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這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嗎?

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這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百略網,作者丨橘枳,編輯丨北淵

最近的中芯國際有點熱鬧。

8月5日,中芯國際港股釋出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二季度營收13。4億美元,利潤4。05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43。2%和62。9%。

此前有訊息稱,中芯國際或將以40nm工藝為華為提供oled螢幕的驅動晶片。

目前的半導體市場,受相關制裁影響,凡在生產流程中需使用美國的裝置或技術的企業均不可為華為代工。

此次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若屬實,意味著國內半導體行業完成了一套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且隨著40nm被市場所接納,也或將進一步推動主流的28nm晶片發展。

這一切,或許都離不開一個可以影響國內半導體行業的人——梁孟松,一個可以令內地規模最大的積體電路晶片製造企業在一天內市值蒸發接近400億的人。

01、內部問題

去年年底,一則“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辭職”的訊息在諸多媒體平臺流傳。

據悉此事系因中芯國際在去年12月中旬召開臨時董事會併發布官方公告,宣佈委任蔣尚義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和戰略委員會成員,或許是因此事導致梁孟松不滿。

同日,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提交辭職信,引發輿論譁然,隨後中芯國際股價出現異動,跌幅近10%,市值蒸發接近400億。

梁孟松的辭職宣告也被曝光在社交網路。

根據被曝光出的辭職宣告可知,梁孟松表示自己在毫無所悉的情況下,蔣尚義被中芯國際委任公司副董事長,令其感到不再被尊重和信任,認為公司應該不再需要其為公司前景打拼奮鬥,可以暫時安心的休息片刻。

網傳梁孟松辭職信

網傳梁孟松辭職信

或是受愈加發酵的輿情和股價變動等多方因素影響,中芯國際於次日釋出公告,表示:“正積極與梁博士(即梁孟松)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關於上述事宜的進一步公告將適時作出。任何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公司釋出公告為準。”

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這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嗎?

此後,中芯國際又在2020年12月31日釋出公告,在“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和職能”中可見,梁孟松仍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蔣尚義則擔任副董事長。此後一段時間,中芯國際股價稍微有所回升。

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這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嗎?

這並不是中芯國際內部第一次出現類似問題。此前已有先例,諸多媒體還曾為中芯國際的員工,配以“一挖就走”標籤。

“中芯國際在圈內被調侃是‘斯米克血汗工廠,工資待遇普遍較低,在行業裡算是墊底的”。這是一位熟悉中芯國際的半導體投研從業者的原話。

此前曾有報道,中芯國際一線工程師的平均年薪15萬左右,給知名實驗室出來的博士年薪也不到30萬,與行業“排頭兵”的臺積電等企業存在較大差距。

某半導體投研從業者表示,臺灣相關專業畢業生入職臺積電,起薪便可達到50萬元左右的年薪,幾年後,薪水+股票分紅甚至可以達到200萬。

國內方面,社交媒體上流傳有一份各網際網路大廠21屆的校招薪酬情況彙總,可見各網際網路大廠的“白菜價”都均在30萬左右,其中最高的“白菜價”甚至達到45萬。相比較之下,中芯國際的薪酬的確不高。

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這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嗎?

根據中芯國際曾釋出的《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知,2018年中芯國際人才流出率約22%,是行業的1。3倍,臺積電的5倍左右。

2021年7月初,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技術研發副總裁吳金剛也從中芯國際離職。

公開資料顯示,吳金剛於2001年加入中芯國際,期間相繼擔任助理總監、總監、資深總監等職位,並於2014年開始擔任技術研發副總裁一職,負責中芯國際FinFET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

針對吳金剛的離職,外界普遍歸因於對待遇的不滿。

根據中芯國際公告顯示,吳金剛博士是中芯國際當時僅有的5名核心技術人員中,加入中芯國際最早,工作時間最長的一位,卻在當時的股權激勵計劃中,所獲股票最少,甚至僅為另一核心技術人員的50%。

薪酬方面,根據中芯國際財報,吳金剛博士2020稅前薪酬總額為214。1萬,相較於其他4位核心技術人員631。8萬、418。5萬、425。4萬以及拿到公司贈送住房的梁孟松的2881。1萬的稅前報酬,相差過大。

在薪酬較低的情況下,工作強度又大,作為“不能靠愛發電”的半導體行業,離職率高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芯國際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於今年7月21日釋出公告,向共計4944名員工以20元/股的價格授予6735。32萬股限制性股票。

有媒體報道,透過此次中芯國際向麾下員工發放的獎勵資金總數來看,中芯國際下了“血本”,預計需要用5年的時間,中芯國際才能消化掉此輪資金攤銷。

對此,中芯國際表示,這次發放獎勵的目的是為了健全公司的獎勵機制,充分調動麾下員工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吸引外來人才與留住核心技術人員的作用。

這似乎也是中芯國際最終成功留下樑孟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悉當時為留下樑孟松,中芯國際將梁孟松的薪酬從近40萬美元提高至135萬美元,並贈予其一套價值2000萬的豪宅。

而梁孟松的留任,也為中芯國際近兩年的技術進步,奠定了基礎。

02、技術問題

中芯國際近幾年的飛速發展,與以梁孟松為首的核心技術人員關係密切。

根據梁孟松的辭呈可知,其自從2017年11月起被任命為聯合執行長,3年內帶領中芯國際兩千餘名工程師,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5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可能需要花費近10年才能達到的成果。

目前,中芯國際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5nm和3nm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作為臺積電最早一批員工之一,梁孟松幾乎全程參與了臺積電所有與晶片製程相關的研發製造工作。21世紀初,三星用超高薪將其挖走,短短几年時間,三星的製程從14nm開始迅速追趕,一度領先臺積電。

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這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嗎?

針對中芯國際與同行業的差距問題,梁孟松也於去年11月的電話會議中直言,中芯國際目前14nm量產良率已達業界量產水準,但距離世界一流企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或許也是去年年底中芯國際在明知蔣梁兩人疑似不和的前提下,仍邀請蔣加入中芯國際的核心問題,即想進一步提升中芯國際的技術水平。

此前,蔣梁二人均在臺積電就職,當時蔣尚義擔任開發副總一職,級別一度比梁孟松還高。且蔣尚義與ASML等企業關係相對較好,臺積電時期許多先進光刻機裝置皆由蔣尚義負責引進。

先進的光刻機裝置將為半導體企業提供行業領先的晶片封裝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由晶片製程問題所導致的效能缺陷。

當時中芯國際在引進蔣尚義時就表示,此舉(引進蔣尚義)將有利於中芯國際引進先進的EUV光刻機,進而加速中芯國際進入5nm乃至3nm晶片時代。

但時至今日,中芯國際的EUV光刻機,仍未到貨,這也引發了網友對“武漢弘芯”事件重現的擔憂。

事實上,蔣尚義早在2016年底便曾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但在三年任期滿後,中芯國際與蔣並沒有續簽合同,此後蔣尚義便去了去年因暴雷問題被網友唾棄的“武漢弘芯”專案擔任高管。

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這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嗎?

自從美國開始制裁我國半導體行業後,國內各地紛紛湧現了多個政企聯合的積體電路專案。古人云,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國內積體電路行業大肆發展背後,是各地相關產業陸續被爆出問題的無奈現實,甚至出現停滯乃至爛尾。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蔣尚義就職的武漢弘芯。對此事,央視曾做過報道,標題為《武漢弘芯“陷”停工,千億投資專案遭遇資金難題》。

當時的弘芯執行長,便是蔣尚義。雖然其在去年6月透過律師事務所釋出宣告,稱自己已於2020年6月提交辭呈,但在社交媒體上仍有人對此事表示抱怨與反感。

如今蔣尚義入職中芯國際已8月有餘,但其所承諾的EUV光刻機至今仍未到貨。

不過好訊息是,目前的中芯國際,在晶片製造的非頂級領域,已有足夠優秀的成績。去年4月,中芯國際便為榮耀代工了麒麟710A晶片,該晶片使用14nm製程,一度實現了國產化零的突破。

但需要知悉,基於14nm製程研發的710a相較於臺積電2兩年前生產的基於12nm製程的710a,無論是還在製程還是效能上,均存在差距較大差距。

這還是在710晶片釋出的2年後取得的成果,可見中芯國際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很長一路要走。

時至今日,中芯國際的技術水平在世界上,仍算不上頂級。

驍龍888基於5nm製程研發、麒麟9000也基於5nm,哪怕是幾年前的蘋果A12,也是基於7nm打造而成。以目前中芯國際的技術水平,這些訂單其均無法完成。

晶片代工企業想要發展,進行相關的技術升級,拿下足夠的訂單是必須的。只有企業拿下足夠的訂單,才有產生足夠的利潤去發展技術,吸引人才,實現企業的良性迴圈。

03、上市後的未來

19天,45天,6000億,350倍,這是當時中芯國際創下的記錄。

去年7月,中芯國際迴歸A股登陸科創板,創下18天的歷史最快過會記錄,從提交上市申請到正式上市累計用時不過45天,上市首日市值突破6000億,市盈率達到驚人的350倍。

那麼,1年後的今天,中芯國際發展如何。

根據財報顯示,中芯國際今年2季度營收13。44億美元,同比增長43。2%,較今年一季度增長21。8%;毛利4。05億美元,同比增長62。9%,較今年一季度增長61。9%。

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自2020年以來的全球缺芯問題,使產能相對豐富的代工企業順理成章的成為時代獲益者。

不僅如此,根據財報可知,中芯國際FinFET/28奈米的收入提升明顯,是今年一季度的兩倍多,同比增長60%左右。

一個細節值得注意,二季度中芯國際營收13。44億美元,本公司擁有人的應占利潤達到6。88億美元,可以發現,中芯國際的利潤率達到了驚人的50%左右。

而這6。88億美元的利潤中,僅中芯長電的股權便提供了2。3億美元,其中還有部分因相關政策所獲的免稅福利,這便是利潤率較高的核心原因。

除此之外,一些關於中芯國際上市後的未來發展層面問題也值得關注。

第一個問題來自財報。

在中芯國際今年一季度財報中,“以技術節點分類”中存在14/28奈米這一分類,佔比約7%。而在二季度財報中,這一分類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已提及的“FinFET/28奈米”這一分類。

針對此,有相關人士表示,這一變化說明了兩件事。

其一,N+1工藝可能在財報中已被計入FinFET/28奈米這一專案分類;其二,中芯國際的14奈米工藝以及其他更為先進的製程工藝的實際表現可能並不理想,但並不想顯示在財報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官網還將14nm歸入“先進邏輯技術”,28nm等定義為“成熟邏輯技術”,但卻在財報中將其混為一談,這一行為是否前後矛盾。

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40nm晶片,這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去美化生產線嗎?

第二個問題,便是未來發展的風險。

本文第二部分已提出,時至今日,中芯國際仍未收到由ASML所生產最新光刻機。

對於半導體行業,尤其是晶片企業,ASML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生產商,ASML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生產用於製造7nm以下晶片的裝置的企業。

世界著名的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便是憑藉ASML股東的身份優先獲取ASML最新的光刻機裝置,這也是臺積電成為全球頂尖的晶片代工企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在2018年,中芯國際就曾向ASML訂購了一臺價值1。2億美元的EUV光刻機,按照協議,本應在2019年交付,2020年完成使用,但至今仍未“出庫”。

當下中芯國際想要進一步發展7nm工藝乃至更為先進的5nm製程,先進光刻機是必須的。雖然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或將進一步推動EUV光刻機的交付,不過,ASML何時交付EUV光刻機仍是未知數。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近日ASML還官宣已研發出全新一代的EUV光刻機,相較於上一代效率提升約20%,並將全新一代的EUV光刻機優先供貨給了英特爾而非臺積電。這一結果值得玩味,且ASML還表示將於今年年底正式將公司搬入在美國的新辦公大樓。

相關制裁事件也是中芯國際所需要考慮的。

在中芯國際招股書都有這樣的敘述。“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若干中國公司列入‘實體名單’;2020年5月,美國商務部修訂直接產品規則,據此修訂後的規則,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裝置與技術,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

未來美國若進一步加大制裁力度,可能會導致中芯國際可進行生產的訂單數量進一步下降。

最後便是來自海外市場的惡意競爭。

上世紀初,在國內沒有相關可供晶片企業使用的EDA設計軟體使用時,我國聚集了無數專家學者開發出了國產EDA軟體,甚至拿下兩項國際大獎,一度不再受國外的技術封鎖限制。

然而,國產EDA軟體前腳剛研製成功,海外企業後腳便立刻進入國內市場,憑藉成熟穩定的軟體和低價攪亂市場,成功地將國產EDA系統扼殺在搖籃中,這類事情還有很多,在此不多贅述。

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中芯國際仍需在面對海外諸多強敵的“圍攻下”緩慢發展,其發展的結果不論如何,都將為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發展提供不可忽視的貢獻,也希望國內半導體行業可以越來越好,打破海外的技術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