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定國的磨盤山大捷雖然震動天下,但卻無法挽回南明的敗局

清兵入關之後,雖然很快席捲整個北中國,但是明朝還有南京這座雄偉的名城,在那裡還完整地儲存著一套朝廷的班底,所謂江北四鎮的軍將雖然各懷異心,但至少在表面上還保持一支數十萬的規模的軍隊,這樣的局面比起南宋早期康王趙構白馬渡江時的狼狽,不知道有利了多少倍。但南明的崩潰卻又出乎意料的迅速,清軍在橫掃江南、逼降弘光君臣的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多少有力的抵抗,再一次南北對峙的形勢還沒成型就戛然而止。

為什麼李定國的磨盤山大捷雖然震動天下,但卻無法挽回南明的敗局

比起那些世受國恩計程車大夫階層的或束手無策、或顢頇無能、或貪生投降的表現來,反而是投誠的農民軍首領們在這華夏天傾之時,放射出了更為璀璨的光華。而他們中最傑出的人物無疑是出身大西軍陣營的李定國了。不過也正是由於他“出身賊寇”的關係,明明是南明最後的擎天之柱的李定國,卻在清人編輯的《明史》等正史中並沒有得到真正公正客觀的評價,他的眾多功績還是清末時那些從故紙堆中搜尋前代抗爭遺事的革命學者們考證出來的。

為什麼李定國的磨盤山大捷雖然震動天下,但卻無法挽回南明的敗局

其實在南京失守、江南全盤淪陷之後的南明,正是李定國秉著耿耿孤忠,以超卓的才華和堅強的意志,統領所部苦苦支撐著南明在西南的殘山剩水,其功績不在數百年前的岳飛嶽武穆之下,更不會遜色於名氣比他大得多的國姓爺鄭成功。不過哪怕是李定國再是英雄蓋世,他扶保地南明政權還是難以避免節節敗退、最終覆滅的命運:這一方面是南明各大政權、各大地方實力派之間,哪怕是面臨滅頂之災時也改不了互相攻訐內鬥的老毛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利慾薰心的老搭檔孫可望投降滿清,讓本來就風雨飄搖的永曆小朝廷更是雪上加霜。

為什麼李定國的磨盤山大捷雖然震動天下,但卻無法挽回南明的敗局

孫可望的才能威望都不在李定國之下,他的投降讓南明西南防線徹底崩潰,永曆朝廷不得不向雲南偏遠的滇西地區繼續逃亡,就是在這樣險惡的情形下,李定國還是以一場震動天下的磨盤山大捷給追擊的清軍以沉重打擊,這也是南明軍隊在大陸上獲得的最後一場大勝利,可是這場遲來的勝利並不能挽救垂死的南明,張皇失措的永曆帝在群臣簇擁下逃到了緬甸,此時的南明在事實上已經滅亡了。

為什麼李定國的磨盤山大捷雖然震動天下,但卻無法挽回南明的敗局

而磨盤山之戰之所以雖勝猶敗,是因為此戰雖然獲勝,但李定國部隊的精銳力量也基本損失殆盡,而退守的滇西區域地瘠民貧、人力物力資源都很稀少,雖然由於山高路險讓清軍一時無力進逼,但自身已經完全失去了反擊的能力。其實就算是此次大戰全勝,而李定國所部完整儲存了實力又能如何,哪怕他重新反攻昆明、全取雲南,但面對佔據了整個漢家天下的滿清也無能為力。何況吳三桂獲得清廷永鎮雲貴的承諾後,獲得了整個西南的各種資源調配權,他的關寧軍精銳程度也非常高,能夠輕易壓制南明殘部的發展,李定國最後抱憾病逝,也是因為自知無力迴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史海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