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戰爭中,為何衛青霍去病總能命中目標?而李廣總是做路痴?

漢與匈奴之爭

自從秦朝滅亡以後,中原大地經歷了連年的戰爭,烽火連月,旌旗蔽日,勞民傷財,哀鴻遍野。

中原地區由於戰爭,尤其是楚漢之爭,也就是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各方勢力都有極大地損失。

而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卻始終在休養生息,他們的人口增加了不少,兵馬增多,武器也先進了不少,可謂是兵強馬壯。

因此,在劉邦建立起漢朝政權之後,漢朝統治者就曾多次與北方的匈奴和親,希望透過和親的方式來維持兩國的和平,但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漢匈戰爭中,為何衛青霍去病總能命中目標?而李廣總是做路痴?

到了漢武帝劉徹的時候,漢朝的國力開始強盛起來。日益強大的國力使得漢武帝已經不滿於與匈奴平起平坐的地位。

漢武帝本就喜歡討伐,在強化了自己的君權之後,他準備,不再用和親這種低下落後的方式去和性奴搞好關係,圖謀那一時半會的和平。

漢武帝有著雄才大略和野心,他想要直接把匈奴打服,打到他們俯首稱臣。

雖然從國家實力上來看,漢武帝掌握的軍隊,絕對可以蕩平匈奴,不過,實際操作起來的話還是會有許多的問題。

要知道,在那個時候,中原地區很少有人去過匈奴所在的北方,幾乎所有的人對匈奴的地盤都非常不瞭解,包括大漢朝的將領們,讓他們出使匈奴都費勁,更不要說行兵打仗了。

漢匈戰爭中,為何衛青霍去病總能命中目標?而李廣總是做路痴?

那個時候,又沒有導航之類的工具輔助行軍,很多將領都在那裡迷失了方向。在迷失方向的將領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飛將軍”李廣了。

飛將軍李廣迷路

如果大家熱愛歷史的話,那麼一定,對李廣這位將軍有所耳聞。

飛將軍李廣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似乎都是一個意難平的形象。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就曾在自己的《滕王閣序》裡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也就是說,李廣一直都沒有被封侯晉爵,在人們心中,都為他感到惋惜。

漢匈戰爭中,為何衛青霍去病總能命中目標?而李廣總是做路痴?

一方面來說,李廣作為一名有名氣的將軍。沒有被封侯,確實很可惜。但如果我們從側面去思考,李廣的實力真的達到了封侯的地步了嗎?

一個能封侯的名將,真的會在帶兵打仗的過程中迷路嗎?而李廣確實是在追擊匈奴的時候迷過路,雖然只有一次。

但是卻是在漠北之戰這樣重要的戰役之中。如果我們來分析原因的話,其實也有很多。

主要還是因為李廣手底下也沒有一個熟悉地形的人。同時,我們都知道一句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飛將軍李廣其實是一員守將。

漢匈戰爭中,為何衛青霍去病總能命中目標?而李廣總是做路痴?

只要有李廣在,匈奴的人馬就過不了陰山。所以他其實是善於防守的將領,如果讓他去進攻匈奴的話,也的確不是他擅長的。

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自然會犯一些錯誤,一不小心就迷了路,也是情有可原。

衛青霍去病不迷路的原因

而同為漢武帝時期的名將衛青、霍去病,曾多次北擊匈奴,而且每次都凱旋而歸。從來沒有迷路,做到了精確打擊。他們又是怎樣成功的呢?

漢匈戰爭中,為何衛青霍去病總能命中目標?而李廣總是做路痴?

在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前制定好作戰計劃。而且目標明確,很少去做多餘的事情。雖然,我們對匈奴的地形不是很瞭解。

但是,一些重要的標誌性地點還是非常清楚的。

衛青和霍去病在作戰之前都會明確自己要攻打哪裡,目的達到之後適可而止,不再進行多餘的追擊,這樣就很少會出現迷路的情況。

然後,他們每次作戰的時候,都會尋找一名嚮導。而這名嚮導,一般都是匈奴人,是匈奴的叛徒。

漢匈戰爭中,為何衛青霍去病總能命中目標?而李廣總是做路痴?

這個嚮導是對匈奴地形非常瞭解的。有了嚮導的引路,想要迷路,也就比較困難了。同時也避免了非常多的不必要的麻煩。

匈奴是遊牧民族他們經常居無定所,但是,他們的行蹤也有著自己的規律。

比如說,某月會在某個地點進行一次什麼樣的活動。如果能夠掌握這些規律,就可以發動奇襲。這一個招數,霍去病和衛青也曾經用過。

最後,就是雖然在當時既沒有導航,也沒有衛星,但並不代表無法辨別方向,在草原之上,人們還是有很多工具可以用來指引方向。

漢匈戰爭中,為何衛青霍去病總能命中目標?而李廣總是做路痴?

熟練地掌握這些工具和方法就可以避免迷路。而這些細節,衛青和霍去病都注意到了。

總而言之,我國古代將領的聰明才智,讓他們於大漠中不迷失方向,立下千古偉業。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百曉生講古史