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一百週年】回看建黨前的百年曆史(卌五)洋務運動

【建黨一百週年】回看建黨前的百年曆史(卌五)洋務運動

太平天國最終走向落幕的原因有許多,遠在英國的馬克思在得知天國的衰亡之後,遺憾地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除了改朝換代,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的歷史任務。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

如今來看,太平天國確實擁有著想要進行一番大改的想法,但屬實沒有徹底進行改革的決心。不論是《天朝田畝制度》還是《資政新篇》都沒有徹底地推行。換句話說,太平天國運動中或許有一部分人在暢想著進步,但其自身難以影響整個整體,個體的進步無法決定整個集體的走向。

而清政府一方,卻在不斷地嘗試新的制度。

【建黨一百週年】回看建黨前的百年曆史(卌五)洋務運動

1861年,奕、桂良和文祥三人向在熱河享樂的咸豐帝上奏

《通籌夷務全域性酌擬章程六條》

,試圖對清朝內部制度進行改革。

奕、桂良已經是熟人了,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文祥。

咸豐帝逃往熱河的時候,留奕在京城善後,文祥作為步兵統領協防,成為了唯一被留在京城的軍機大臣。

所以,在咸豐帝逃往熱河進行所謂“北狩”的時候,文祥無疑站在了奕一邊,並在辛酉政變後率先上奏請求慈安、慈禧垂簾聽政。

言歸正傳,奕三人上奏的《章程六條》繼承了已故的林則徐、魏源等人的思想,認為夷務應該專事專辦,並興建新式軍工,為國防助力。

“各國事件,向由外省督撫奏報,彙總于軍機處。近年各路軍報絡繹,外國事務頭緒紛繁,駐京之後,若不悉心經理,專一其事,必致辦理延緩,未能悉協機宜……京師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專責成……以王大臣領之,軍機大臣承書諭旨,非兼領其事,恐有歧誤,請一併兼管。一切均倣照軍機處辦理,以專責成,俟軍務肅清,外國事務較簡,即行裁撤,仍歸軍機處辦理,以符舊制。”

是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恭親王奕任首席大臣,成為了中國外交部的雛形。

【建黨一百週年】回看建黨前的百年曆史(卌五)洋務運動

雖然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名義上僅僅用於處理各國外交事宜,但在恭親王的大力推動下,這裡無疑成為了洋務運動的中心。在擔任首席大臣後,奕又上奏《奏請八旗禁軍訓練槍炮片》:

“竊臣等酌擬大局章程六條,其要害在於審敵防邊,以弭後患。然治其標未探其源也。探源之策,在於自強,自強之術,必先練兵。現在撫議雖成,而國威未振,亟宜力圖振興,使該夷順則可相安,逆則可以有備,以期經久無患。”

“法夷(法國)槍炮均肯售賣,並肯派夷匠指導製造,倘酌僱夷匠數名,在上海製造,勢必可行,應請飭曾國藩、薛煥酌量辦理。”

曾國藩受命後立即展開行動,不過由於此時的上海正被太平軍圍攻,是以他轉而在剛剛被攻克的安徽安慶處興辦工廠,是為安慶內軍械所。

次年,安慶內軍械所眾工匠親手製造出了中國第一個蒸汽機,並大規模展開關於手工仿製洋槍洋炮的工作。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開始興辦下屬機構同文館,大規模培養各國語言的翻譯人才,並投入到西方各國書籍的翻譯工作中去。

但隨著太平天國逐漸被剿滅,洋務運動內部也逐漸出現了波動。

恭親王奕?雖然支援慈禧垂簾聽政,但畢竟亦是道光皇帝的親兒子,隨著奕?在朝中的勢力日漸壯大,慈禧與奕?之間的隔閡亦亦越來重。

1865年,在太平天國覆滅之後,雖然還有小股勢力在進行抗爭,但已經掀不起多大的波瀾。

手握全國兵權的曾國藩深諳權力中心的危險,於是他主動裁軍以示謙退。但近乎掌握全域性的恭親王奕卻日漸驕縱,對權力的控制十分眼紅的慈禧哪能容他放肆,是年,奕被革去議政王等其他職務,僅保留下總理事務衙門的首席大臣。

在朝堂之中,打壓一部分人,就得扶持另一部分人。慈禧太后深諳此道,她把目光放在了手持淮軍軍權的李鴻章身上。

【建黨一百週年】回看建黨前的百年曆史(卌五)洋務運動

6月,李鴻章主張興辦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在上海正式成立。以“自強”為口號的洋務運動,在神州大地上席捲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