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封禪是中國古代帝王親自在大山及其附近小山舉行的祭祀天地活動

,它包括“封”和“禪”兩部分,是既祀天又祭地的連續性祭祀活動。“天以高為尊,得以厚為德”,在山頂築壇增山之高以祀天曰“封”,在大山附近的小山上築壇增地之厚以祭地曰“禪”。封禪地點一開始發於泰山,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封禪地點可以選擇在任何一座大山上。

秦漢以來,封禪成為君主告天報成的盛大典禮

,唐以前的四五百年間戰亂頻繁,民不聊生,幾乎沒有一個帝王有資格告成於天,故封禪大典久未實行。唐朝建立後,在唐玄宗的領導下,唐朝迎來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之後唐玄宗便開始了自封禪之舉。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一、“開元之治”與封禪之議

自高宗朝以後,女禍肆意橫行,先是武氏篡權建周,繼而韋后作亂,企圖效仿武氏奪權,之後太平公主又陰謀結黨營私,謀篡唐室。在這段時間裡,

李唐王朝經歷了很大的變故,也差點因此而被顛覆,就在此時李隆基挺身而出

,平定後宮亂政,剷除韋后、太平公主集團,將李唐王朝從女禍的陰影中解救出來。

至此武周革命、後宮擅政導致的政局動盪終於消弭,初唐的安定局面得以保持並繼續向前發展。李隆基即位後,任賢尚能,求諫納諫,在革除弊政、抑制奢靡、安定邊疆、發展生產、繁榮文化、促進中外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政治安定,生產發展,國力已致極盛,史稱“開元之治”。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國泰民安,百姓殷富,唐主英武,四夷友好,正是“封泰山,禪梁父,答厚德,告成功”的大好時機。

唐玄宗立下安國興邦之大功,因而具備了封天禪地、報功告成的資格

。太平盛世之下,唐玄宗欲效仿漢光武帝,步其後塵,舉行封禪大典。開元初年,吏部尚書崔日用在八月初五玄宗生日當天獻上“封禪書”。

不過他此舉未免有些心急,當時玄宗即位不久,勵精圖治才剛剛開始,更談不上大功告成。且當時正值關中旱災,山東等州蝗災,抗災鬥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又怎會興師動眾前去封禪!

玄宗以管仲諫阻齊桓公封禪之事來表明自己的謙虛之態,拒絕了崔日用的奏請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時隔十年,開元盛世之勢已然形成。開元十二年(724),封禪奏請又緊鑼密鼓地開場,公卿百官粉墨登臺,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是年年底,

眾大臣認為唐玄宗治世有功,應舉行封禪報功於天

,經過不少大臣的上書請求,唐玄宗終於決定於封禪泰山。

玄宗之所以會允許封禪,除了是自己的小心願之外,還與其好大喜功的心態有關。經過唐玄宗的勵精圖治,唐朝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而這樣的情況也使得玄宗變得越來越好大喜功,再加上歷來的秦皇漢武封禪之舉,無疑讓他認為只有封禪,才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

張說“當承平歲久,志在粉飾盛時”的想法,與玄宗的小心思不謀而合,這才有了封禪之舉。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二、開元封禪大典

唐玄宗把封禪大典定在了開元13年,而後命令一眾大臣與禮官制作相關封禪事宜,歷時10個月之久,封禪儀式最終定稿。對於繁瑣的禮儀,

張說主張靈活變通地運用,而不是墨守成規

,玄宗對此表示贊同。 一切準備就緒後,玄宗率領一眾文武大臣直奔泰山,開啟了封禪慶典活動。

三、《紀泰山銘》的解讀

開元十四年(726)九月,

為了紀念這次封禪盛典,唐玄宗親自書寫《紀泰山銘》一文

,派人刻於泰山山頂石壁上,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大觀峰上的唐摩崖。《紀泰山銘》全文一千餘字,以工整的八分書鐫刻在依山而立的自然崖壁上,字型峻雄飛動,堪稱傑作。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紀泰山銘》在所引“銘文”之前有一段序文,序文中首先敘述了封禪的起因。唐玄宗先是對此謙虛了一下,表明自己封禪是因為大臣們的一再建議,是在百姓們的要求之下才進行的舉措。其後唐玄宗敘述了封禪大典的過程,

接著玄宗借封禪闡述如何處理好君民關係,皇帝統治百姓,也要關心百姓,給百姓以實利和恩惠

。以上是序言,序言之後是銘文。

銘文先是敘述唐王朝光輝的歷史,誇耀高祖和太宗的開國之功和文治武備。接著敘述了封禪的目的,“欽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誠動天,福我萬姓”,此言表明當時的唐玄宗,懷著敬仰之情參與到封禪大典之中,奉承天命來到泰山,

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感動上天,降臨福澤保佑自己的百姓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最後是貶抑秦漢封禪,在唐玄宗看來,秦漢封禪之舉,乃是荒唐怪誕的行為,玉牒石檢隱秘不傳,皆源於鬼神迷信。正是因為他們的道德還不足配封禪告天,才遭受種種挫折,由此反襯出自己封禪的成功,並淳淳告誡來者“道在觀政,名非從欲”,

治國之道在於縱觀政局,功名之得並不取決於自己的願望

批評忽略人事而迷信天神,嚮往功名卻輕視政績。從此銘文來看,玄宗一反秦始皇、漢武帝在上天面前戰戰兢兢的形象,表現出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道在觀政,名非從欲”,充分反映了唐玄宗在開元盛世時的雄心壯志和務實施政的特點,

是思想文化由神本向人本、由天命向民本演進的徽記。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四、玄宗欲封華山

華山一向以奇拔峻險冠天下,它高聳陡立,猶如長劍插天,在民間很早就有“華山天下險”的說法

。據載秦昭王時曾派人藉助梯子才得以攀上華山,北周時期陝西出現了大旱天氣,遂有地方官率僚屬登華山求雨,是攀緣樹木藤蘿上去的,這說明當時華山還沒有路。到了唐時,才有人在華山某些地段開闢石階,在某些險處設定鐵鏈,但道路仍是異常難行。然玄宗不顧華山峰險坡陡,欲前往封禪。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本命華嶽

本命也稱元命,“本命信仰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性命信仰”,其起源是以天人感應觀念為文化背景的。在唐代,

本命信仰廣為流行玄宗生於垂拱元年

(685),其年干支為乙酉,則玄宗的本命肖獸為雞,故李守禮之賀,顯然是以玄宗的本命屬雞為基礎的。又由於在干支與五行的配屬中,《淮南子》卷三《天文》說“酉,金也”,

金在方位上又當西方,而華山為西嶽,本命正當之說,當由此而來。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玄宗即位後不久,為顯示對本命的偏愛,遂於“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封華嶽神為金天王”。

西嶽華山在玄宗朝為五嶽中首位封王者,足見玄宗對其重視程度

。因此在封禪泰山之後,玄宗又想封禪華山,以示優待。

2。宣揚道教

西嶽華山既是五嶽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也是五嶽中唯一一座為道教所獨佔的山峰

。華山是座斷塊山,山勢陡峻如削,向來享有“天下險”之譽,自古以來就有“自古華山一條道”的說法。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正由於華山那近乎與世隔絕的幽秘環境,

道教徒們將它奉為理想的修煉之地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道士曾在此隱居修煉。傳說道教教主老子李耳曾在華山隱居修煉,山上留有老君犁溝、煉丹爐等古蹟。北魏天師道創始人寇謙之也在此修煉過,北周名道焦道廣亦曾在雲臺峰習辟穀之術等。

李唐皇室尊老子為先祖,對道教倍加推崇

。李淵甚至親自出面干涉,頒佈了“老先次孔末後釋宗”的詔令,強制性地決定了三教的地位高低。李唐皇室對道教的信奉和尊崇,使其在離長安不遠的華山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玄宗為消除武則天崇佛的政治影響,鞏固李唐統治,在其統治時期,大力崇奉老子,扶植道教。

玄宗之所以如此尊崇道教,主要是出於尊本崇祖的目的

,他企圖透過振興道教來清除武則天時期佛教大盛的政治影響和宗教偏差,重新樹立李唐王室的權威與威信。而封禪道教聖地華山,就是玄宗宣揚李唐立國思想基礎道教、將崇道風氣推向高潮的重要舉措之一。

3。冀求神仙

自開元十九年開始,唐玄宗尊崇道教已達高峰。道教具有各種道術,諸如長生術、房中術、輕舉術、神仙術等,道教徒宣稱這些道術可使人長生不老、羽化昇天等,具有莫大的誘惑力。

玄宗在崇尚道教的同時,也深深地為這些長生術、神仙術所吸引,由思慕長生進而走向篤信神仙。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至天寶年間,玄宗為了求得長生不死,對各種長生術、神仙術的追求和傾慕已經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玄宗崇通道教,羨慕長生,大鍊金丹,迷戀飛昇。為道教所獨佔、神仙傳說由來已久的華山無疑對玄宗有股強烈的吸引力,故

李隆基欲借華山封禪,以求長生成仙

4。好大喜功

唐玄宗在統治前期勵精圖治,奮發進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大膽改革,取得了輝煌成就,唐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獲得極大發展。隨著開元社會經濟的日益繁榮,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

唐玄宗越來越為自己所取得的功績所陶醉

,開始變得志滿意驕,好大喜功起來。

歷史上的唐玄宗,完成了泰山封禪

封禪泰山與置千秋節,就是其好大喜功的突出表現。天寶九載(750),玄宗正式決定在華山舉行封禪大典,恰逢華岳廟發生火災,加上關中久旱無雨,不得不臨時作罷。

玄宗欲封華山,使華山的地位在唐代一度提升。

五、總結

玄宗登基以後,儒學的境況有所好轉,這得益於以張說為首的儒臣們的極力推崇。

張說志在粉飾太平,正迎合了李隆基好大喜功的心理

,在張說等人的推波助瀾下,玄宗最終也走向封禪。玄宗自封泰山後,又欲封華山,這固然與其“以華嶽當本命”有關,更重要的是他崇奉道教之使然。

玄宗為撥正武則天崇佛的政治影響,在統治伊始就扶植道教。自開元十九年(731)起,

玄宗的崇道政策達到了高峰

。而華山作為五嶽中唯一一座為道教所獨佔的山峰,自然也倍受玄宗的青睞。因此,封禪道教聖地華山,成為玄宗宣揚李唐立國思想基礎道教、將崇道風氣推向高潮的重要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