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弓篇

公元1241年,第二次西征的蒙古軍團與當時三萬多人組成的歐洲軍隊和騎士團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與擁有絕對人數優勢的歐洲軍團和騎士團揮舞著兵器衝向蒙古軍團的時候,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司空見慣的弓箭成了他們噩夢的開始。漫天的箭與從天而降一時間戰馬紛紛倒地,中箭者不計其數。此次戰役歐洲聯軍陣亡兩萬餘人,歐洲中部和東部的武裝力量被瓦解。

十八般兵器·弓篇

蒙古弓,中國複合弓的代表。是 這次取得勝利的關鍵性兵器之一。時至今日,複合弓已經走出了金戈鐵馬的戰場,但依然有人在探索 復原它曾經的胡煌和傳奇。

中國是最早發明弓,並最早使用弓箭的國家,出土於西朔州的石箭鏃,被證明已經有兩萬八千多年的歷史。從原始社會的單體弓到商代的合體弓再到春秋戰國不斷髮展完善的複合弓,弓箭使人類可以在遠距離上準確並有效的殺傷目標,不必在冒著巨大的風險近身肉搏,這被認為是人類冷兵器史上一次劃時代的偉大發明。

十八般兵器·弓篇

對於弓箭的重要性南宋華嶽,在他的兵書專著

《翠微先生北征錄》

中稱:

“臣聞軍器三十有六 而弓為稱首 武藝一十有八 而弓為第一”。

複合弓的全稱是筋角複合弓,所謂複合弓是指弓臂由兩種以上不同彈性的材料複合而成的弓箭,有驚人的拉力和射程,一經面試就成為重要武裝。

《考工記》 記載傳統複合弓手執握處叫“弣”兩端為“簫”簫上套箍的玉 銅 角質附件稱為“弭”“弭”上掛玹的溝槽叫“彄”從弣到簫之間的工體稱“淵”。

《考工記》 記載傳統複合弓手執握處叫“弣”兩端為“簫”簫上套箍的玉 銅 角質附件稱為“弭”“弭”上掛玹的溝槽叫“彄”從弣到簫之間的工體稱“淵”。

在冷兵器的戰爭中,複合弓雄霸了戰場兩千多年。不管其他兵器如果的變化,複合弓始終是戰場的霸主,直至清末,火器的出現逐漸代替了弓。

《考工記

弣到簫之間的工體稱“淵”。

騎射也是中國冷兵器時代各個政權最為重視。甚至將騎射的發展提升為國策。公元307年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將騎射提升到了國策的高度。春秋戰國時期中原戰爭以戰車和步兵為主,但與趙國相鄰的樓煩 林胡 匈奴等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騎兵,可謂“來如飛鳥 去如絕弦 ”,如果這支軍隊投入到中原戰場,趙國將所向披靡,於是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

但將騎射真正發揚光大的卻是漢代,漢朝的重要成就就是官方飼馬制度的設立,漢初在中央和地方設立專門的馬政機構,漢文帝時期頒行“馬復令”規定百姓家養馬一匹可免除三人徭役,至漢景帝時開始建造苑囿以牧馬,掌管宮廷車馬及牲畜事務的太僕所管轄的36苑共養馬30萬匹,這一制度保障了漢朝在與匈奴作戰時打量馬匹的需求。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 夏兩次率兵出擊隴西 擊匈奴佔領河西走廊匈奴發出了

弣到簫之間的工體稱“淵”。

的悲鳴。

十八般兵器·弓篇

讓騎射發揮出最大威力是馬鐙的出現目前最早發現的馬鐙形象是湖南長沙西晉永寧二年墓的陶馬和騎馬俑上,在馬鞍左側前部靠近鞍橋之處懸掛著三角形的馬鐙,但這時的馬鐙只有一個而且只懸掛在馬的左側,雙只馬鐙的出現是在遼寧北燕墓出土的。

十八般兵器·弓篇

十八般兵器·弓篇

有了雙馬鐙,騎手更加容易控制戰馬,至此,中國騎射的物質基礎基本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