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隋書》國家昏亂有忠臣,誠哉斯言也

公元610年,隋大業六年,隋煬帝決定征討高句麗,並開始為他的宏圖大量儲備糧草,導致民間糧價飛漲。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山東齊郡一帶忽遇天災,百姓陷入饑荒,齊郡的郡丞準備開糧倉濟災民。手下紛紛勸阻,說沒有上命,這樣做就形同造反,萬萬不可如此。

郡丞慨然說:

“我豈不知開倉賑民須有詔敕,但帝遠在千里,百姓卻嗷嗷待食,有倒懸之急。若遣使請命,來往延遲,恐詔命到時,饑民已餓死於溝渠。我若由此獲罪,受刑處死,亦無遺恨!”

說罷,不再聽左右之言,開啟糧倉救助災民。雖然因此活人命無數,但手下卻都為他捏著一把冷汗。

好在隋煬帝楊廣知道後,並沒怪罪這個小官,反而嘉獎了他。這件事也成了楊廣在用人方面最英明的決定之一:因為這郡丞姓張,

名叫張須陀!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第二年,隋煬帝御駕親征遼東,數量高達113萬的軍眾,堆積如山的糧草物資,從全國各地聚集在前線涿郡,史書記載了這次出征的規模:“

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從此時的612年,到614年三年間,楊廣連續三次大徵高句麗。

雖然也有大臣反對,但隋煬帝根本聽不進去,

他是個有詩人一般豪放的帝王,喜歡大場面、推崇大手筆、開大運河、搞大科舉、年號都叫大業,打這種史詩級別的大戰,幹這種大事正是他的最愛

。而他統治的大隋,從強盛最後走向滅亡,原因也許有很多,但遠征高句麗,絕對是其中極重要的一個。

因為楊廣的豪舉已經超越了隋朝國力所能承載,也違逆了民心。在隋朝內部,隨著大量青壯被抽上戰場,農耕失時,土地荒蕪,糧價飛漲。沒等隋軍和高句麗開戰,後院就已經起火。齊魯大地上,一個叫王薄的人早在半年前就冒出來,成了隋末第一個起事的農民起義軍領袖。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王薄很有才,若後來沒有張須陀,他說不定會一個成為黃巢那樣的人物。他說自己已洞察當世世情,自號“知世郎”,填詞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百姓別去遼東,起來反隋。因為兵役徭役過於繁重,百姓生活艱難。這歌簡直唱到了他們心裡,於是許多人紛紛響應,聚眾成盜。

從此,一個歷時十數年,天崩地裂、血雨腥風的隋末動盪時代拉開了大幕。

隨著隋軍遠征遼東的號角響起,隋境內各路義軍如風起燎原之勢,齊郡有王薄、孟讓,北海有郭方預,清河有張金稱,平原有郝孝德,河間有格謙,渤海孫宣雅等,他們各自嘯聚劫掠攻城,人馬少則萬餘,多則十萬。將好端端的隋朝弄得了千瘡百孔。

隋朝昇平已久,兵備不修。義軍聲勢浩大,所以所到之處,隋軍或開城投降,或一觸即潰。

諸郡之中,唯有齊郡郡丞張須陀,帶兵最嚴,也唯有他,敢和義軍直面相抗。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那個為饑民請命不惜一死的齊郡丞,原本就是一個無畏善戰、打過大仗的猛士。

張須陀,565年生於弘農(今河南靈寶市)。世家之後,先祖中最出名的人是東漢司空太尉張溫,為其十三世祖。三代之內,曾祖張慶曾任齊竟陵郡丞、散騎常侍,轉投北魏後為恆(弘)農郡守。祖父張思,西魏中書舍人,北周時任陝州刺史、三崤鎮守大使、南陽郡開國公。父親曾任北周冠軍、清流二縣令。

受家族推舉,張須陀早早走上仕途。他先跟蜀王楊秀,597年2月,雲南的昆州刺史舉兵反隋,張須陀隨行軍總管大將史萬歲進討,以作戰英勇立下大功,脫穎而出。

604年,隋煬帝登基,楊廣之弟漢王楊諒認為隋文帝死因蹊蹺,以下屬十三州兵力與隋廷多次交鋒。張須陀隨幷州道行軍總管,名將楊素平叛,因為須陀性格剛烈,作戰有勇有謀,深得楊素喜愛,平叛再次建功。後來才來到齊郡擔任郡丞。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王薄運氣不好,遇上了真正的硬茬子。

齊郡義軍很快發現這個叫張須陀的郡丞非常厲害。此人號令嚴明深得軍心,而且武藝高強,極善於作戰,打起仗來既勇敢又果決,這個人的出現,讓四處劫掠為所欲為的他們感到害怕,不敢再在齊郡胡亂行事。

王薄本以齊郡長白山為嘯聚之地,也不得不到處轉戰,當他打到魯郡(今兗州)一帶時,尋思麾下有幾萬人馬,人多勢眾,稍稍有點防備不足。沒想到那個齊郡丞從天而降。就在岱山之下,張須陀盡選軍中精銳,出其不意地果斷髮起攻擊,大敗王薄軍,斬首數千級。

遭此打擊,王薄收拾殘兵敗將,不得不灰溜溜地向北渡過黃河,誰知張須陀猶如惡魔一般,一路緊追不捨,一直追到臨邑(今濟南)又給了王薄重重一擊,斬首五千餘級,獲六畜萬計。這兩仗,打的王薄再無膽色與張須陀對陣,只能抱頭鼠竄,惶惶不可度日。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兩年後的613年,王薄才鼓足勇氣捲土重來,他聯合北方孫宣雅郝孝德等義軍頭目,聚集起十多萬人,大張旗鼓地攻打章丘。這次義軍聲勢非常浩大,張須陀的兵力規模較之遠遜,看上去隋軍斷然沒有取勝機會。但久經沙場的張須陀可是嚇不住。

一句話“兵不在多而在精!”

哪怕面對數倍之敵,他也只當對手一群烏合之眾而已,不見半點兒畏懼,膽氣十足,須陀先派水軍斷義軍水運,自己親率馬步兵士兩萬,正面迎擊。

可笑王簿孫宣雅郝孝德幾個頭目,都天真地認為打起來肯定勝券在握,畢竟自家兵力是對方的好幾倍,怎麼樣敗?沒想到張須陀兩萬人真的取得了勝利,義軍如雪獅子向火,一下就齊郡兵打了個稀里嘩啦,敗軍退至津樑時,又被張須陀埋伏的水軍攔住。水陸兩處夾擊,再次大敗義軍,十數萬人大多潰散!

隋煬帝聽聞齊郡大捷,非常高興:他再次褒獎了張須陀,並派人畫下了他的相貌,好記住這個齊郡猛將。不過接下來一戰,張須陀的表現,更精彩到讓人膛目結舌。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率五騎敢當兩萬!

613年,義軍頭目裴長才、石子河帶兩萬人,忽然掩殺到齊郡郡治歷城一帶,縱兵大掠。張須陀身邊一時沒有集結好的部隊。但他實在是英勇無畏至極,竟然只帶左右五個騎兵,就跟兩萬敵軍打了起來。

義軍把張須陀包圍一層又一層,車輪一樣輪番進攻張須陀,張須陀身上多處負傷,但他仍然勇氣百倍,大呼酣戰。一直堅持到歷城官兵從城裡趕來接應,義軍才稍微後退。

可見到敵軍一退,張須陀不顧身上傷處和疲憊,立刻督軍再戰,指揮士卒奮力進攻,硬是把裴長才的兩萬大軍生生打退,裴長才倉惶敗逃。

《隋書列傳第三十六》載:賊裴長才石子河等眾二萬,奄至城下,縱兵大掠。須陀未暇集兵,親率五騎與戰。賊競赴之,圍百餘重,身中數創,勇氣彌厲。會城中兵至,賊稍卻,須陀督軍復戰,長才敗走。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這一戰,雙方實力對比太過於驚人,如果不是記入正史簡直是令人無法置信。張須陀是如何做到六個人就敢和兩萬人打的?

首先張須陀都是騎兵,縱橫來去,義軍絕大部分以步卒為主,難以制住他們。然後須陀治軍嚴明,士兵訓練有素,而且甲冑齊整,擅用弓箭,作戰能力強。當然張須陀本身武藝蓋世,無人可擋,更是不在話下,幾個條件,實在是缺一不可。

張須陀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倒不是他的戰法,而是隻用區區六個人,就敢面對兩萬軍隊的氣魄,這簡直是視死忽如歸,更真的視敵軍如土雞瓦狗一般。這樣的膽色,不僅是大隋朝的頭一份,哪怕說他是隋末天下第一勇將,也是絲毫不為過。

這一戰,讓人不禁想起了項羽垓下之戰,鬼神皆驚!這一戰,體現了什麼是冷兵器戰場上的萬夫不敵之勇!這一戰,也是張須陀封神之戰!直接把齊魯大地的義軍都打懵了,震懾住了,打寒心了!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大業九年,郭方預聚眾三萬,自號盧公,率部造反,攻陷城池,又與秦君弘等聯合圍攻北海郡,驍勇善戰,兵威強盛。張須陀對部下說:“賊子自恃兵強,以為我不能救援,我等如今急速趕去,定能一鼓而破。”須陀麾下勇將羅士信和秦叔寶請戰。於是任兩人為先鋒,挑選精兵加速前進,義軍果無防範,隋軍趁機發起進攻,大敗叛軍,斬殺萬餘人,獲輜重三千輛。司隸刺史裴操之為張須陀請功,隋煬帝再次派人犒勞。

大業十年(614年)齊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佔據蹲狗山(今山東招遠),隊伍迅速壯大至十萬人。當年十一月,張須陀統兵進剿叛軍,隋軍列“八風營”緊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張須陀兵威震懾,率眾投降。左軍部將解象、王良、鄭大彪、李畹各自擁兵萬餘,也都被張須陀一一擊破。

張須陀此時已因功升任齊郡通守,領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威振華夏,天下盜匪,聞其名而色變。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大業十年十二月,涿郡(今北京)盧明月率軍十餘萬人屯祝阿(今禹城)。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張須陀剛打完左孝友,就統兵一萬餘進討盧軍。

雙方相距六七里設營柵相持,十餘日,隋軍糧盡將退。張須陀不願就這樣喪失戰機,便對部下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若有銳士偷襲敵營,必然有利,有誰敢為我去劫營?” 秦瓊與羅士信上前請戰。於是張須陀命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叢中,自己引兵棄營佯裝逃逃,盧明月果然率全軍緊追。秦瓊、羅士信乘機率伏兵攻入叛軍營寨,放火焚燒三十餘柵,敵營守卒大亂,盧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張須陀回師夾擊,叛軍潰敗 ,被斬殺無數,盧明月僅以數百騎突圍。

有六騎敵兩萬在前,這一次以一萬破十萬,在張須陀而言,已經不過是尋常稀鬆事耳。

可貴的是,張須陀不光自己能打,手下的兩個小弟也培養得出類拔萃,羅士信與秦瓊名聲鵲起,張須陀帶著他們,數年間戰無不勝,擊潰剿滅無數的匪盜,如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等,所向披靡,百戰百勝!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大業七年,翟讓在東郡(今河南滑縣)起事,以韋城瓦崗寨為據點,故稱瓦崗軍,幾年間發展到數十萬人,盤踞中原。張須陀也就此迎來了他平生最後一個對手,勢力越來越強的瓦崗!

你強隨你強,張須陀依舊是毫不含糊,率領他的齊郡子弟兵,與瓦崗軍頭目翟讓大戰小戰激戰三十餘次,無一敗績。打到後來,什麼瓦崗一柱香,遇上他全都只剩下八個字:撒腿就跑,聞風遠遁。至此算來,從大業六年披甲平王薄,打到大業十二年,七年征戰,張須陀從來沒有輸過一次。被他擊潰擊殺的瓦崗等各路義軍,即便沒上百萬也有好幾十萬了,可他始終還是救不了楊廣,救不了隋朝的天下。

張須陀的武功蓋世絕頂,難逢敵手,他的戰法如閃電無敵,每每以少勝多。但雖能縱橫四海,張須陀畢竟不是神,他也是人,他也有控制不了的事,他可以殺了匪盜,但根除不了匪盜。風起雲湧越來越多。他可以帶著兵士東征西討,所到之處,可保大隋一處平安,可他卻保不了天下的安危。

張須陀那時的感覺,想必有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放眼如此江山,滿目瘡痍,他縱天下無敵,又如何能勝?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但他又絕不能敗,此時縱橫天下無敵手的張須陀,不但已是隋朝首屈一指的名將,也被天下視為隋朝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的成敗,他的生死,關乎隋朝存亡。

也就在此時,瓦崗寨那邊,卻悄悄迎來了一個胸有韜略的人物:他叫李密。李密的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父親李寬為隋朝上柱國、蒲山郡公。貴胄之後的李密襲爵蒲山公,幼愛讀書,擅長謀劃,文武雙全。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派楊玄感在黎陽監理軍需運輸。楊玄感見機會難得,暗中籌劃起兵,派人到長安接來好友李密,志向遠大的李密就此踏上賊船。楊玄感事敗後,李密逃脫,在河北、山東一帶流亡,大業十二年十月,投奔瓦崗,被翟讓收留。

在李密勸說下,翟讓率瓦崗軍攻打滎陽(今屬鄭州),滎陽的郇王楊慶禦敵無術。隋煬帝急調張須陀為滎陽通守,征討瓦崗。翟讓一聽張須陀來了,馬上就想逃。但在李密的苦苦勸說鼓動下,翟讓鼓足勇氣,決定和張須陀最後再戰一次。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一切像往常一樣,瓦崗軍一觸即潰,張須陀一路追著翟讓打。當他追出十數里,追到大海寺附近時,李密事先埋伏的數千人馬齊出,對張須陀發起猛攻。

張須陀雖中埋伏,但憑他的無敵戰力,還是奮力殺出一條血路。可突出重圍回頭一看,他的部隊卻還陷在包圍圈裡。於是張須陀又翻身殺入陣中,試圖帶著他的齊郡子弟兵全身而退。然而這樣來回嘗試了四次,部隊始終帶不出去。眼見跟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深陷重圍,勇敢的戰士一個個倒地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張須陀感到回天乏術,心急如焚,他仰天嘆道:“我把這支能震懾大隋天下的軍隊給帶沒了,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天子啊?”於是翻身下馬,與齊郡子弟共同戰死。

史錄:密與讓合軍圍之,須陀潰圍輒出,左右不能盡出,須陀躍馬入救之。來往數四,眾皆敗散,乃仰天曰:“兵敗如此,何面見天子乎?”乃下馬戰死。其所部兵,盡夜號哭,數日不止。

最後的關頭,張須陀仍可求生,但他知道即便走了,沒了這支百戰百勝的軍隊,大隋的江山也已經完了。他敗了,平生唯一一敗,後果卻讓他承受不起,驕傲的張須陀,選擇了與弟兄們一起死在這裡。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公元616年12月1日,張須陀戰死滎陽大海寺,僅僅一年零四個月後,楊廣死,隋朝滅亡。

1995年,張須陀的墓誌銘出土於河南靈寶,正方形,青石質,長寬均為58釐米。有志蓋,其文楷書:大隋故齊郡通守南陽張府君墓誌之銘,四煞裝飾卷草紋。墓誌銘文30行,滿行30字,書法為行楷。

《大隋故齊郡通守南陽張府君墓誌之銘》:

“軒丘錫胤,弧星主祀。代襲忠臣,家承孝子。二京稱妙,三朝受祉。煥爛門風,昭彰國史。恆農述職,陝服馳聲。桑田是賴,棠路流名。猗歟汝潁,志朗神清。仁沾動植,惠及鰥煢。粵惟光祿,蟬聯茂族。志行遙聞,天波下木。榮高八使,位隆三獨。既賴分茅,終期戩國。”

6騎敢敵2萬,12郡討捕大使張須陀:勇如項羽忠賽岳飛難救楊廣江山

忠,義,仁,勇,如同天神下凡般的完美武將,心目中隋末真正的第一條好漢,張須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