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如何締造鮮花著錦的大明盛世?

編者按:

若問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是誰,許多人想都不用想,定會答道朱元璋。

對於明太祖朱元璋,抨擊謾罵的有,歌頌讚美的也有,但是無論是批評者還是擁護者都承認他的手段強硬如鐵。

關於明太祖的一些爭議,如封藩王、殺功臣等,本文暫且不談。

然而,一些人認為明太祖朱元璋文化水平很低,他的一些政策阻礙了中國當時經濟文化的發展,明朝相比宋朝在經濟上是一次嚴重的大倒退,而最根本原因則是由於朱元璋的小農思想導致的,如果沿用宋朝制度中國就會完全不一樣。

這些看法有道理嗎?朱元璋的政策是否真的和他的出身有關呢?

作者|歷史最美作者團隊-雙尾貓

字數:2833,閱讀時間:約5分鐘

01 劫後江山

我們看看當時的時代背景,看看明朝剛建立當時的社會是何等模樣?

元朝中後期水患嚴重,不得不修黃河,但由於行政效率低下,矛盾進一步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徵發15萬人修治黃河,並派兵2萬沿河鎮壓。結果,同年紅巾軍起義即爆發,從1351年到1368年十餘年間的元末農民戰爭,令山河滿目瘡痍。

因為天災人禍,導致當時不少地區多是無人之地,洛陽和開封這樣曾經的大城市人口不足兩萬,有的地方“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有的地方“積骸成丘,居民鮮少”。

洪武大帝朱元璋,如何締造鮮花著錦的大明盛世?

▲山西洪洞大槐樹

著名的大槐樹移民就發生在那個時期,明朝當時基本就是一窮二白,穩定人口恢復生產才是第一位的。

重新移民鞏固邊防並不像想象的那樣輕鬆,對於荒地的開墾得有足夠的人口、農具、耕牛、還有好的政策。組建大量衛所和民屯去鞏固邊防是必要的;當時衛所和民屯對人口管控極為嚴格,但是不嚴格控制基本上就是徒勞無功。雖然元朝版圖很大,但是西南地區不少土司連聽調不聽宣都做不到。典型的像是麓川,和一個獨立的政權沒有區別了。

當時北元殘餘勢力還在,西南土司還有較強的獨立性。所以如果不設立衛所和民屯,如何守衛北方,如何消化西南雲貴地區?若非明太祖朱元璋的鐵腕,明朝的版圖並不會比北宋大多少。

凡移民墾田的,都由朝廷給予耕牛、種子和路費,還免去賦稅三年。雖然移民帶有強制性,但是對經濟恢復的推動是顯而易見的。

有人便認為,為何不大力發展商業?但是,連飯都吃不飽做什麼生意,和誰做生意,去做什麼生意?當時的山河大地,就是這樣慘淡淒涼!

洪武大帝朱元璋,如何締造鮮花著錦的大明盛世?

▲麓川王朝版圖

何況,洪武北伐還有對西南擴張本身也需要錢糧,但當時無論南方還是北伐都經過大規模戰爭。那麼,錢糧如何保證呢?正是上面說到的屯田,既保證軍事擴張,又不影響糧食供應。

02 經濟成果

關於洪武年間的經濟恢復,資料不會欺騙你我。

洪武元年到十三年,墾田數目逐年增加,十三年中增加的墾田數字為一百八十三萬三千一百七十一頃。到了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已經有民戶達1605萬戶,在冊人口6054萬口,耕地面積達850萬頃(一說450萬頃)。

再看北宋的資料,北宋繼承後周,中原好說歹說有後周那十年的休養生息,但是恢復得如何呢?

至道二年(996年),太常博士、直史館陳靖上言:

“先王之慾厚生民,莫先於積穀而務農,鹽鐵榷酤斯為末矣。按天下土田,除江淮、湖湘、兩浙、隴蜀、河東諸路地裡敻遠,雖加勸督,未遽獲利。今京畿周環二十三州,幅員數千裡,地之墾者十才二三,稅之入者又十無五、六。復有匿里舍而稱逃亡,棄耕農而事遊惰,賦額歲減,國用不充。

也就是說經過將近四十年歲月,北方地區仍然沒有從五代戰亂中恢復過來。

蘇轍《御試製策》載:

當今自楚之北,至於唐、鄧、汝、潁、陳、蔡、許、洛之間,平田萬里,農夫逃散,不生五穀,荊棘布野。

這樣來看宋朝經濟完全恢復,已到宋真宗後期了。

再看田賦糧收入:洪武14年(1381年)為2610。5萬石,至洪武26年(1393年)達到3278。98萬石。

而宋朝又如何?

凡歲賦,谷以石計,錢以緡計,帛以匹計,金銀、絲綿以兩計,藁秸、薪蒸以圍計,他物各以其數計。至道末,總七千八十九萬三千。

其中,穀物收入3170萬石,而明朝的石要比宋朝大。且,在賦稅稅率上明朝要低於北宋。故,洪武年間,糧食收入已經超過了北宋真宗初年。

因宋代按土地面積定額徵稅,一般畝收一石的土地年納一斗,江南等地每畝年納三鬥,若是軍屯民屯更高。在地租上,明朝民屯或者軍屯一畝地地租也不過三鬥,普通民田更低。

商稅上,明朝剝削更加之輕,“凡商稅,三十稅一,過取者以違令論”、“田器等物不得徵稅”。

洪武大帝朱元璋,如何締造鮮花著錦的大明盛世?

▲洪武大帝

明太祖曾經建立庫房為商人儲存貨物,以此使商人免除牙儈的剝削。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下令裁撤364處稅課司局,並規定“軍民嫁娶喪祭之物,舟車絲布之類皆勿稅”。明太祖還以糧食換取鹽引,既鞏固國防又促進經濟發展。

在宋朝不少商品是專賣的,尤其是食鹽專賣,北宋末年達到四千萬貫;鹽以外茶葉和酒的專賣同樣獲利甚豐,南宋時期都在一千萬貫上下。另一個比較大的品種是雜稅,尤以南宋為最:紹興三十年,光“經總制錢”就有二千萬貫。當時宋朝除了兩稅之外,還有丁錢與徭役,以及名目繁多的田賦附加稅,主要的有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稅、進際稅、蠶鹽錢、曲引錢、市例錢等等。

我等再看看宋朝的收稅比例,《宋史·食貨志》明確記載:

凡州縣皆置務,關鎮亦或有之,大則專置官監臨,小則令、佐兼領,諸州仍令都監、監押同掌。行者齎貨,謂之‘過稅’,每千錢算二十;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

可以看出,明朝商稅低於宋朝。雖然明太祖堅持農業本位,但商人生存反比宋朝輕鬆很多。

03 整頓吏治

大明太祖皇帝的執政措施裡面中,比較具有爭議的一項就是針對吏治的嚴格整頓,洪武四大案,可謂殺得人頭滾滾。

洪武大帝朱元璋,如何締造鮮花著錦的大明盛世?

▲青田先生劉基塑像

但我們可以看看劉基的話:

宋元以來,寬縱日久,當使紀綱振肅,而後惠政可施也。

在元朝吏治腐敗是觸目驚心的,我們可以看一些記錄:

所屬始參曰拜見錢,無事白要曰撒花錢,逢節曰追節錢, 生辰曰生日錢,管事而索曰常例錢,送迎曰人情錢,勾追曰齎發錢,論訴曰公事錢。覓得錢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補得職近曰好窠窟。

甚至連肅政廉訪官吏也是“所至州縣,各帶庫子檢鈔稱銀,殆同市道”。可想而知,當時的吏治腐敗到何等程度。而且元朝和宋朝一樣吏強官弱,一些小吏甚至把長官比作牲口。正因為這種低效腐朽的吏治情況,才讓百姓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最終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洪武大帝朱元璋,如何締造鮮花著錦的大明盛世?

▲元末農民起義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整頓吏治過程存在手段粗暴的問題,但是就當時的環境而言,不用子產般的猛政,又哪有更好的辦法?

洪武大帝朱元璋,如何締造鮮花著錦的大明盛世?

▲《子產論政寬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

正是因為吏治的整頓,戰亂地區的經濟恢復速度才得以提升。洪武盛世不是下館子吃飯,是靠貪官汙吏的鮮血和骸骨獻祭出來的。

朱元璋不是聖人,也無法徹底預見幾十年以後的事。但是在劫後江山之中,他制定的政策在很短時間內,使大明從一個起家於江淮的武裝集團,變成一個牢固掌控全國的強大王朝。

本文系歷史最美原創稿件。主編槍君,作者雙尾貓。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