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將藍玉為何敢“霸佔”蒙古王妃,是有恃無恐,還是另有原因?

“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歷史上帝王對將領的態度都是比較擔憂的。古代皇權與兵權的關係是十分緊張的,皇權若無兵權的支援很難存在,但掌握兵權就是對皇權的挑戰。一代又一代的軍事統帥因為皇帝的疑心而死去,將領的功勞一旦過大,等待他的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明將藍玉為何敢“霸佔”蒙古王妃,是有恃無恐,還是另有原因?

“饒勇略,有大將才。”

明史對藍玉此人的評價足以看出他的將才之能,藍玉是明朝十分著名的一位將領,他驍勇善戰,甚至可以說當時絕大多數的戰役只要有藍玉在,就一定會勝利。

藍玉一開始任職於名將常遇春手下,十分得常遇春賞識,常遇春也常在朱元璋面前誇讚藍玉,後來藍玉有了戰功,被封為永昌侯。

朱元璋甚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藍玉的兒子,這樣一位看似前途無限的將軍,卻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以謀反的由頭殺掉,甚至剝皮充草,傳示各地。

在震驚朝野的藍玉案中,“霸佔蒙古王妃”這一事件便是藍玉諸多罪責中的一條。

這件事在《明史》中記載得較為簡略,只說藍玉欺辱北元皇妃,令皇妃羞憤自殺。

明將藍玉為何敢“霸佔”蒙古王妃,是有恃無恐,還是另有原因?

蒙古王妃,指的是北元皇帝的妃子,並非是明朝的哪位王妃。藍玉作為將士,他在打仗上面的才能確實極高,後來的名望甚至不在常遇春之下,但是在行為上,他便只是一個無謀的莽夫了。

藍玉此人十分驕橫,因著之前朱元璋對其的恩寵,便逐漸目無王法。

藍玉曾看中了某處田產,便仗著權勢搶了過來,還將調查此事的御史給揍了一頓,但朱元璋因其戰功並未過於苛責於他,這便增長了藍玉的氣焰,才更有了後來強佔“蒙古妃”一事。當時明朝北征蒙古,對於藍玉來講,哪怕是王妃,也就是一個高階“俘虜”罷了。

到了他手裡,如何處理自然是隨他了。

明將藍玉為何敢“霸佔”蒙古王妃,是有恃無恐,還是另有原因?

當然,藍玉敢如此囂張不僅僅是他的性格使然。

當時的明朝經歷了“胡惟庸案”等案之後,眾多貴族都受到了牽連,只有藍玉不僅倖免於難。藍玉

在後面幾年還節節高升,伴隨著徐達等名將的逝世,藍玉便逐漸一枝獨秀。權利迷人眼,更不要說藍玉的性格本也不是什麼懂得韜光養晦的,這滔天的權勢,便讓藍玉的膽子越來越大。

在此事上藍玉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可這件事在朱元璋心裡就不一樣了。當時的朱元璋對這些民族的政策是恩威並施,只要最後願意投奔明朝,朱元璋便會給予他們優待。

在歷史記載中,也確實有許多北元官員在投靠了明朝之後被朱元璋委以官職,比如北元的一位名叫醜驢的尚書。

朱元璋給其賜名‘李賢’,李賢在後來甚至成為了一位“三朝元老”。

明將藍玉為何敢“霸佔”蒙古王妃,是有恃無恐,還是另有原因?

朱元璋恩威並施的舉措,可以說在讓北元崩解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讓北元國力慢慢削弱,這才讓藍玉北征蒙古時對北元一擊致命。

然而藍玉在回程中幹了這麼一個事,這就違背了朱元璋的本意。在封建社會,居功自傲,無視皇帝的政策,基本可以等同於蔑視皇權了。

在回程中,藍玉因為嫌喜口峰官員開城門慢,便直接把喜口峰給攻打了,這更是觸到了朱元璋作為一個帝王的底線。

藍玉本是朱元璋給太子準備的武將,這時候朱元璋還在,藍玉就敢因嫌棄開門慢去攻打明朝的關卡,要是朱元璋哪天不在了,藍玉再嫌棄太子,豈不是就要直接造反了。

明將藍玉為何敢“霸佔”蒙古王妃,是有恃無恐,還是另有原因?

這一樁樁事情堆積在一起,朱元璋心裡對藍玉的不滿逐漸堆積。

朱元璋將本來要封給他的“梁國公”的名號,後來也改成了“涼國公”,但藍玉依舊沒能從中體會到帝王對他的警告與敲打。相反他自己還相當不滿,他甚至覺得自己是朱元璋留給太子的武將,朱元璋怎麼也不會動他,但這種心態最終給他招來“藍玉案”這樣的滅頂之災。

藍玉案以謀反的名頭處理了藍玉,除了一些低調行事的王侯,朱元璋還藉此還將藍玉之外的一大批位高權重的侯爵也都全部發落。

藍玉本人更是被朱元璋剝皮充草,滅三族,死後錄入《逆臣錄》,身前身後的名聲皆變得不堪。

明將藍玉為何敢“霸佔”蒙古王妃,是有恃無恐,還是另有原因?

權力迷人眼,藍玉此生可謂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藍玉雖然行軍打仗強,但是他一點都不聰明。伴君如伴虎,明朝多少開國功臣被朱元璋不待見,結局也是有目共睹的,藍玉卻不知低調行事。殊不知,他的功勞在朱元璋心裡已然是一種威脅,太子一死,藍玉就變得沒有利用價值了。縱然他一直本分,最後的結局也不一定得到善終,畢竟君心不可測。

參考資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