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月道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內容

明清時期是全真教發展的大變革時期,全真教由沉寂走向短暫中興。在這一時期內, 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對全真教進行了改革,從而使組織制度、教義教規、思想體系等 各方面逐步豐富起來。將明代全真教在民間傳播發展改造成被統治階級上層重視的宗教, 可見,明末清初的龍門改革是全真教史上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

龍門改革的歷史背景

1125年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滅掉,趙構南遷建立南宋。此時民族矛盾空前尖銳, 與之相對應的符籙道教也極其凋敝順應時代思潮,庶族地主出身的地主王喆創立了一個具有完整教義教制的新道教——全真教。

王常月道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內容

王喆在山東的傳教過程中,得傳七大弟子,其中七大弟子之中的丘處機受到成吉思汗 的優待,使全真教在蒙元統治者的扶持下迅速發展,一度達到了鼎盛的局面。然而,到了 明朝卻是另一番景象,相當沉寂,這與元代的鼎盛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全真教是一個注重宗教煉養實踐的新道教,注重的是個人的內修,這種內修的特點就 決定了它不可避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可 見,他能準確認識到全真教的要旨。用現在的語言概括一下其教義教制就是:成仙證真, 識心見性,先性後命的內丹學,僧侶主義的教義教制。

對於成仙證真來說,全真教要求要進行內丹修煉,這種修煉是有階次的,從低到高然 後以“天仙”為最高目標,然後,、超越生死,達到飛昇成仙的境界。這種修仙 證真從理論上是可信可行的,但是,在實踐中往往很難達到。

而且,人們對其如何進行修 行,也是非常不明確的,這就導致了全真教隨著時間的檢驗,不斷被人們認識到,這種丹修煉是不切實際的,違背了人的自然規律,久而久之,對其信仰力不斷下降。

王常月道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內容

這充分說明了全真教悲觀厭世的 態度,與統治者所提倡的顯然是背道而馳的,而且與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義也是非常矛盾 的,這樣必然制約著全真教的發展。

在先性後命的內丹學修煉方面,全真教北宗的道士非常重視自身對性的修煉,很大程 度上提高了全真教道徒的自身水平,有利於全真教整體素質的提高。中國人向來就非常重視飲食和生命,其中 飲食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生命得以延續和發展。

在全真教鼎盛時期當然也不例外,然而,全 真教北宗的先性後命思想卻與人們保命延年的傳統觀念相違背,雖然全真教北宗也談命, 但是,卻處在次要的地位。如果把全真教北宗比作十分的話,修性佔七分,修命佔三分。

全真教模彷彿教組織形式,倡匯出家,拋卻一切,顯然,與理學家的禁慾主義有所不同, 從過度的酒色財氣到基本的生理需求,全真教都看作是生死之根,要修行人統統拋棄。這 自然不被社會所認可,造成自身不斷衰落。

王常月道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內容

統治者對全真教的重視給了其致命的打擊。元朝統治者非常重視全真教,因此,元一代達到鼎盛局面。一種宗教達到鼎盛後,往往會伴隨著一些變化。

全真教也不例外, 教風為之一變,原先的清淨離欲、艱苦樸素的宗旨漸遠。他們建立起許多規模宏大的豪華 宮觀,教派的首領們居住在京城,並與達官貴人相互交往。

由此可見,元朝末年,全真教己外盛內衰,且明代更加混亂衰落,這樣就導致了有明 一代再也沒有出現有影響的全真高道。據此,我們可以推知全真教自身的弱點是全真道在 明朝不被重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龍門改革的內容

進入明朝以後,全真道相當沉寂。並且在明朝中葉,民間自相傳授的全真道徒在長期 的秘密流傳中形成了諸多小的宗派,針對這種混亂狀況,全真教中的龍門派站了出來,擔當起改革的重任。而此時全真教 龍門派的領袖是王常月,是龍門派第七代律師。他,受到了清廷的重視,因此, 展開了以振興宗教、光復全真祖風為己任的改革,其主要措施是清整戒律。

王常月道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內容

早期道教傳戒是公開的,不曾實行過秘密傳授,這與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黃巾大起義 有著密切的聯絡。因為它的組織形式是“太平道”,就借鑑了道教的組織和宣傳模式,所 以在朝廷鎮壓黃巾大起義的時候,道教受到了影響。

王常月在全真教戒律的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改變了過去單傳秘受的傳戒方式, 是全真教歷史上公開傳戒的第一人,這不能不說是全真教的一大進步。透過公開傳戒使全 真教教義得到了發揚光大,因此,被後世道徒稱為“中興之祖”。

全真教創教之始,戒律的內容和形式比較簡單,只有規戒思想沒有完整的戒律制度。 因此,他們在繼承傳統道教戒律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些約束道士的規範,強調道士們的 心性修養,其做法是滅絕世俗慾望、修煉心性。

以往道教戒律,尤其是南北朝時期,上清、靈寶、新天師道道派制定了大量的戒律, 數目之多,內容之複雜,而且全真教本身戒律的不斷完善,都使全真教戒律的傳播受到了 挑戰。於是,王常月進行了思考,進行公開傳授“三壇大戒”,包括初真戒、中極戒、天 仙大戒,這樣就簡化了以往戒律中的繁瑣條目,有利於全真道士的掌握,因此,成為全真道傳承的根本戒律。

王常月道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內容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看到王常月的所講的三壇大戒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由淺入深、 由低到高、由簡入繁,三者缺一不可。不同階段的戒律要求道徒修道所需要達到的水平, 如同階梯一樣,步步提升,從而使道徒修行的目標逐步接近。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王月三壇大戒涉及的內容是極其廣泛的,涉及修道、倫理、教育等等方面的內容。下面我將 從思想改革和第三章改革特色中涉及到這些內容,以期我們對王常月的道教改革思想有個 系統完整的把握。

王常月對身、心、意的重視,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禪宗心性之學和儒家心學的吸收和進。他之所以這樣做,其目的就是使衰敗的全真教迴歸到初期全真教對人生的追求上。要說明一下,王常月對心意的重視,必須以持守戒律為前提,否則就功虧於潰。

雖然, 王常月極其重視對性的煉養,但是,在其修道中也涉及到對命的修煉,只不過是性中見命 罷了。總而言之,王常月的改革內容是身心意,持戒為手段,從而達到明心見性之目的。

王常月道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內容

王常月認為持戒精嚴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又主張對於不同的道徒實行不同的戒 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過程。

這就是他在傳戒中形成的所謂的“三壇大戒”。 即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這三者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缺一不可。然而,這三者功能各有不同,每一個階次都表明道徒修道所達到的水平。如果一個道徒依次按照這三個階 次修持,最後就能得道成真。

王常月是全真教龍門派第七代律師,是龍門中興的主將。龍門派採取的主要施是清整戒律,因此,他的整個道教改革思想體系中始終貫穿著戒律思想。

明朝時期全真 教極其衰落與沉寂,作為全真教龍門派首領的他當然最關心的是全真教的發展問題。因此, 他對全真教進行了具有豐富內涵思想的改革,且具有一套完整的體系。

王常月道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內容

結語

我們可以看出王常月的道教改革思想是非常完備的,呈現出層層遞 進的邏輯關係。由皈依三寶為開端,然後戒行精嚴,一路持來,最後達到功行圓滿的修道 過程。在其修道過程中體現出來自己獨具特色的思想內涵。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