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唐高宗總章二年十二月的一天,在病床上躺了很久的李勣突然精神大振,他對伺候在身邊的弟弟李弼說:“我似得小差,可置酒以申宴樂。”意思是感覺身體稍有好轉,希望搞個酒宴,一家人娛樂一下。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大約20年前,李勣就曾經得過一次重病,李世民剪下自己的“龍鬚”給他入藥,病情竟然奇蹟般地痊癒了。這一次,李勣乾脆拒絕家人請來的醫生,堅決不肯服藥。除非是高宗李治和太子李弘送來的藥,他才會服用。

也許跟上次一樣,是皇家的天威制伏了病魔吧,李家人開開心地在大堂舉辦酒宴,一家人歌舞昇平,觥籌交錯,好不熱鬧。宴會結束後,李勣將李弼叫到床前,說了一句讓李弼心提到嗓子眼的話:

“我自量必死,欲與汝一別耳。恐汝悲哭,誑言似差,可未須啼泣,聽我約束。”

原來,李勣已經自感大限將至,他不想跟家人哭哭啼啼告別,故意營造了這麼個快樂的氣氛,現在他要向弟弟交代臨終遺言了。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第一,以後自己的家由弟弟掌管;第二,自己的子孫有品行不軌、結交惡人的,立刻打死;第三,自己的喪事從簡;第四,自己的姬妾願留則留,不願留一律放行。

他著重強調了第二點,說房玄齡、杜如晦、高季輔一輩子辛辛苦苦,建立了龐大的家業,結果卻被子孫們敗光了。為了我的子孫不重蹈覆轍,你必須要狠。

李勣去世時已經75歲,他的兒子們也都五十開外了,按理這個家應該由長子李震打理,怎麼會交給弟弟李弼呢?

原來李勣很不幸,李震早於他去世了,按古人的規矩,李震的兒子李敬業就應該是李家的掌門人。李勣卻寧可選擇讓弟弟幫他掌管家業,也不讓時年33歲的長孫李敬業接班,或許他對這個孫子並不放心,他告誡弟弟要打死不成器的子孫,這話很可能針對的就是李敬業。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據《酉陽雜俎》和《隋唐嘉話》記載,李勣早就斷言,李敬業將來早晚會毀掉李家,甚至李勣還曾經在一次狩獵中故意縱火,想除掉這個孫子。

果不其然,15年後的光宅元年,李敬業、李敬猷兄弟在揚州舉起反旗,宣稱要推翻武則天,重新擁立中宗李顯。

當時還是皇太后的武則天,僅用了一個月就輕鬆平定了李敬業發動的揚州叛亂,李敬業、李敬猷兄弟被部下所殺。

歷史上對揚州叛亂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李敬業是倒武興唐的正義之舉,另一種聲音認為李敬業此舉完全是出於個人私利,毫無正義性可言。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到底是正義還是私利,其實一點不難辨識,三大證據表明,李敬業發動叛亂純粹是私心作祟,倒武興唐就是他的遮羞布而已。

首先,李敬業舉兵純屬發洩個人的私憤。

揚州之亂的骨幹分子,除了李家兄弟外,還有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魏思溫等,這六個人都剛好因為犯罪被貶謫或罷黜。給事中唐之奇貶為括蒼縣令,長安主簿駱賓王貶為臨海縣丞,詹事司直杜求仁黟縣縣令,盩厔縣尉魏思溫被免職,盩厔縣令李敬猷被罷黜,而曾任太僕少卿、眉州刺史的李敬業被貶為柳州司馬。

“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六人正好在揚州相遇,於是各自發洩內心的不滿,火氣越來越大,就產生了陰謀作亂的念頭。正好趕上中宗李顯被廢,給他們找到了一點似乎很正義的由頭。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對這件事,連最討厭武則天的王夫之都不客氣地說,李敬業“功臣之裔,世載其奸,窺覦嫌隙,朝權不屬,懷忿以起”,毫無正義性可言。

其次,推出假李賢暴露李敬業動機不純。

駱賓王的一封《討武曌檄文》連武則天看了都忍不住嘖嘖稱讚,只是李敬業的一個舉動讓人有點懵:他們一邊喊著讓武則天把皇位還給李顯,一邊卻有對外宣稱,章懷太子李賢還活著,自己就是受他了命令舉兵的,還煞有其事地搞了個假冒偽劣的李賢,在公眾視野中展示了一下。

李賢是李顯的哥哥,前太子,因為與母親武則天發生矛盾,被廢黜後流放於巴州,後被丘神績逼殺。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你李敬業既然承認了李顯的正統性,請問又抬出個李賢是什麼目的?難道想讓他們哥倆再打一場拳擊,以決定誰是李唐的正統傳人?這豈不是製造矛盾,轉移了對武則天的關注?

你要是找到真李賢也罷,偏偏弄個冒牌貨,居心何在?很顯然,李敬業要的就是這個冒牌貨,好控制啊,傀儡啊!這說明李敬業心懷叵測,倒武是真的,興唐是假的。

最後,金陵王氣之說扯掉李敬業遮羞布。

在行動方案上,魏思溫提了個建議:集中兵力直指洛陽,理由是武則天不得人心,只要大軍所致,一定會四方響應。可李敬業卻認為:金陵有帝王之氣,又有長江之險,所以應該向南而不是向北。所以,他下令大軍渡江,攻打潤州、常州。結果,李敬業被消滅在了江南!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嘴上喊著救李顯,腳下卻南轅北轍,眼睛又緊盯“有帝王之氣”的金陵,你一個臣子霸佔有王氣的地方想幹嘛?李敬業的覬覦之心暴露無遺!

所以,史學家陳嶽不客氣地說,李敬業“妄陵王氣,是真為叛逆”,王夫之痛批李敬業簡直是助攻武則天:“故敬業之敗,武氏之資也。”

李敬業把自己作死了,也連累的李家人,全族人被剝奪李姓,還原本來的徐姓。李勣的次子李思文在潤州抵抗侄子李敬業,兵敗被俘後,李敬業羞辱叔叔:你不配姓李,以後改姓武吧。李敬業死後,武則天對李思文說:以後你就姓武吧,不用改了。

其他李家子弟就慘了,據《舊唐書》記載,他們大多受累於李敬業被殺害,只有少數人逃往胡地生活。唐德宗年間,吐蕃了入侵麟州,其中有個蕃將叫“徐舍人”,自稱是李勣的五世孫,他就是在李敬業事件後逃往吐蕃的一個分支。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最受羞辱的是李勣,事發後,他又從“李勣”恢復為“徐世績”,並被毀墳掘墓,挫骨揚灰。

拋開古人的迷信思想外,武則天此舉實在有點忘恩負義,想當年,若不是李勣,她能不能坐上皇后的寶座,還真不一定。

武則天被李治從感業寺召回後,除掉了王皇后和蕭淑妃,眼睛自然就盯上了空出來的皇后寶座。卻不料,李治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打臉了,情急之下,褚遂良連“武則天伺候過先帝”這種當眾揭醜的話都撂出來了,搞得李治滿頭大包。

李勣一句“誰當皇后是皇帝的家事,不需要大臣同意”,讓李治意識到自己背後還是有擁躉的,於是他乾綱獨斷,一腳踢開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毅然決然地將鳳冠戴在武則天頭上。

李勣助武則天加冕皇后,為何卻遭遇滅族之禍?史家說怪李勣有私心

孫子謀逆,連累作古的爺爺,已經很過分了,何況他還是一個對武則天有大恩的人。

奇怪的是,歷史上卻很少有人責怪武則天的這個舉動,似乎李勣是罪有應得。蔡東藩的話最具代表性,他批評李勣說:“身家念重竟忘忠,一語喪邦塞主聰。”意思是你李勣光想著自家的前途,卻忘記了對李唐的忠心,結果因為你的一句話,導致後來的武周代唐。

《新唐書》也說:“勣乃私己畏禍,從而導之。”你李勣害怕得罪皇帝,不利於家族的榮華富貴,就曲意奉迎,給李唐王朝埋下一個大隱患。

李勣臨終前再三叮囑子孫們要守規矩,可僅僅15年後李家還是遭遇了滅族之禍,地下的他,是不是後悔過當初的一己之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