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之智,曾國藩竟透過這次違抗咸豐的聖諭,使人生走向了巔峰!

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曾國藩

你只有想多,你才能做事有思路,有方法,變得更加沉著冷靜而非慌亂處事。

曾國藩抗旨前夕

咸豐二年(1852年)六月,正在擔任西鄉試正考官的曾國藩接到了家裡來的報喪。在清廷古人禮制中,父母身亡需要後輩守孝三年,因為母親的離世,曾國藩需要回家守孝三年,而此時正值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大愚之智,曾國藩竟透過這次違抗咸豐的聖諭,使人生走向了巔峰!

太平天國運動

儘管清政府已經調集了大量的八旗軍、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常年缺乏訓練的軍隊,還有貪婪成性的將領,這樣的軍隊豈能不敗,清軍不堪一擊的大敗而逃。

清政府為了能對抗太平天國,頒發了獎勵團練的命令,命令各地的地主武裝自己的部隊,成為地方軍事力量。此時的曾國藩所屬的湘軍孕育而生。

詔令頒發後,曾國藩收到了咸豐帝的聖諭,命令他籌集軍隊並加以訓練。這場精彩的君臣心理博弈讓曾國藩得到了咸豐的高度信任。

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曾國藩

曾國藩抗旨不遵

當時,守孝僅三個月的曾國藩接到了聖諭,要求曾國藩組建湖南地方軍。按規矩,守孝的臣子必須要守孝滿三年才能復官,但為什麼咸豐皇帝還是要求曾國藩去呢?因為當時的清廷已經出現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人才短缺的朝廷只能請曾國藩提前復官。

大愚之智,曾國藩竟透過這次違抗咸豐的聖諭,使人生走向了巔峰!

聖諭詔書

但曾國藩並沒有立刻接受詔令,他沉思一好一會兒,才決定上書咸豐說自己正值守孝期間,應當全心盡孝,而非處理朝廷事務的時候,並拿出了清朝的禮制中,臣子守孝相關規定等回絕了這次聖諭。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看見哥哥曾國藩這副態度,非常著急,因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朝廷竟然允許地方官員擁有自己的軍隊。

在弟弟鄭國荃眼裡,這不僅是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也是個有可能讓家族走向權力頂峰的時刻。同時,弟弟鄭國荃也擔心曾國藩的抗旨會讓家裡人也受到不必要的牽連。

充滿疑惑的鄭國荃前去詢問哥哥為什麼沒有接招,也同時催他趕緊接招。在鄭國荃看來,哥哥這次的決定愚不可及,錯過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大愚之智,曾國藩竟透過這次違抗咸豐的聖諭,使人生走向了巔峰!

曾國藩

曾國藩抗旨緣由

鄭國荃激動地說道:“大哥,你為何不奉召?此乃千載難逢的良機啊!”曾國藩淡定地走到弟弟鄭國荃面前,拍了拍他肩膀說道:“此事我自有定奪,無須再提”。

鄭國荃還是很著急,圍著曾國藩問東問西,勢必要弄明白自己的哥哥在打什麼主意。曾國藩奈何不過弟弟鄭國荃的性子,

說道:“皇上,為何能當上皇子?他憑的是什麼?是孝!他既沒有六爺的聰慧,也不是長子,按理說應該是六爺當上皇上最合理。因此當今聖上最看重的就是孝,既然他看中的是孝,那自然而然對自己忠孝兩全的臣子必定更加器重。”

鄭國荃聽後,恍然大悟,瞬間明白自己的哥哥這是大智若愚。常人看來這是蠢得不能再蠢的決定,但在明事理的人看來,這是上上之策。

大愚之智,曾國藩竟透過這次違抗咸豐的聖諭,使人生走向了巔峰!

曾國藩

按常人的思維而言,“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國家大事重於家事,這決定就是沒有格局之人,眼光太狹隘了。要是因為家事導致國家滅亡,勢必會遺臭萬年。

可曾國藩卻超遠地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立足根本,讓自己能足夠地得到皇上的信任,這樣才不會讓自己留下日後的禍根。

試想假如叛亂平定,皇上會容忍自己的官員擁有能抗衡自己的軍隊存在嗎?不會,會容忍一個功高蓋主的臣子留在朝廷嗎?不會。

因此,倘若平定了叛亂,聖上也有足夠的信任自己,才能讓自己日後的仕途更順暢,避免殺身之禍。

日後若平定叛亂,自己也可以找理由“昔日抗旨守孝未成,今一直深覺愧對母親,故奏請為母補守未盡之孝,請成全之!”隱退。若叛亂未定,則可以避免抗旨不準惹禍。

大愚之智,曾國藩竟透過這次違抗咸豐的聖諭,使人生走向了巔峰!

咸豐皇帝

曾國藩已經想到咸豐皇帝肯定會二次傳召並要求建軍,因為當下時勢所趨,建軍的確勢在必行。

曾國藩接詔開啟巔峰

果然不久後,咸豐帝並未震怒,暗暗在心底對曾國藩有更大的好感,並還是讓他迅速籌建軍隊,將守孝之事放到日後,並且守孝期間還給予雙倍俸祿,對曾國藩更加信任。

聖諭再次到來時,曾國藩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詔令,並迅速地組建湘軍,加以訓練,日後出兵禦敵。

有了這次的事件,咸豐皇帝也放心放曾國藩大展身手的發展壯大,而不是加以限制防範叛變,猜忌曾國藩有謀反之心。日後,曾國藩不負眾望,平定了太平天國叛亂。

大愚之智,曾國藩竟透過這次違抗咸豐的聖諭,使人生走向了巔峰!

曾國藩

小結

從一開始的“抗旨”不遵,到之後的遵旨籌集軍隊。曾國藩的聰明才智展現得淋漓盡致,他深知皇帝的習性,瞭解他人的處事方式,換位思考地站在皇帝的角度來看待事情的發展,為自己得以能夠全身而退,成就非凡的一生。

如今,我們也可以時常運用曾國藩的智慧處理身邊的眾多事務,換位思考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到事情可能會發展的方向,知道對方想要什麼樣的事務,才能讓自己在做任何事都不會處於被動。

例如,工作上需要了解自己領導的處事方式,領導是個看重資料的人,就要做到事事有資料作為依據才能得到領導的喜歡,才能讓自己職場發展得更好。而不是自己喜歡怎麼做事就怎麼做,那樣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