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射了劉邦一箭,結果劉邦沒死,可象棋卻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三國演義》開篇寫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句話已經得到多次驗證。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其時紛爭不斷,梟雄四起,每個諸侯國都想一統天下,但戰爭越頻繁,百姓便越受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滅六國,統一中原,建立秦朝。至此,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國泰民安。

然而,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秦朝是一個短命王朝,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十四年。秦朝覆滅後,天下再次陷入混亂。

昔日的泗水亭長劉邦於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搖身一變,成為建立大漢王朝的國君。

不過,劉邦的稱帝之路並非坦途,西楚霸王項羽就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

楚漢相爭,成皋一箭,這一箭,項羽未能殺死劉邦,卻在之後的象棋中多了條不成文的規定,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項羽射了劉邦一箭,結果劉邦沒死,可象棋卻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泗水亭長,西楚霸王

劉邦的祖父本是魏國豐公,但適逢天下動盪、社會變遷,傳到劉邦父親那一代已是專攻農業的平民。

劉邦自幼在魏、楚兩國的交界處長大,他十分仰慕魏國的信陵君,敬重他的禮賢下士,稱讚其竊符救趙之計,久而久之,劉邦亦心懷大義。

彼時秦朝建立,出生卑微的劉邦不過混了個泗水亭長的小官做做。身處亂世,越是處於社會底層的人物,往往越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現在的劉邦就像亂世洪水中的一葉小舟,只能隨波逐流。

與劉邦的身世截然不同,項羽是楚國項氏一族後裔。少年時,項梁教他讀書,項羽卻是三分鐘熱度,學了幾日便荒廢學業。後來,項梁又教他學劍,項羽仍是沒學幾日便放在一旁。

兩次過後,項梁非常生氣,告誡項羽萬事必須有始有終。項羽稱自己想學可敵萬人之法,項梁便教他學兵法。這一次,項羽非常高興,但性子不改,淺嘗輒止。

有一次,秦始皇南下會稽郡遊玩。大船行至浙江時,項梁和項羽前去觀看。

項羽射了劉邦一箭,結果劉邦沒死,可象棋卻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大船雄偉,上有諸多將士守衛,非常氣派。項羽看著大船對項梁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聽到這樣的話,項梁急忙將項羽的嘴捂住,訓斥道“切勿亂說話。”

從當下的形勢來看,項羽說的話完全是以下犯上,罪當處斬,但從項梁的角度來看,項羽作為楚國項氏一組後裔,胸懷大志,將來就能成就大業。

劉邦和項羽同時登上稱霸舞臺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當時,劉邦被推選為沛縣縣令,人稱“沛公”。

而秦末農民起義中的另一派強大勢力便是項羽,他們在吳中起兵,很快兵力就達到近萬人。

時間來到公元前204年,項羽率領楚軍包圍了滎陽城,此時,滎陽城的主領正是劉邦。

劉邦自知實力不如項羽,便派人出來議和。項羽顯然不是接受議和的人,更何況之前的鴻門宴,項羽吃了大虧,更是心有不甘。

項羽射了劉邦一箭,結果劉邦沒死,可象棋卻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劉邦知道議和不成後,來了一個“金蟬脫殼”,巧妙地離開滎陽城。滎陽一役後,項羽勢力壯大,但劉邦一日不除,項羽心中的石頭便無法落地。接下來,便是著名的“成皋一箭”。

楚漢之爭,成皋一箭

從滎陽“逃”出來的劉邦,首先接納了韓信。有了韓信從旁輔佐,劉邦從過往與項羽的交戰中汲取經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劉邦打算用持久戰拖垮項羽,而打持久戰最關鍵的一環在於糧草是否充足。項羽出城迎戰時,令將士曹咎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待在城中,守住糧草。

劉邦用了一則“奸計”,派人去罵曹咎的娘。曹咎氣憤不已,全然不顧項羽的命令,帶兵出城迎戰劉邦軍隊。

曹咎和留在城中為數不多計程車兵本就不是劉邦及其軍隊的對手,加之曹咎已經中計,不能冷靜思考,劉邦很快將其擊敗,佔領了成皋。

在外征戰的項羽得知後方成皋失守,急忙班師回城。項羽的軍隊就在成皋城下守著,劉邦卻如縮頭烏龜一樣躲在城中不出來。

項羽射了劉邦一箭,結果劉邦沒死,可象棋卻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劉邦可用奸計害曹咎,項羽則也可用奸計逼劉邦出城。項羽命人將劉邦的家人盡數綁來,逼劉邦出城作戰。

劉邦對此毫不在意,並且說當年二人結拜為兄弟,他的父親便是你項羽的父親。你現在這麼做,就是要殺自己的父親,大逆不道。

項羽徹底被激怒。他力大無比,從城門外射出一支穿雲箭,直接命中劉邦胸口。幸運的是,這支箭並沒有傷及劉邦要害,否則接下來的故事便都不會發生。

一支箭與象棋的故事

當年,項羽射出的這一箭雖然沒有殺死劉邦,卻在後來的象棋中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熟悉象棋的朋友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馬走日,象走田,將和帥不能見面,”這當中的“將和帥不能見面”便是從項羽射劉邦一箭這個故事中來的。

項羽射了劉邦一箭,結果劉邦沒死,可象棋卻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歷史告訴我們,最終是劉邦建立西漢,問鼎中原,而昔日恣意瀟灑的西楚霸王項羽,只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

“將和帥不能見面”說通俗點是指在象棋棋盤上,一旦將和帥走在一條直線上,則判走方為負。

之所以有這樣一條規定,是因為在古人看來,殺王是件非常忌諱的事情,而為了避開這個忌諱,也就有了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雖然大多數下象棋的人都遵守這條規定,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對這條規定視而不見。

因為在他們看來,象棋盤上的每個棋子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存在誰不誰高出一等。只要棋子走了出去,就必須要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即使對方是王,也可以“吃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光靠人是不足以將這些文化都繼承下來,它們需要一個載體,一個經過日曬雨淋、歲月流傳也依然可以存在的載體。

項羽射了劉邦一箭,結果劉邦沒死,可象棋卻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有了史書典籍,有了書法繪畫,還有了很多的棋類遊戲,它們身上都承載著中華文化流傳千年的文化。

時至今日,在下象棋的時候,我們還能想起楚漢之爭的輝煌史詩,還能想起劉邦、項羽青年時的恣意瀟灑。如此一來,我們的文化就不會消失,我們的精神亦能更好地流傳下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