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

“古錢幣和銀元本屬同宗,就沒有同命的可能性嗎?有,不過其中的關鍵,在評級公司們的身上。”

明明是80分都懸,卻打出85分的高分;修補、假幣頻頻入盒;人情分、低狀態高分幣傳聞不斷……相比P盒,大家對國產評級公司(以下簡稱“國評”)的評價可謂冰火兩重天。

過去3期,唐南柳用了萬餘字剖析了銀元和P盒銀元市場,多位朋友後臺留言表示不過癮,希望筆者將視線轉移到古錢幣和國內評級。正值近期國內又有新的評級公司誕生,這期,我們就來重點講講

一個極有意思的話題——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

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經濟學的概念,意指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的現象。由於眼下國產評級幣有諸多“膨脹”的現象,筆者將其概括為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

關於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表象有三:

一、評級幣分數膨脹;二、評級幣數量膨脹;三、評級幣公司數量膨脹。

與經濟學當中的通貨膨脹存在壞處與好處一樣,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同樣有好有壞,有利有弊。這關係你我,關係中國古錢幣市場的走向,更關係到熱愛錢幣的每一個人。

01

擴張之下無低分,深層原因在於治理缺失

“需要送評找我,我和評級師很熟有人情分,你懂的!”

但凡送過國評級的人,多多少少都聽過這樣的“秘密”,簡簡單單“人情分”3個字,令人無限著迷。

分享兩則身邊的趣聞。

勤勉上進的老張是筆者身邊較早接觸公博的朋友之一,幾年前,正是在他的影響下,筆者開始接觸公博評級。老張對於公博秉持兩個觀點:一、送對了評級師,享受“人情分”;二、送對了代理商,評級享優惠。概括來說,分數的高低、費用的多寡,都有送評方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張的送評哲學似乎成立。一些看著像78的裸幣,結果是80分,一些看著符合80分狀態的錢幣,最終結果是82分。但老張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在他那裡,鮮有高分狀態幣嚴評的情況發生,使得筆者更傾向於相信他的評級哲學。

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

與老張一樣,老王同樣篤信“人情分”的存在。前些年,為了評幾個狀態並不算好的明清錢,老王託了多層關係,終於送進了一家業內並不算知名的評級公司。半年後,本希望用人情分彌補瑕疵的多枚錢幣終於到手,令他大感意外的是,錢幣分數多集中在75-78分之間,並無人情關懷的痕跡。

如果你找朋友送評,結果分數並不理想,朋友很可能會告訴你:“評級師的標準有時候難以琢磨。”以此打發了事。

所謂“人情分”,真的是玄學嗎?非也。

簡單分析評級公司的模式就能發現,評級公司偶爾的失位,是由管理造成的。

其一,為了擴大業務,佔領更多市場份額,評級公司往往透過地方子公司進行擴張。理論上,子公司歸總公司管轄,但由於業務上是競爭關係,子公司又處於局面的弱勢,它不得不想盡辦法吸引客戶,

這為“人情分”的產生創造了土壤。

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

其二,隨著評級公司的擴張,鑑定隊伍越來越龐大, 每個鑑定師作為一個個體,評級技能和對錢幣狀態的認知存在個體差異。假設一個鑑定團隊只有一個人,那麼同種狀態出不同分數的可能性並不高;如果一個鑑定團隊有10個鑑定師,那麼同種狀態出不同分數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如果將鑑定隊伍擴大到100人,

同一枚錢幣評出不同分數的可能性陡然上升。

其三,就是國評

即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的雙重身份。高一分就是多一分利,這樣的致命缺陷經不起人性的考驗。如何將權利關進籠子,制度必不可少。

不少朋友好奇,為什麼相比老盒,公博的分數越來越高,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此外,由於不同國評之間的競爭關係,一些國評恨不得告訴送評者:送我這兒,分數就是比其他地方高。

這些內卷,無一不將評級幣的分數越推越高。

02

等待市場出清時,落後國評終將被淘汰

在《

激盪三十年,銀元開啟證券化

》一文中,筆者曾高度評價PCGS,並指出,“

它的出現,不亞於近代史中,農業社會發明瞭蒸汽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工業實現大跨步發展。

”這樣的評價同樣適用於頭部國評。時至今日,還是有不少愛好者吐槽、甚至不認可評級幣,但無法迴避的是,

“公博們”的出現正在拯救中國古錢幣。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頭部評級公司的鑑定師,鑑定水平肯定高於絕大多數泉友,哪怕評級公司秉持“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讓假幣入盒”的心理。其二,評級公司有裝置,或者是利用裝置的優勢。眼下,一些修補技術堪稱鬼斧神工,一些修補幣在不借助裝置的情況下,很難發現修補過的痕跡。評級公司的存在,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收藏愛好者規避修補幣的風險。

另一方面,國評的江湖,遠比PCGS要複雜的多。

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

日前,“軒德評級”官宣,成為國內又一國評,細細數來,具備一定知名度的國產評級公司已近10家。

對於這樣的現象,一些泉友議論紛紛。為什麼國內已經有這麼多,還會有新的評級公司產生呢?原因很簡單,有利可圖,更準確地講,國評公司認為國內評級市場依舊有市場空間。

經濟學認為,繁榮的市場會吸引大量人參與其中,這一過程中,由於參與主體越來越多,物品或者服務供過於求,價格在到達頂峰後持續下跌,最終,一定會有參與者無法承受虧損退出市場,這就是市場出清的過程。

國評江湖也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國評公司黯然離場。

所以,在評級過程中,不妨將目光放長遠。選擇影響力日趨孱弱的小公司評級,無異於往河裡投錢——聽個響。當國評市場出清時,那些盒子也會灰飛煙滅,與過期食品一樣被扔進垃圾桶。

不過,對於國評新品牌的誕生,筆者依舊持樂觀態度。以往經驗可以發現,新品牌的誕生,往往伴隨創新舉措,

新生事物的出現,又會推動整個行業往前進步一

小步。

03

內卷的國評撐不起大一統市場

在《

激盪三十年,銀元開啟證券化

》一文,筆者曾指出,經過30年的市場激盪,銀元在PCGS的加持下不斷破圈,並開啟了證券化的過程。古錢幣會在國評的助力下,和銀元一樣完成蛻變嗎?

很難。

首先,

古錢幣和銀元最大的區別之一,是它並非標品。

每個購買古錢幣的人,都會在意錢幣本身的字口、鏽色、甚至重量,

每一個古錢幣愛好者,就是一個尋求差異、標新立異的個體。

雖然銀元也強調不同品相,但其標準更加統一,特別是P盒的出現,讓個體間的差異無限接近,只有具備這樣的特點,才能滿足資金短期內大近大出的需求。

第二,品種太多,版別繁雜。相比大部分收藏品,古錢幣的收藏難度並不低,原因在於,其版別繁雜,

非浸潤多年的愛好者,無法窺探其中之妙。

可以想象,它的學習門檻之高,將大量有錢人拒到了門外。

國產評級幣“通貨膨脹”

古錢幣和銀元本屬同宗,就沒有同命的可能性嗎?有,不過其中的關鍵,在評級公司們的身上。

正如上文所說,

如果國評能擔負起更高的標準,更高的使命,苦心經營古錢幣的評級事業,

再過二十年,古錢幣泉將是一番不同的常見。不過,

如今市場上的國評公司形形色色,常見臭魚爛蝦參雜其中,

這對國評行業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不同國評公司之間的割據,讓國評市場不斷內卷,可以預見,眼下的國評撐不起大一統的古錢幣市場。

回到前文老張的案例。如果細細分析,無論是78分和80分,還是80分和82分,都存在主觀認知差異。無論是78分評成80分,還是80分評成82分,都存在可能性。

眼下的國評,也只能用這樣方式安慰自己。

*本文老張與老王均為化名

原創內容,未經允許,禁止任何網站和個人轉載,抄襲必究!

猜你喜歡

激盪三十年,銀元開啟證券化

P盒銀元市值,突破100億(一)

“大頭效益比”,P盒銀元100億市值背後的秘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