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金幼孜在建文年間考中進士,被朱棣選入內閣,備受朱棣器重,朱棣歷次北征,金幼孜全都隨行。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

朱棣突然病逝於榆木川,金幼孜與楊榮等人一起商議,決定

定秘不發喪,

楊榮疾馳回京向太子朱高熾報信,金幼孜護送朱棣梓宮返回。

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在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期間,

金幼孜繼續獲得重用,是獲賜銀印章的五名大臣之一。

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呢?我們能從中得到

什麼樣的啟示呢?

一、建文年間考中進士,成為戶科給事中

金幼孜

三十二歲考中進士,

雖然

在建文年間已經成為朝廷官員,但一直都是從七品,官職低微,很難有機會展現其過人才能。

金幼孜,本名金善,字幼孜,是江西新淦縣人,出生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考中進士,被封為戶科給事中,從七品。

明初設

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科設都給事中一人,左、右給事中各一人。給事中若干人,戶科共有八名給事中,“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史·職官志》)

也就是說,

給事中是言官,有權勸誡皇帝、彈劾

六部百官。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軍進入京師,謝縉、楊士奇、楊榮、金幼孜等人先後迎附。

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二、被朱棣選入內閣,兼任太子輔官

朱棣即位後,改封金幼孜為翰林檢討,從七品,讓

金幼孜

與解縉等七人同時入直文淵閣,成為明朝最早的內閣大臣之一。

不久,七位閣臣全部升職,金幼孜被提升為翰林院侍講,從五品。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下詔冊封嫡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

朱棣讓翰林院官員為太子講解儒家經典,這些官員事先整理出講義,經過內閣大臣檢查,上呈朱棣御覽,然後向太子講解。解縉講《四書》,楊士奇講《易經》,金胡廣講《詩經》,幼孜講《春秋》,金幼孜奉命寫成《春秋要旨》三卷。

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金幼孜被提升為

右春坊

右諭德,仍舊兼職侍講。

右春坊是

詹事府內部機構之一,詹事府是輔導太子的機構,詹事府的最高長官是詹事,正三品,當時由兵部尚書金忠和吏部尚書蹇義兼任。

按照當時規定,官員任滿一定期限進行考核後,須改任別的官職,朱棣特地告訴吏部,入直內閣的官員胡廣、金幼孜等七人任滿後,不必調任其他職位,可見金幼孜的工作表現贏得了朱棣的認可和滿意。

三、跟隨朱棣北征,文采出眾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金幼孜跟著朱棣巡幸北京。

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北征,金幼孜、胡廣、楊榮跟隨出征,“駕駐清水源,有泉湧出。幼孜獻銘,榮獻詩,皆勞以上尊”(《明史·金幼孜列傳》)。

朱棣十分看重金幼孜的文才,每當經過山川要害之地,都讓金幼孜記錄下來。

金幼孜騎在馬上起草詔令,文采飛揚,很快完成。

為皇帝起草詔令是當時內閣大臣的本職工作,關係著機要政務,朱棣認為他們所起的作用不小於六部尚書,“代言之司,機密所繫。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書下也。“(《明史·謝縉傳》)

金幼孜才學出眾,把這項工作做得很出色。

在行軍途中,發生了一些小插曲,金幼孜、胡廣、楊榮沒跟上朱棣的車駕,在山谷中迷路。夜裡,金幼孜不慎墜馬,楊榮為金幼孜整理好馬鞍,走了一段路後,金幼孜再次墜馬,楊榮於是與金幼孜交換坐騎,第二天才到達朱棣的營地。

朱棣發現

金幼孜等人走失,十分擔心他們的安危,接連派人四處尋找。

看見他們平安到達營帳,朱棣十分高興。由此可見,雖然金幼孜等人此時的官職只是從五品,但實際上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在朱棣心中的分量不輕。

金幼孜自幼在江南水鄉長大,跟隨朱棣出征到自然條件惡劣的塞外,對環境的不適應、所吃的苦可想而知。金幼孜能克服困難,出色地完成工作,或許說明他的性格中有著十分頑強的一面。

從此,朱棣每次出征,都讓金幼孜跟隨,金幼孜先後撰寫了《北征前錄》、《北征後錄》。

永樂十二年,朱棣令胡廣、金幼孜、楊榮等人編纂《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兩年後提升金幼孜為翰林學士,正五品。

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永樂十八年,金幼孜與楊榮一起被提升為文淵閣大學士。

四、最後一次跟隨朱棣出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北征阿魯臺部,金幼孜跟隨出征。

這次出師並不順利,“

士卒飢凍,饋運不繼,死亡十二三。大軍抵答蘭納木兒河,不見敵。”(《明史·楊榮傳》)

糧草供應緊張,無法及時運到,將士挨餓受凍,不少士卒死亡。明軍進至

答蘭納木兒河,朱棣下令

到處搜尋,周圍三百餘里不見阿魯臺部的蹤跡。

在這種情況下,是繼續行軍,還是班師回朝?朱棣詢問群臣的意見,沒人敢回答,只有金幼孜認為不宜深入,朱棣沒有聽取,“帝以問群臣,莫敢對,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聽。”(《明史·金幼孜傳》)

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金幼孜能在此時挺身而出,冒著激怒朱棣的風險,勸說朱棣班師,可見其見識和膽氣。

到達開平後,朱棣對楊榮、金幼孜說:“朕夢見一位神仙反覆對朕說,上天有好生之德,這是什麼徵兆?”

楊榮、金幼孜趁機勸說:“陛下出徵,是為了除暴安民。然而這裡環境險惡,恐有玉石俱毀的風險,希望陛下考慮班師。”

朱棣認為二人說得有道理,於是下令起草詔書,招撫各部。

回師至榆木川時,一代英主朱棣突然病逝,終年六十五歲。金幼孜與楊榮等人一起商議,決定

定秘不發喪,

楊榮疾馳回京向太子朱高熾報信,金幼孜護送梓宮返回。

皇帝在回京的半路上去世,而且榆木川距離京師很遠,皇太子在北京尚未獲得訊息,幾十萬大軍失去主帥,時間一長,極有可能生變,一旦發生變亂,後來不堪設想,當時的情況很緊急,十分考驗楊榮、金幼孜等隨行大臣的智慧。

楊榮、金幼孜等人當機立斷,很快做出決定。

北京的大部分兵力都跟著朱棣出征了,而在樂安的漢王朱高煦一直有意奪位,一旦朱高煦先得到朱棣去世的訊息,真的有可能發生內亂。

朱棣去世大約半個月後,楊榮到達北京,向太子朱高熾傳達了朱棣去世的訊息。朱高熾立即讓朱瞻基去開平迎接朱棣的龍輦。

在朱棣去世大約二十多天的時間內,金幼孜作為朱棣身邊的親近重臣,金幼孜在護送朱棣梓宮回京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見金幼孜不僅文采過人,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也不可小覷。

五、輔佐朱高熾、朱瞻基開創文宣治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仁宗朱高熾即位,提升金幼孜為戶部右侍郎,正三品,仍舊兼任文淵閣大學士,不久,朱高熾又加封金幼孜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士。

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在仁宗朱高熾在位的時期,金幼孜繼續獲得重用,與楊榮、楊士奇、蹇義、夏原吉都被朱高熾賜予了一枚銀印章,擁有了直接向皇帝上呈密奏的權力。

這年十月,朱高熾令

金幼孜

、楊榮、楊士奇一起在承天門外錄囚,朱高熾下詔給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規定錄重囚必須有三位大學士參加。

錄囚是指由皇帝或者官員訊問審察囚犯並決定是否可以寬恕。

朱高熾在西角門查閱朝廷大臣草擬的詔令,對三位學士說,“三位愛卿與蹇義、夏原吉兩位尚書,都是先帝信任的舊臣,朕正需要你們的輔佐,以前有的君主不喜歡大臣的直言進諫,即使是親信大臣,也畏懼君主威嚴而一味順從,為自保三緘其口,賢臣的進言不被採納,而後也閉口不言,朕與各位愛卿應當引以為戒”。

朱高熾取出五人的誥詞,在後面加了句話:“勿謂崇高而難入,勿以有所從違而或怠”(《明史·金幼孜傳》),鼓勵他們直言進諫。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金幼孜被提升為禮部尚書(為虛銜),仍兼職大學士,朱高熾讓他領取三份俸祿。

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不久,金幼孜請求回家探視母親,第二年,他的母親去世,金幼孜回鄉處理喪事。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下詔讓金幼孜回京復職,編修兩朝實錄,讓金幼孜擔任總裁官。

正德三年,朱瞻基讓金幼孜持節去寧夏,冊封慶府郡王妃,途中經過之處,金幼孜詢問士卒、百姓的生活狀況,詳細記錄下來,回京後上奏。朱瞻基採納了金幼孜的所有建議。

後來,金幼孜跟著朱瞻基巡邊,經過雞鳴山,朱瞻基說:“唐太宗恃其英武徵遼,嘗過此山。”(《明史·金幼孜傳》)

金幼孜回答:唐太宗很快後悔發動這次戰役,因此建立憫忠閣。”

朱瞻基接著說:“此山崩於元順帝時,為元亡徵。”(《明史·金幼孜傳》)

金幼孜回答:“順帝亡國之主,雖山不崩,國亦必亡。”(《明史·金幼孜傳》)

金幼孜:多次隨朱棣北征,護送朱棣梓宮回京,被朱高熾賜予銀印章

宣德六年十二月,金幼孜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被追贈少保。

金幼孜性格沉靜,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他平易近人,待人寬厚,有容人之量,與同僚相處融洽。雖然備受恩寵,金幼孜始終謙恭自處,還把自己的住所稱為“退庵”,以表心志。

金幼孜病重時,家人讓他向皇上請求身後的恩典,金幼孜堅決拒絕,他說:“此君子所恥也。”

金幼孜才嚴於律己,謙虛豁達,才學出眾,雖然備受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的恩寵和厚待,但是一直謙恭自持,其高潔的品格令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