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潼家橋:百年石拱橋隱藏的文化基因和智慧密碼

在綿陽市安州區秀水鎮通往沸水場的大路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它歷經百多年風雨和洪水的沖刷,依然屹立不倒,至今仍然是交通的一部分,這就是

秀水鎮農聯村的潼家橋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綿陽潼家橋:百年石拱橋隱藏的文化基因和智慧密碼

一百多年前是誰修建了這座橋?

為何能使用百年而無損?

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故事?

今天

記者就帶你揭開這座古橋的神秘面紗

石橋

#FormatImgID_2#

風雨百多年 至今通車馬

潼家橋,說是古代的石拱橋,可在路上一點也看不出來,路面鋪了厚厚的水泥,路旁綠樹掩映。仔細一看,才發現雕花的石橋欄杆雕刻著繁複的花紋。古橋三孔,半圓的拱形橋身倒映在碧波盪漾的河水中,如一輪滿月,無言地注視著兩岸人們的來來往往、繁衍生息,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綿陽潼家橋:百年石拱橋隱藏的文化基因和智慧密碼

資料顯示,潼家橋橫跨於秀水河潼家灘,

橋長38米,寬7.6米,高6.4米。中拱跨度9.7米,高5.4米,其餘跨度均為7米,高4.2米。

橋的兩側還有石欄杆38塊9柱,橋柱上雕刻淺浮雕,內容有:

王冕放牛、劉海戲金蟾、臥冰求鯉

等人物故事圖案,橋面用條石和石板鋪成。信步於潼家橋,就如同走在一個文化長廊之中。

“潼家橋為石質三拱橋,橫跨於潼家灘河上……2009年,綿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橋頭,記者看到了這塊刻有潼家橋簡介的文物保護碑。

潼家橋上人來人往,更有各型車輛川流不息,但是和記者一樣,如果不聽介紹,根本不會想到這竟是一座已有110多年曆史的清代石橋。

安州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安縣(現安州區)縣誌記載,

潼家橋建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距今已滿112歲,1984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升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設立了文物分級管理制度,區、鄉鎮、村各負其責,並且層層簽訂責任書;將日常檢查與重要節日檢查相結合,確保檢查全面進行,不留空檔。”

綿陽潼家橋:百年石拱橋隱藏的文化基因和智慧密碼

文化

#FormatImgID_5#

善人行善舉 影響幾代人

縣誌雖然記載有潼家橋,可並沒有說這座橋是何人修建的,但在當地老百姓眾口相傳中,都知道潼家橋是潼家人修的。記者採訪時,談及當年修此橋的潼家人,一群老人圍著記者打開了話匣子。“潼家人當時有很多田,種著莊稼,是遠近聞名的大戶。”

據老人們講述,早年潼家灘所在地原本是一馬平川的壩子,秀水河當時還只是小河溝,也不知道是哪年,因持續暴雨,肆虐的洪水將小河溝沖刷成了寬寬的河流,給當地百姓出行帶來極大不便。這時,潼家人站了出來,決定捐資修一座橋,解決人們過河的難題。

綿陽潼家橋:百年石拱橋隱藏的文化基因和智慧密碼

潼家的當家人平時就樂善好施,被當地百姓稱為潼善人。最初,潼善人出資修建的是一座木橋,可沒過幾年後,洪水再次來襲,木橋被沖毀。潼善人又拿出銀兩,甚至變賣田產,出資購置材料,請來能工巧匠,這次要修建的是一座石橋。

在當時生產力極低的情況下,修建這麼一座10多丈長的石砌拱橋何其艱難?據老人們講,為了修這座橋,潼家耗盡家財,花了三代人的時間,才圓滿建成。

石橋竣工後,當地百姓請來戲班和龍燈、獅燈慶賀。而潼善人一家,因建橋耗盡家產,悄然隱去。為紀念潼家的善行義舉,人們把這座橋命名為潼家橋,而石橋所在地也就改名潼家灘。潼家人造福鄉親的故事,和這兩個地名一直流傳至今,影響了當地幾代人。

綿陽潼家橋:百年石拱橋隱藏的文化基因和智慧密碼

保護

#FormatImgID_8#

傳承很難得 各類價值高

一座石橋經受住了百年的水流、人流和車流的考驗而絲毫不變形,科技專家認為,橋樑採用了

“強基固岸”

的方法。

潼家橋橋墩所在的上下游幾米範圍之內,全部深挖,然後密嵌條石,這些條石無縫連線,築成了大片硬實的基礎,讓河底儼然形成一整塊長方形的基石。橋墩深深嵌進河底,周圍“堅壁”相護,這樣的構造,才經受住了洪水百年的考驗。同時,建橋者採用大量的條石壘砌兩岸,堅固的河岸有效分擔了拱橋所受的重力和外力負擔。潼家橋在結構上也採用了高標準,潼家灘河床寬30來米,兩岸較高。但建橋者的雙眼更高,他們很有“預謀”地抬高了橋身。橋下的拱券可以修得更高、更寬,讓更多的洪水透過,大大提高了行洪能力。

2007年,當地秀水至沸水公路提檔升級,潼家橋面上加鋪了一層混凝土。

雖然橋面披上了現代的外衣,但石拱橋的整體結構儲存完好。文物專家評價,秀水潼家橋是

綿陽境內儲存規模最具宏偉壯觀的平梁式石橋之一,為研究古代橋樑建築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綿陽潼家橋:百年石拱橋隱藏的文化基因和智慧密碼

潼家橋獨特的建築風格與別緻的造型,與周圍的山水自然環境巧妙融為一體,成為一幅絕佳的自然人文畫卷。石拱橋欄杆、欄板上留存的雕刻

筆法細膩,圖案形態生動

,特別是書法的

筆法流暢,質量上乘

,在綿陽現存石拱橋中是很少見的。雖然潼家橋並不是綿陽現存石拱橋中時代最久遠的,但因其從建築結構到雕刻,都體現了先民的智慧,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瑰寶,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保護好潼家橋

就是保護好歷史遺存

保護好古人與今人的生命軌跡

保留下那道記錄歲月印痕的

美麗風景線

今日安州 總 編:張祖強

副總編:葉單丹

圖 文:

張祖強

安崢 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