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成為明末中堅力量,崇禎急招他入關勤王,他為何遲遲不到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時兵馬大約5萬人,而且是關寧鐵騎,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他原本在寧遠只有不到4萬人馬,後來去到山海關把原來守護關的1萬多人馬吞併了。最後共計約5萬兵馬。

明朝自從松錦大戰失敗後,以吳三桂、白廣恩和李輔明三位總兵收拾遼東殘局,從而形成以吳三桂為首的新的遼東軍事體系。吳三桂堅守寧遠,其部成為明朝拱衛遼東的主要軍事力量。1643年4月,清軍劫掠一番後,在阿巴泰率領下北歸,途徑京畿。當時,明廷派大學士領兵於螺山阻截清軍,明軍不敢戰。只有風塵僕僕由寧遠趕赴京師勤王的吳三桂,與山海關總兵馬科及唐通等人率軍與清軍交鋒,且獲小勝。當時,局勢紛亂如麻,能有這種小勝很不錯了,舉朝都矚目吳三桂。5月15日,崇禎帝特宴吳三桂等人於武英殿。此時,吳三桂威名遠揚,朝野視之為國之幹臣。

吳三桂成為明末中堅力量,崇禎急招他入關勤王,他為何遲遲不到

1643年8月,皇太極剛去世,吳三桂密奏崇禎要派人去清廷探聽虛實。崇禎聞訊非常興奮,10月指示吳三桂趁清朝內部不穩,離間他們,便宜行事。但事態的發展出乎崇禎意料之外,清朝新立了年僅6歲的福臨為新皇帝,並且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攝政。

同年9月,鄭親王濟爾哈朗率軍直奔關外諸城,繞開了寧遠城,殺死殺傷明軍無數。接連的勝利,使清軍士氣大振,轉而圍攻寧遠,卻在寧遠城下遭遇到吳三桂的猛烈抵抗,未能得手。這次寧遠之戰,清朝的官方史書不見記載,或許是為了掩飾敗局吧。

清軍以雷霆之勢一舉攻克三城,終於形成關外四城僅剩一城的局面,寧遠成了關外孤城。1644年初,李自成統率百萬大軍自西安出發,以破竹之勢,東渡黃河,分兩路向北京進軍。據記載,明朝在關外的精兵良將已失,吳三桂手下的3萬多關寧鐵騎成了最後一張王牌。現在,李自成的大軍逼近北京,朝廷終於下了決心,抽調關寧兵勤王。3月初,崇禎下旨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令其入關勤王。

吳三桂成為明末中堅力量,崇禎急招他入關勤王,他為何遲遲不到

此時,平西伯這個頭銜,給吳三桂的感覺不是快感,而是災難。他猶豫不決,如果率部入關,無異於送死,不去又是抗旨。最終,吳三桂還是決定緩緩撤兵入關,棄地不棄人。從寧遠到山海關,總共只有200裡的路程,走了5天左右,吳三桂到達山海關已經是3月16,比聖旨約定的日期約過了10天。

吳三桂成為明末中堅力量,崇禎急招他入關勤王,他為何遲遲不到

3月19日,當吳三桂還在勤王路上散步慢走時,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一舉攻佔北京,崇禎吊死於煤山,明朝滅亡了。以前,明朝把攻防的重點放在關外,山海關不設重兵防守,只有1萬多人。吳三桂得知北京陷落、帝后殉難的訊息後,調頭返回山海關,與原有的衛戍兵合併一處,總兵力約5萬人,成了明清之際的一支重要力量。

總之,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是總兵力約5萬人,當時明朝已經滅亡,局勢把他推到了歷史舞臺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