會縮水?蘊含了怎樣的玄機?您對此有何高見?歡迎發表看法,共同探討這一難解歷史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