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清朝歷代帝王特別重視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直言不諱地強調“

滿洲乃國家之根本”

,把準軍事訓練性質的“木蘭秋稱”、“冰嬉”和“布庫”定為國俗,身體力行地推廣。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的喜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忘本民族的國俗。

更重要的是,清朝統治者出於穩定對漢族百姓的心理,必須保持強有力的軍事武裝

。他們透過高度重視和提倡滿族傳統體育,提倡相關的傳統民族體育專案,對滿族百姓進行準軍事訓練,成立了專門的體育組織機構。並且建立專門的規章制度,組建專業的訓練人員,已經初步具有雛形的現代體育管理方式。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一、以騎射定天下

早期的滿族人來自於女真族,是中國北方一個以遊牧、漁獵、射獵為生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習慣是“

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局,以射獵為業

”。

1.重視騎射

滿族人作為遊牧民族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的生存技能就是騎射,

騎馬和射箭是滿族的傳統,這也使滿族成年男子無一例外地成為精於騎射的精銳騎兵。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並建立了後金之後,更加重視對士兵的騎射訓練,他還將滿人分列入八旗之中,八旗子弟人人善射。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2.視騎射為國本

1636年,皇太極繼位後,同樣很重視滿族騎射的風俗。“

開國以來,騎射精熟歷代罕有倫比,旗人凡長貴賤悉皆專心練習,未有一人不嫻熟弓馬者,士於應試,必先試其騎射

”。

科舉考試中,“

凡滿人讀書考試,無論舉人、進士都必須會騎射才能錄取”

。乾隆帝亦同樣非常重視射技,每逢春季習射,乾隆皇帝都親自檢閱王公大臣射技的優劣。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道光皇帝也曾在所降旨意中強調,“八旗根本,騎射為先”。由此可見,清朝歷代統治階級所高度重視騎馬射箭活動,

把騎射技藝看作是鞏固國家安定統的重中之重。

二、木蘭圍場

1681年,

康熙皇帝為了防止北部邊疆少數民族叛亂,同時緩解邊境地區外國進攻清朝的緊張形勢,也為了提高己方軍隊的戰鬥力,

於是康熙皇帝便在距京城250多公里外建立了木蘭圍場。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1.設定木蘭圍場

這裡自然條件特別優越,可以分為壩下落葉林和壩上森林草原兩部分原始景觀。康熙所選定的皇家獵場獨闢蹊徑,正處於兩大原始景觀的過渡地帶,夏季涼爽,生態環境多種多樣,

很多動物都棲息在這裡,因而這裡也成為了絕佳的狩獵地。

木蘭圍場設立後,

清王朝統治者每年秋天定期舉行大規模的軍事圍獵活動,也稱“秋彌

”。行圍時,皇帝則在“看城”裡指揮,八旗官兵分別從左右出發,策馬布圍。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隨著將士們的吶喊聲、槍擊聲,方圓幾十裡包圍圈慢慢縮小,圍在圈內的野獸被逐漸趕到“看城”附近。這時,皇帝率領皇子及王公大臣們先進入圍內射獵,大有斬獲之後,

隨著皇帝的一聲令下,伴隨著鑼號聲和吶喊聲,八旗將士們揮刀躍馬,馬蹄聲、槍擊聲響徹山野。

此時的狩獵不單單賦有鍛鍊遊玩的意味,還具有透過行圍時的各種活動結交蒙古及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的意義。

從而達到乾隆皇帝說內外兼的,既可以操練技藝,又可以振奮人心,以及“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目的。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2.秋彌的真正作用

康熙帝親自勘定和建立了木蘭圍場,並把木蘭秋彌視為“祖制”,奉為子孫後代都要嚴格遵守的“家法”。

木蘭秋獵的規模很大,康熙時就已有幾千人進行觀看,乾隆時就有更多人加入了,甚至達到了上萬人。

為保證龐大隊伍的物資需要,每年都要徵用大車七百輛,駱駝八九百隻。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珍藏一副關於木蘭秋稱盛世的巨幀一《乾隆木蘭秋彌圖》,可以窺見當時木蘭秋彌的盛大場面。由此可見,木蘭狩獵不是娛樂,而是盛大的皇家體育盛會,更是鍛鍊滿清貴族騎射傳統的有效手段。

三、冰嬉

滿族是宋金遼時期女真人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東濱大海的黑龍江流域,

包括長白山以北的廣大地區。滿族的發源地在寧古塔,即現在的黑龍江省寧安縣。

1.冰嬉傳入北方

因為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老老小小都擅長滑冰,冰上運動十分發達。

當滿族騎兵大舉入關,奪取中央政權之後,滑冰、滑雪、冰嬉等冰雪運動隨之風行於北方

。當時軍隊訓練也加入了冰上訓練的專案,清政府還設立專門機構來管理冰上運動的訓練,並且在八旗中每旗組建一個健銳營。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2.作為大型比賽專案

清朝政府就把冰嬉運動作為國俗加以提倡,用來訓練士兵及校閱

。每年冬季在北海、南海等地舉行大典,皇帝及王公大臣親臨校閱,清代帝王、王公大臣,每年十二月在西苑三海閱冰嬉。

冰嬉是滿族的習俗,又列入軍事技術,

深得清帝的重視,每年都要舉行典禮,親臨現場檢閱。有時還邀皇太后王公大臣們一起觀看,以示皇恩。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當時的冰嬉要進行幾天

,第一天是進行一滑冰速度決勝負的比賽,第二天是以冰上搶球多少決勝負的集體比賽,第三天是以冰上速滑射球的比賽。整個規模的龐大和賽事的精彩可想而知。

而清代在盛行冰嬉的同時,還將蹴鞠搬上冰場,將蹴鞠融入於冰嬉之中,

成為一種新的體育專案一一冰上蹴鞠。蹴鞠成為冰嬉活動的一個部分。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四、布庫

“布庫”原是滿族固有的徒手摔跤方式,是滿語的音譯,漢語意譯為“撩腳”,也就是現在通行的摔跤運動。布庫主要以腿部技巧為主,又有一點擒拿的方式。

布庫與漢族的角抵、蒙古族的相搏還有日本的相撲並駕齊驅,共同組成中國近代摔跤運動的三大來源

1.布庫的由來

努爾哈赤時期,女真族素來具有喜愛摔跤的習慣,還保持著“摔跤賭羊”的民俗

。由於滿族人統治中原是採用武力起家,他們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樣非常崇尚武力,在問鼎中原之後還一直保持著尚武征戰的風氣。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清初軍隊中經常進行布庫比賽,一方面是提高官兵徒手搏鬥技巧,用以強身練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迎合滿族貴族們對觀賞布庫的喜好。

皇太極時期,布庫就很自然地成為訓練士兵的力量的體育運動,可以鍛鍊士兵們徒手搏鬥的技術;

另一方面為了安定北方,加強同蒙古族的團結。

當時,

許多蒙古族的摔跤高手獲得清朝皇帝賜予的稱號,都匯聚在清王朝旗下

。正因為清朝歷代皇帝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力提倡布庫運動,布庫運動得到了廣泛而深遠的傳播,盛極一時。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2.成為表演專案

不管是宮廷宴樂還是禮賓集會,甚至是普通的時令節日,皇家總要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場面十分壯觀的布庫表演。為了推動布庫活動的開展,

清廷政府在宮廷當中設定了“善撲營”,這是專門用來管理“布庫”的組織機構。

而善撲營就是清朝籌建的國家摔跤隊,會集並訓練出技能超眾的摔跤手,

最優秀的布庫選手往往得到皇帝直接的獎掖和提拔

。善撲營注不定期地同蒙古族的摔跤手相較量,在實際搏擊中提高善撲水平。

清廷對滿族傳統體育的推崇,導致體育重心偏移

五、結語

清代體育活動一個顯著的現象就是很多漢族傳統體育活動逐漸走向了衰弱,蹴鞠活動就是其中比較明顯的例子

。我國古代蹴鞠活動起源於黃帝時期,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描述了齊國都城的蹴鞠活動。在明代,蹴鞠活動還較為盛行,明代宮廷中有成鞠之戲,傳世的《明宣宗行樂圖》中,就繪有朱瞻基觀賞侍臣蹴鞠的場面。

但是,到了清代,鞠等漢族傳統體育活動已經被徹底邊緣化了,日益失去了生存的文化土壤。

蹴鞠運動從雙人直接對抗改為多人間接對抗,競技性減弱,娛樂性增強,不再強調練武、強身的作用。

清朝滿族皇室對於本民族的國俗非常重視,而且自上而下進行大力推廣。

而對漢族傳統體育專案施加嚴厲的禁令,使漢族傳統專案逐漸邊緣化,逐步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