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黃巾起義的張角,不過是個裝神弄鬼的人?看看他如何動搖東漢

話雖如此,天長地久,相得益彰。那是小說《三國演義》第一回的第一句話。兩漢後期,地方群雄割據,朝廷衰弱,整個中原大地陷入混亂,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宮廷內宦官當道,漢家天子沒有任何權力,朝政把持在自稱十常侍的奸臣手中。西漢末年以及即將到來的三國時期湧現了不少傳奇名將,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提到三國,首先出現在腦海中的就是曹操、劉備、孫權這種國家君主,或是關羽、呂布、司馬懿等人,以及諸葛亮、司馬相如、司馬懿等人都是名列前茅的。但還有一個同樣成就不小、能力極強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在人們的腦海中佔有一席之地,偏偏這個人只要一提大家就會想起,那個人就是領導的黃巾起義的那個人,就是那個人,他是那個有著極其非凡成就和非凡才華的人。

張角說得最廣為人知的一句:“天已死,黃天當立。”一般認為,張角是一名神棍,會使道教思想誤傳,使民眾矇騙百姓。但是事實上,這些評價對張角來說未免有些過於片面,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軍也不提他是否是個正經的問題,他對後世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確實有著深遠的影響,客觀上講,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軍是否是個好名字。這種裝神弄鬼的本領,只靠這一手功夫,就能動搖大漢的根基嗎?

帶領黃巾起義的張角,不過是個裝神弄鬼的人?看看他如何動搖東漢

依靠宗教發展的信徒

第一個眾所周知的是張角創立了一個民間道教組織——太平道,並自立為教主,這種民間自立的道教組織在歷史上並非罕見,東漢時期天師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教一開始也只是一個民間道教組織。在這個時期,道教也是許多民間宗教團體的首選基地,因為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有著廣泛的信眾,各種民間傳說與道教文化密不可分。道教並沒有形成固定的綱領或教義,多元神教與道教相容幷包的特點是極為明顯的。佛教的代表性人物多來源於神話傳說,而且在流傳過程中還出現了許多自相矛盾的情況,這也是佛教傳入中國後首次編撰“老君化胡”的典故,後來以極快的速度在中國傳播。

而道教的這些特點也就造成了一些依賴於道教根基的民間信仰團體,可以輕易地化用這些典故,並對大量信眾收取,最後發展成自己利益的部分。儘管張角依靠道教而創立了太平道,但這並不代表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自由地去發揮,畢竟信徒也不是傻子,當他們發現問題後,必然會自食其果。於是張角才編撰了太平道的行動綱領《太平經》,並以《太平經》為主要的起義軍行為準則。在這本書中,張角化用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典故,藉此書佔領道德高地,收買人心籠絡百姓,發展自己的義軍。

帶領黃巾起義的張角,不過是個裝神弄鬼的人?看看他如何動搖東漢

封建時代下人們的迷信思想極為嚴重,張角在創立太平道後大力宣傳自己,很快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張先生也明白,單靠教義和行動綱領是不能留住這些人的心的,要真正造福於老百姓,他們才會真心跟著你們一起反抗。在建立太平道後,張角廣收百姓勉強維持生活的口糧,免費給百姓治病,這是當時百姓最迫切的需求,也是當時百姓最迫切的需求。老百姓不用花多少錢就能成為太平道的一員,享受這種免費治病的福利待遇,這使得張角在民間聲望很高,太平道的聲名也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10多年來一直流傳到民間,至今已有十多年的信眾。只能說,張角的太平道場在民間如此盛行,與朝廷的昏庸無能是脫節。

儘管太平道已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這並不能使張角感到滿足,他從一開始就不想做民間坐享其成的土皇帝,他對洛陽皇宮中的那把龍椅一直念念不忘。要坐龍椅稱王,首先要掃除的是江河日下的東漢王朝。要想這樣做,光有信徒還不夠,還不能把這些信徒培養成隨從戰士。

帶領黃巾起義的張角,不過是個裝神弄鬼的人?看看他如何動搖東漢

黃巾起義

正如當今國際社會中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博弈,張角想要兵強馬壯,首先要搶佔道德制高點,給自己找一個光彩照人的名字。而且此時的東漢王朝越來越傾傾,給了張角這樣一個機會,宦官亂政、皇帝無能,中華大地哀鴻遍野,百姓民不聊生。有一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激起了廣大人民的一股熱血,農民們紛紛拋下農具跟著張角起兵造反,黃巾起義軍就是這樣一種背景。

由於張角已從一個鬆散的民間宗教團體轉變為暴動軍隊,因此張角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任由組織發展,而是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組織結構。張角深知,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才能把叛軍的想法和指示迅速有效地傳達到全國各地的教會中去,他要把更多的幹部提拔起來,形成嚴密的組織結構。所以在張角的號召下各地的太平道據點,紛紛以“方”為單位,每“方”設立一個領導,負責傳達張角的指令,讓黃巾起義軍做到全國統一。

為能讓起義軍興旺發達,實現自己稱霸朝野的夢想,張角做了大量的諜報工作。東漢時期,政府腐敗無能,貪官橫行,給了張角巨大的操作空間,他利用金錢收買了不少朝廷命官,皇帝身邊的人給自己傳達資訊,瞭解皇帝的身旁資訊,大張旗鼓地為自己謀反。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官吏的掩護,國都洛陽才會被大量的太平教眾無人管理。

在黃巾起義後,黃巾起義軍最終以失敗告終,最主要的原因是起義軍內部出現了叛徒,把起義軍的動向全部報告給朝廷。在掌握了起義軍動向後,漢靈帝利用大量人力對起義軍進行圍剿,使太平道遭受毀滅性打擊。

更為令太平道損失慘重的是張角在起義途中死於張角,失去了靈魂領袖的太平道從此不復往日的輝煌從此走向衰落,最終被官軍剿滅。

西漢末年的時候,也對此進行了預防,對各地起義軍進行鎮壓,取消地方行政的直接管理,而採用州牧制分權,這也為即將到來的三國時期埋下了一個伏筆。言過其實,正是因為張角帶領農民起義動搖了東漢朝廷的根基,才有了英雄輩出的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