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9月29日,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奪得了本屆世界盃冠軍,再一次為國爭光,在網上更是得到了網友們排山倒海般的讚揚。而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努力拼搏,為國征戰的身影也成了2019年度體壇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但另一邊了,中國男足作為另一道“風景線”卻成了眾矢之的,連帶著中國的“足球運動”也遭到了網友們的嘲諷和指責。

對於男足屢戰屢敗的局面,很多網友忍不住發出質疑:堂堂中國,13億的人口,為什麼連十幾個足球人才都找不出來?箇中原因,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但有一點,人們應該記住的是:“足球運動”起源於中國,在我國本是一項十分古老的運動,有著上千年的歷史。

只不過,那時的“足球運動”有一個很中國的名字,叫“蹴鞠”。

蹴鞠”在中國古代社會是一種集健身,娛樂,練武,訓練軍隊等於一身的運動形式。

在唐宋時期,“蹴鞠”更是得到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的一致喜愛,風靡一時,成為古代社會的一種風雅和時尚。那時的人們對於“蹴鞠”的熱衷,從各種文獻歷史典籍中都可以找到佐證。例如在唐代大詩人王維的《

寒食城東即事

》中就曾說到: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王維的這首七律,寫的是他有一年清明節在長安城東門外踏青的事情。詩的前四句是對桃李、綠蒲、白芷和溪上人家的描繪,如同一幅踏青賞春圖。而詩的後四句中就描寫了一群年輕人正在舉行的“蹴鞠”活動:年輕人把球踢地很高,甚至超過了飛鳥的高度。詩作雖然沒有具體描繪古代“蹴鞠”的比賽規則,人數多少等等,但場面之熱烈卻可想而知。

那麼,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呢?

今天,本文就和大家談談“蹴鞠”的演變史: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一、“蹴鞠”在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

“蹴鞠”是什麼?蹴,顧名思義,就是“踢”的意思; 而“鞠”就是“球”的意思,在古代多用皮革製成。因此,“蹴鞠”就是“踢球”的意思,在我國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運動形式。而

最早記載“蹴鞠”的文獻就是《史記》

。在《蘇秦列傳》中,關於“蹴鞠”,司馬遷作了這樣的記載:

“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慄如丘山。……臨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畜之塗,車毅擊,人肩摩,連社成惟,舉被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疆,天下莫能當。”

意思是:齊國是一個大國,方圓二千多里,軍力強盛,民豐物阜,人口眾多。在都城臨淄,人民富庶殷實,業餘生活豐富,以吹學、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為樂。臨淄城大街上,人們摩肩接種,人來人往。齊國真是一個十分富強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如果俯首聽命於秦,實在是件令人羞恥的事情!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由此可見,

“蹴鞠”早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前的齊國就已經很興盛了。其實,“蹴鞠”在中國的歷史還要更早。

1973年7月12日,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批帛書,其中《黃帝四經》的發現讓世界華人都為之震動。《黃帝四經》分別為:《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關於蹴鞠”,在《十大經 正亂》中就曾說:

“黃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

其意是說:黃帝擒殺蚩尤之後,剖開其五臟六腑,把其胃摘除後,塞滿毛髮製成球狀,讓士兵爭相去踢。如果踢地好就給予獎賞。作為後華夏子孫景仰的始祖,黃帝大智大勇,文稻武略,明事理,是位聖人。因此,這種說法也遭到很多學者質疑。但黃帝卻很有可能用其他材料做足球,從而誕生了“蹴鞠”。

而且,帛書的出土也證實了西漢時期學者劉向的猜測。劉向在他所著的《別錄》中說:“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於戰國之時。蹴鞠,兵勢也,所以講武知有材也。”劉向認為,古代“蹴鞠”是從黃帝時期開始的,也或者從戰國時起,它就用於軍中習武。這樣,“蹴鞠”在中國的歷史又向前推了兩三千年。也就是說,

早在在五千多年前,“蹴鞠”就在中華大地出現了。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二、“蹴鞠”在漢代登上大雅之堂,不僅在軍隊中廣泛開展,而且在豪門貴族中普遍流行;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無論在文化、政治、思想還是經濟上,都實行嚴苛的專制統治。因此,在春秋戰國時曾經興盛的“蹴鞠”運動就沉寂了。在民間,它或許還沒有消失,但上層社會並不提倡。西漢建立之初,治國思想發生改變,統治者實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把“蹴鞠”視為“治國習武”之道。對此,《史記·衛將軍驟騎列傳》中曾記載:“穿域蹋鞠。”其中,“蹋鞠”即為“蹴鞠”也。

後來,

隨著西漢政治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蹴鞠”運動不僅在軍隊中廣泛展開,而且在豪門貴族中也普遍流行開來。

在晉人葛洪的《西京雜記》曾記載:劉邦做了皇帝后,將劉老太公接到長安享福,可是劉老太公並不開心。後來,在手下大臣的指點下,劉邦明白了父親的心思,仿沛縣豐邑造了一座新城,不僅把父母親遷到那裡,還把老家的居民也全部遷到新城。

於是,劉老太公每天以鬥雞、蹴鞠為樂,心情逐漸舒暢起來。此外,跟著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的功臣,大多出自民間底層。功成名就後,這些功臣們閒暇時就拾起了舊愛好。再加上劉老太公夫婦對“蹴鞠”的特殊喜好,於是,“蹴鞠”就成了王公貴族們爭相仿效的時尚。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後來,“

蹴鞠”更是成為普通人家喜愛的娛樂專案和在軍隊中開展的習武之道,成了一項雅俗共賞的活動。

在漢代學者恆寬的《鹽鐵論》中就說到,當時“裡有俗,黨有場,康莊馳逐,窮巷蹴鞠”。據後代很多學者研究考證,漢代“蹴鞠”形式多樣,大體有三種:

第一種叫“蹴鞠舞”,表演者在音樂伴奏下,一邊踢球一邊舞蹈,類似舞蹈藝術;第二種以遊戲為主,用踢球的花樣判別輸贏,可以兩人對踢,也可以兩隊對踢;第三種就有些類似於現在的足球運動了。它分兩隊人員在球場比賽,球場為長方形,畫出邊線和端線,稱”鞠域”、“鞠城”。

球場有球門,而且仿照一年十二個月,設十二座球門,均勻分佈在球場東西。每邊六個,遙相對應,每一球門設守門員一人,兩方人數相當,進行對抗比賽,以攻入對方球門球數多寡判別勝負。這樣的比賽更符合現代足球的體育精神,但形式上比現代足球運動要複雜許多。

而且,“

蹴鞠”當時不僅僅是一項運動,還是軍隊訓練兵士的一種形式

。在兩漢軍隊中,“蹴鞠”比賽很流行。因為漢代的將領認為,“蹴鞠”不僅可以增強士兵的腿部力量,還可以提高士兵的攻防意識,對提高士兵素質很有幫助。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傳》中曾說,驃騎將軍衛青率領大軍遠征塞外時,在戰爭間隙就常常帶領士兵進行蹴鞠比賽。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三、“蹴鞠”在唐代更加興盛,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其踢法、規則更接加接近現代足球;

作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唐王朝軍事強大、經濟活躍、思想開明,文化繁榮,人們有更多的閒暇來進行休閒娛樂。因此“蹴鞠”活動在唐朝更加興盛。

在唐代,不僅底層的百姓喜歡“蹴鞠”,很多皇帝都愛好“蹴鞠”,例如唐太宗、唐玄宗等

。在當時,朝廷的教坊司和皇宮中的內園都有專業的“蹴鞠”人員,專門在寒食節和皇家宴會上表演。

後世的唐文宗也十分喜愛觀看“蹴鞠”表演,常常爬上勤政樓去居高臨下看“蹴鞠”比賽。唐僖宗不僅觀賞,還親自參與,球技非凡。他曾對身邊近臣說:“朕若應擊球進士舉,須為狀元。”而末代皇帝唐昭宗被朱溫逼迫從長安搬遷到洛陽時,連禁軍都跑了,一批“打球供奉子弟”卻還衷心跟隨。可以想見,他平時和打球供奉子弟關係肯定十分深厚。

“宮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上行下效,皇宮中的人喜歡什麼,民間馬上就流行什麼。在唐代,由於

唐朝統治者對“蹴鞠”活動的喜愛,民間“蹴鞠”活動也十分普及了

。對此,很多唐代詩人在其詩作中就有反映,例如:大詩人杜甫的《清明》詩中有“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間”的句子。由此可知,當時的“蹴鞠”運動已經成了流行全國的風雅和時尚了。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在唐代,“蹴鞠”不僅風迷一時,而且它的用具也有了很大改進。據唐朝人徐堅所著的《初學記》記載:“鞠即毬字,今蹴鞠曰球戲。古用毛糾結為之,今用皮。以胞為裡,噓氣閉而蹴之。”就是說:唐代“蹴鞠”用的球是用八片皮革縫製成的,和現代足球的製作方法相像;此外,球內塞的是一個動物尿泡做內膽並可以充足氣成為氣球。也就是說,唐代的“鞠”成了“氣球”。

充氣球的出現,使“蹴鞠”運動出現了質的飛躍

。在漢代,球是實心的,踢的時候只能貼地滾動。到了唐代,球變輕了,能跳躍,於是球門就豎了起來。分兩隊比賽,以射門“數多者勝”。對準高球門的射門,難度更大,需要精湛的球藝,從足球技術來說,是一種發展。也跟現代足球的踢法、規則更為接近了。

由於球體變輕,又能騰躍彈高,唐代出現了一種新踢法,不以兩隊比賽為目的,以踢高、踢出花樣為能事,成為一種表演形式。這種踢法被稱為“

白打

”,可以一人表演,也可以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來回對踢。於是,踢球動作也變化多端,有拐、躊、搭、蹬、捻等。唐人還給這些動作取了比較風雅的名字,如轉乾坤、燕歸巢、斜插花、風擺荷、雙肩背月、柺子流星等。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而且,

在唐代,這種“蹴鞠”形式男女都喜歡。

唐玄宗時,梨園子弟中就有很多女藝人愛好“白打”,常常舉行這樣的表演。例如唐朝詩人王建所作《宮詞》中,就有對女子踢球的描寫“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眾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筆硯開。”就是說:皇帝欣賞宮女們的球藝,看得高興,就令宦官開啟御庫,大加賞賜踢得精彩的宮女們。

四、“蹴鞠”在宋代不僅是一項運動,還能影響國家的政治前途;

蹴鞠”發展到了宋代,更是盛極一時,不僅是從上到下的一種喜聞樂見的娛樂運動形式,後來,更是影響了大宋王朝的政治命運

。從宋太祖開始,幾乎每一個皇帝都喜愛這項活動。在流傳下來的很多宋代畫作中,都有宋太祖趙匡胤與幾位王公貴族一起踢球的場景。趙匡胤揚起右腿,球就在他的腿上方,滴溜溜的滾動,場面十分生動。

歷史上,有名的宋徽宗趙佶也是個“蹴鞠迷”,將“蹴鞠”活動引到內宮。據史料記載:宋徽宗時,有“宋女弟子隊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繡羅寬衫,系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宋徽宗看了宮女踢足球后,還曾經寫下一首詩: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韶光婉媚屬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爭跳鞠,兩朋庭際再輸贏。

皇帝喜愛一項運動,下面的王公貴族、親信大臣自然也紛紛附應,很多都是“蹴鞠”高手

,如《宋史·李邦彥傳》記載,“邦彥俊爽,美風姿,……能蹦鞠……自號李浪子”,李邦彥是宋徽宗時期的宰相,他“蹴鞠”的技藝高超,自稱“李浪子”,認為人生須盡歡,賞花、踢球是他人生中兩件大樂事。

除了皇帝和貴族大臣喜愛“蹴鞠”外,宋代的整個社會階層,無論三教九流,平民走卒都對“蹴鞠”活動十分熱衷。

在北宋沂梁城和南宋臨安城,出現了一大批球技高手

。這些高手踢得好,會得到皇宮、官衙的重賞,“賜以銀蠱錦彩。”披著錦袍在全場跑動,非常榮耀。踢砸了就要挨罰,“不勝者球頭吃鞭”,為首的要受鞭刑。

“蹴鞠”在唐宋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風雅和時尚的?

其中,一些人由於球藝精湛,還會被達官貴人看中,進入仕途,進而影響了宋王朝的政局

。史上有名的大奸臣高俅靠“球技”平步青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高俅在《水滸傳》中是作為反派人物出現的,在歷史上也實有其人,但是史書記載不詳。不過高俅是以球技了得而進入仕途,最後更是成為宋朝禁軍的最高統帥卻是事實。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宋代“蹴鞠”已經不僅僅是一項喜聞樂見的娛樂和運動形式,更是成為很多底層人物改變命運,走上仕途的一種絕佳途經。在宋代,像高俅這樣靠踢球進入官場,甚至影響到國家政治命運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行之”,說的正是此理。

只不過高俅最後被萬世唾罵,北宋王朝的命運也十分悲慘。這這與“蹴鞠”運動的盛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設想一下,如果高俅能安分守己,以他的球藝,在當時的足球俱樂部“齊雲社”又稱“圓社”當一名教練,培養更多的“蹴鞠”高手;或者從事負責“蹴鞠”活動的組織和宣傳推廣,是不是更合適一些呢?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