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大棚裡“種”出好光景

陽泉市大棚裡“種”出好光景

平定縣岔口鄉甘泉井村的鋼架大棚裡,紅彤彤的西紅柿藏在綠葉下。今年58歲的村民王栓平正在採摘西紅柿。他剛摘滿一筐西紅柿,大棚裡進來幾位購買西紅柿的顧客。

王栓平將整筐西紅柿搬到大棚門口的空地上。這裡擺放著十幾筐西紅柿。在市裡居住的王吉明詢問了西紅柿價格後,便蹲下身子,挨個挑選西紅柿。“甘泉井村種植蔬菜澆的是深井水,肥料是用雞糞做的有機肥。這樣種出來的西紅柿皮薄、多汁、口感好,我年年來買幾筐做西紅柿醬。”王吉明邊挑選西紅柿邊說。

把稱好的西紅柿放進車裡,王吉明準備開車到位於山上的日光溫室買些蔬菜。“家裡人說甘泉井村的豆角、茄子、黃瓜挺好吃,我再去買點菜捎回家。”王吉明說。

送走了一撥顧客,王栓平摘下的西紅柿也賣得差不多了。他摘下草帽扇了扇風,擦掉額頭的汗水,走進旁邊的大棚繼續摘西紅柿。說起村裡的蔬菜種植大棚,王栓平話稠了起來:“俺家以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加入村裡的合作社,俺既在合作社的大棚裡打工,又承包了1個大棚種蔬菜。現在俺家的日子好多了。”

王栓平所說的合作社是甘泉井村成立的平定縣興盛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規模化種植設施蔬菜為主,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的農戶增收。

王栓平承包的蔬菜種植大棚主要種植西紅柿和黃瓜。平時他大多在合作社的大棚裡忙活,自家的大棚主要靠妻子打理。“蔬菜不愁賣,1年下來能掙1萬多塊錢。俺在合作社打工,幹1天能掙80塊錢,每年有2萬多元工資。”王栓平掰著手指算著,“以前我種玉米,1畝地1年也就七八百元的收入。現在我不出村就能掙到錢,日子越過越好了。”

“要在十幾年前,別說是種菜了,俺們連用上自來水都是個奢望。”村民劉建政說。甘泉井村地處平定縣北部山區,最高海拔1100米,水資源缺乏,多年來人畜吃水全靠旱井收集的雨水,村民生活更是拮据。2005年,甘泉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建平帶領村支“兩委”幹部瞄準了設施農業,決定藉助市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機遇改變當地的種植傳統。連年奮鬥下來,全村先後建起了200畝溫室大棚,並籌資打出了800米深的深井,徹底解決了用水難的問題,為全村老小引來了致富“甘泉”。

近年來,甘泉井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憑藉著土壤肥沃、灌溉便捷等優勢,甘泉井村的大棚蔬菜口感好、品質高,聲名在外,不愁銷路,很多商販在果實掛架時就前來預訂。現在,村裡像王栓平這樣承包大棚種菜的村民不在少數。

“合作社蔬菜年銷售總收入1000萬元左右,純利潤600多萬元。”劉建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